2009-12-17 15:38 | 2018次阅读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已有23条评论】发表评论
关键词:新闻资讯 | 感谢carlkxiafhwfhw的提供 | 收藏这篇新闻
把软件出口额从最初的5000万美元提升到62亿美元、领军企业实现年增长100%,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用最初10年时间席卷了全球18%的软件行业市场份额。2002年初,印度软件行业发展势头正劲。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人才资源的极大优势,印度的成功让当时的中国对发展软件行业信心大振。
正是2002年起,中国刮起了一股发展软件、赶超印度的旋风。同样在2002年,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中钦点的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破土动工,中国拉开自主培养软件人才的序幕。
从国家制定战略性发展软件行业到今天,近10年的发展,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已经有了令人振奋的进展。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6673家,从业人员121.5万人。本月IDC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离岸软件外包市场在未来5年内仍将以35.5%的速度高速增长,2012年将达到89亿5千万美元的收入规模。
12月3日在无锡召开的2009微软中国软件外包事业高峰论坛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表示中国已经不仅仅是软件行业的市场中心,而是逐步成为研发中心和战略中心。本次论坛上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IT相关从业人数将从2009年的476万人预计达到2013年642万人的规模,IT人力资源将成为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外包软件行业也面临重大挑战。软件外包企业规模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有核心竞争力,高级人才缺口一直存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针对2008年人才市场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IT行业每年存在至少50万的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
失衡的人才金字塔
目前,印度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员工数已达10万人,而中国顶尖的外包公司员工还不足两万人。Grander研究副总裁Frances提到,中国软件企业规模小,市场分散的现状令人担忧,缺少领军式的标杆企业使得中国软件外包难以形成行业规模。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申元庆也指出,在软件人才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差距是10年。
从软件外包行业行情分析,充足的人力资源是公司接国际大单、做大项目的根本基础。而中国软件外包供应商现在仍然难以突破万人瓶颈,这使得企业在树立自身品牌、实现行业突破上变得更加困难。
其实,按照目前国内每年有60万行业相关专业毕业生来计算,软件人才的基数并不算少,但业内却仍在用紧缺形容对人才的需求。
虽然在人才基数上优势巨大,但是在人才构架上,目前中国软件外包却面临着失衡的金字塔的挑战。
按照微软中国研发中心对于软件行业人才构架的模型来看,必须搭建起稳定的人才金字塔才能保证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在这个金字塔中,塔基是基础软件开发人才,塔身是成熟的项目管理经理,塔顶是企业的决策层。
中国目前软件外包行业的人才金字塔状况显现出一种塔基坚实、塔身断层、塔顶不全的失衡模式。
申元庆认为现在并不缺乏基础工程师。目前学生毕业以后经过不同的培训,很快就可以上手。特别是学校方面提供的教学经验和品质、工具不断提升,使毕业生的技术能力得到提高。申元庆指出目前的人才断层断在塔身。
根据微软中国外包事业中心高级项目经理王帅的研究,目前中国外包公司的中层领导者,以项目经理为例,占到全体员工的5%,这就意味着一个项目经理要带领19个工程师实施项目,但从国际经验看,比较理想的比例应该在1∶5.
项目管理人才是整体研发团队的中心,除了自身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应该对市场有全面的考虑并能够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协调各种资源并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这个断层直接限制了国内软件外包供应商的规模。
印度的纳拉亚纳穆尔蒂被誉为印度的比尔盖茨,作为印度软件人才金字塔的一座塔顶,他在印度是成千上万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他的Infosys公司也正是世界软件巨头之一。在中国,缺少这样的领军人物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张亚勤说: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对于打造中国软件外包事业将产生非线性效应。
塔顶层次的管理者主要关注业务模式的转型,是既懂得管理又懂软件,并具有外包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即熟悉国际化企业工作管理模式,掌握国际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软件竞争和市场开拓为公司发展制定长期战略性目标,行业对这类人才的要求已经达到战略层面。
海辉软件集团CEO孙振耀所提到的情况也许是目前国内软件外包行业的一个缩影,公司里约有90%的员工限于工程技术方面,而针对市场的核心管理人才不足10%,在这10%中海归、国外的行业专家又占了绝大部分,来自本土的领军人物少之又少。
这90%的工程技术人员扛起了中国制造的大旗,目前却鲜有人能顶起中国智造的旗帜。
学校教育培养不出项目经理
有业内人士分析印度在过去的10年间成为软件出口大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立了若干信息技术学院、软件技术学院、高级信息技术学院,培养和造就了大量软件高级人才和软件工程师。
面对人才金字塔塔身断层的现状,近几年来,软件工程硕士即MSE(Masterof Softw are of Enginering)也走进了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汇集了信息技术、计算机学科、管理学科、市场营销学科的交叉学科。MSE和MBA、法律硕士一样,是国内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学位,目的即是面向产业和市场,培养高层次的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人才。
面对如此规模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企业老总们似乎并不太买账,他们认为学校教育永远培养不出项目经理。
软通动力CEO刘天文说,高校更注重基础教育的普及,它的目标跟市场目标不一样。
据了解,目前中国软件外包供应商几乎百分之百都有自己的培育学校,其根本目的就是解决大学毕业之后如何融入企业、进入市场。完成这个培训,企业往往要投入自身收入5-8%的经济成本,以及6-18个月的时间成本。
目前国内大学中的教师,大多数是从留校的学生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企业实际的项目经验。而企业学校中的培训教师则是来自技术研发部门的优秀员工,有着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
虽然近几年高等教育不合理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进,但是这个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不少CEO直言依靠学校教育转型来打造项目经理我们等不了。
软件开发项目的商业流程、团队合作的经营理念,这些在学校里面学不到。刘天文提到:大学里面没有八小时概念,也很少有把事按时做完的压力,而当这一切变成了商业承诺,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很多CEO认为,让一名学生变为员工,最重要的是增强他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得益于企业文化的经营,是必须由企业来完成的。而中国的企业正在逐步认识到这一点,开始着力打造真正属于本土的中层管理者。
拿什么造就中国的比尔盖茨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申元庆提到:中国有最好的人才,即使现在不是全球软件外包第一,将来也一定是。
飞速发展的中国已经从不少企业的市场名单上转移到了战略名单上,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研发中心在中国设立,这无疑带动了整个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如果说在做市场的时候,中国的软件外包还在走制造业的路子,那么现在就已经到了让信息研发给制造业创造升值空间的关键时期。行业内部对于既有扎实的软件开发硬实力,同时又有全球化战略眼光、还能深谙本土市场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愈加告急。
在这个时期,随着全球化和本土化趋势进一步推进,大规模的跨国企业效应对中国软件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其中,微软公司的金字塔培训计划。
分别针对外包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中间层项目管理人员和底层的程序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战略眼光和统筹管理能力,让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让程序员能随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更好的配合客户开发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针对中国软件人才金字塔塔身断层的现状,微软打造出精英俱乐部项目,计划5年内培养1000个软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初步都将从微软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甄选最优秀的工程师来担当。目标是至少让整个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在接微软订单的能力上有所提升,进而提高整个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服务能力。
从目前我国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情况看,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需要高等教育、企业培训、第三方支持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套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填平行业人才缺口,跟上以及保证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