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 从小这么学物理, 一通百通!

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赵智沉通过《什么是物理》一书,用通俗语言解析物理学基本概念,强调从小培养物理直觉和动手实践的重要性。他指出,物理学习应注重归纳自然现象,理解核心原理,并通过演绎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他还提倡将科学教育与实践结合,引导孩子与自然世界互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423f2321c723e2ac6b9933e9f2ffdf08.png

中学阶段,物理可能是除了数学之外支配无数学生恐怖噩梦的学科了。相信每个人的青春岁月里都有一段与物理的虐恋。有的人甚者至今仍活在被物理支配的恐惧中。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物理专业毕业、密歇根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赵智沉的这套《什么是物理:用物理学的视角看世界》从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开始讲起,基于粒子宇宙图景、力学逻辑等核心思想,构建起质量、能量、动量等相对复杂的概念。

在这个框架下,本书用简单的原理和公式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直观现象,逐渐搭建起一座物理学大厦。

作者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搭建物理学大厦的每一步,让我们明白物理学家是如何思考的,物理学又如何通过一步步实践变成今天的样子。

来源 | 小花生网

小溪:最近,咱们分享了多篇数学攻略,很受大家欢迎。

同时,我注意到后台也有很多留言,对娃的数学学习有点谱了,物理依然头疼,能不能请到厉害的老师来聊聊物理启蒙和学习。

今天,我们就特别邀请到一位物理“大牛”来回答这个话题。他就是北京大学物理学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博士,谷歌AI工程师 - 赵智沉博士。

因为喜欢物理,赵博士一直致力于做物理科普,人邮还出版了他写给孩子的一套新书《什么是物理》。

08cdfaa8b6f364604b482aad812d0a86.jpeg

赵智沉博士

赵博士对于物理学科有非常深入和透彻的理解,这次访谈中,他不单分享了自己学物理的一些实践经验,还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底层逻辑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信息量满满。

被问到为什么选物理专业时,赵博士这么回答:

物理是研究宇宙万事万物的规律,它把复杂的事物提炼成一个公式、一个规律,就是万物归一,我觉得这种东西简直是太神奇、太美妙、太让人兴奋了。

之前马斯克被人问到时,他也建议学物理, 因为物理学培养了人的思维,锻炼透过现象洞穿事物本质的能力。

相信读完这篇文章,对于咱们理解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如何带孩子做启蒙,让初高中物理学习一通百通,十分有启发。

下面,来看赵博士的“大白话”(拉到文末,可以看这场直播访谈的完整回放)。

b1a0719f385e0608f987bd0b5f347186.png

赵智沉博士

1
你物理学得这么好
小学做对了什么
赵智沉:我想先从自身经历给大家讲讲我小时候物理启蒙的故事。
我觉得我小时候喜欢动手做东西,喜欢亲手去触摸、去玩自然界中的物体,这些产生一种对世界直观的感受,对于我后来培养物理感觉也好,物理直觉也好,对于理论的一种直观认识也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惯。这也是我在小学阶段,开始进入物理学的一个前兆。
满足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我们小学阶段是没有物理课的,当时有一门课叫自然,有点像物理或者说自然科学的一个前身,课程里介绍的是一些自然现象,不会讲很多非常抽象的理论,有点像教科书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另外,韩启德老师主编《十万个为什么》也是我小时候非常非常喜欢的一套科普书。我基本上到哪都会随身带着两册,可以说书里很多问题我基本可以倒背如流。作为一个从小就非常喜欢问”为什么“的人,大部分的答案是从书中获得的。

自然课和这些科普书,满足了我对自然世界极大的好奇心。

ba7f80e1b91bfdb860478e21568622da.png

韩启德老师的《十万个为什么》

喜欢动手做实践

另一方面,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动手做东西的人。我们小学时候还有一门课叫手工课,会发一些手工的课件。比如说,用硬纸卡做一些小模型,用针线做一些小玩具等等,我非常喜欢做这些东西。有时做完了还嫌不够,我会拿零食点心去跟别的小朋友换,让他们把不喜欢的给我,我会一遍一遍的制作。我觉得动手实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看来,科学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过于依赖课本,而没有太多实践。像物理科学,包括一些自然科学,它是高度依赖于实践的。

5d7aafc75060c95c5deb4ded322347d9.png

赵智沉老师现在仍然很喜欢动手做模型,这是最近做的模型之一

在我看里,物理或者说更广义的科学,它是一个非常注重动手的学科。现在有很多科普项的这类玩具,或者偏向物理实验的一些玩具,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启蒙。

物理,是小孩子很容易进入的学科

我觉得物理是自然科学里面最基础的一个科学,从历史上的发展到当今应用的主流技术,它非常依赖于我们对日常现象的归纳整理和解释

所以,在小学阶段,物理是非常容易进入的一个学科,会比数学更容易进入。因为数学是一个纯粹抽象的一个学科,物理是跟自然打交道的。

小孩天生就会对世界有一种好奇,可能喜欢玩水、喜欢爬树、喜欢玩土,这都是对自然界最切身最直观的感受,物理学帮助大家进一步去探索这些自然背后的规律,探索这个世界背后运行的逻辑,所以和自然、和世界产生一种亲密联系,是学习物理、学习科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d163511dde51d9fcafaeddc79721e595.png

与之相对的,在我看来,完全依赖于书本、完全隔绝于自然、完全把自己限定在书桌前面不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抽象的公式去理解世界,它其实是一种非常无效的,相对来说更加隔靴搔痒的一种方式。

所以在小孩阶段,大家相对来说不要那么担心,未来怎么学好物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孩和自然世界去打交道,去产生直观接触的这样一种习惯和和兴趣,这个是更重要的。

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我觉得大家可以去一些特定的环境,比如说科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就很好。

它有很多针对孩子互动式设备和装置,孩子可以在里边去动手,去玩,去操作一些设备,会产生直观的兴趣。在这些特定的场景下面,大人可以更加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比如:“你看小球为什么会这么运动?这个斜坡会怎么样?这个杠杆呢?这个滑轮?这个电磁铁?”等等。

a64fecb88a9dd8e4fcb607ff06e96b81.png

图为上海科技馆能量穿梭机

很多博物馆还会把场景模拟成现实世界中的场景,这样小孩就会自然地把它纳入到平时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这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喜欢逛博物馆和玩玩具的孩子,我的父母也会尽量满足我动手做的需求,比如说会买一些模型套装让我做,我自己有时候也会设计一些简单的纸模型,做一些小车、小机械啊之类的玩意。

他们没有限制我在这些方面的兴趣,不会说,“好了,别玩了,该去做题了,该去看书了...” 我觉得可能当时没有像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或者作业没有那么多,所以相对会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发挥。

其实对于一个小孩来说,释放他的天性,不要去阻挠他的天性,当你发现一个孩子在某一个方面展现出特长的时候,去鼓励他、引导他,就足够了。


我觉得,很多时候家长引导的是大人看来更好的一个发展方向,实际上可能会扼杀孩子的一些天生兴趣和爱好。

b4afcc4cff14f787c225e5e2b7eef24b.png

2
你物理学得这么好
中学做对了什么

赵智沉:在我看来,学好物理的两大过程,第一是归纳,第二是演绎。在详细说明前,想带大家先了解下物理这个学科的特点,可能会更好理解为什么。

物理,是典型的第一性原理学科

什么叫第一性原理学科呢?

这个学科背后有一个简洁精确并且统一的理论,在支撑着整个理论系统,而且它是普世的,这一套理论,几乎可以解释一切现象。

比如说在经典物理的时代,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天体运行的定律、电磁理论背后都是一套统一的逻辑,统一的公式。

当你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由一个原理在背后支撑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极高的确定性,知道只要掌握了这个原理,理论上就可以解释世界的一切现象。

在物理学的学习里,只要我掌握了这个公式,那么一切这个题目和自然现象,都是可以被推导出来和解释出来的。

e9cadd4b92d719c163b014323a6c6042.png

物理学理论的一些分支

很多人觉得学习物理学的公式很多,很难掌握,很难背。但在我看来,物理跟其他学科比,你要真正记住的东西是非常少的,除了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定理公式之外,其他所有东西都是可以被推导出来的,不用死记硬背的。

当你掌握了这种推导的过程之后,你就知道这个理论背后是一套统一的逻辑、统一的体系,而不是一系列知识点的集合,这个时候对于这个理论就会有宏观的把握。就像一棵树,掌握了这个树的根,它所有的枝桠和树叶都是可以自然生长出来的,都是可以从这个根里面去严格地推导出来的,它一定是这样,它不可能是别的样子。

所以说学习物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方法,一定要非常非常了解这个核心的原理是什么。

学习物理的第一个过程:归纳

学习物理有两个过程,看起来可能相反的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归纳,把大量看上去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他们把它归结到同一个理论里边,也从现象到理论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多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现象,通过大量例子的汇总,理解这个理论。

第二个过程是是演绎,当知道了这个核心理论,怎么样去演化出、推导出不同现象,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简单机械里有最基本的一个机械叫斜面。日常生活中,我们拿很重的行李上台阶一格一格往上抬很吃力,如果有斜面用来拖,就是非常省力的一个过程,所以斜面它是一种省力的过程。

53f7b6bcc43cadee3dd99db7a65b6705.png

斜坡实验

大家很熟悉的瓶盖螺纹设计,其实也和斜面有关。为什么瓶盖螺纹会设计成这样?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把瓶盖上的螺纹摊开成直线形状的话,它其实就是一个斜面,对吧。

那么这个螺纹的设计,就是为了让我们以相对轻松的力能把这个瓶盖拧紧或打开。也就是说,你拧瓶盖的过程,和把一个重物推上斜面的过程,包括螺丝钉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

当你发现了这些,台阶上的斜面和瓶盖螺纹,背后统一性都是机械原理的话,你就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种抽象的机械模型。

b31b079cb7d5b149a158656ed72c12d7.png

我再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水滴的形状是球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易拉罐都是也都是圆形的,为什么是这样呢?

它背后其实也是有统一的原理的,像水滴是因为它有表面张力,所以使得它在同一个容积下,为了表面积最小;圆形易拉罐是在有限铝材料下,能够获得最大装可乐体积,也是最省材料的一种方式,所以说这两者看上去是两个不同的,一个是人造物,一个是自然物。但背后原理都是一种。

5f917ae4c38b3eb496af7346f7a3d348.png

水的表面张力

对物理来说,从这些看似没有关系的现象里边掌握归纳出同一个模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旦你掌握了这个理论,就立刻可以举一反三,把这个原理套入到其他现象里,它就变成了一个从有限现象变成无限现象的一个拓展的过程。

学习物理的第二个过程:演绎

很多人认为高中物理是个分水岭。为什么很多人好像初中物理学的还可以,高中物理一下子不行了。

因为初中物理依然是归纳过程,高中物理就变成了一个演绎过程。

高中物理是你知道这个原理是什么,要从原理出发,去解决一些问题;初中物理反过来,是知道有这些现象,要说出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所以这是思维上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高中物理不适应,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很好的接受这种思维转变。

高中时候就必须知道核心原理是什么,以及怎么使用原理去推导出这些不同的现象。我希望大家学高中物理的时候,每一条公式,最好都要有自己亲自推导出来的能力,而不是去背诵就完了。

bceba32f33ea675cbd88ffad4ebffb48.png

部分高中物理公式

因为在考试中,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公式和场景,但是你一旦掌握了从第一性原理,从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去推导出过程能力的时候,它是一定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

所以说学习的时候必须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进行一步一步展开和计算,才能够去解决高中问题,而不是说我仅仅靠背一些公式和捷径就可以完成学习的。

这个过程可能一开始会非常的艰难,但给孩子的收获一定是巨大的。

3
你物理学得这么好
对现在工作有什么帮助

首先我觉得大家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和观念,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你大学选择的专业,未来一辈子就要从事这个专业的时代了。

我本身不是学计算机出身的,我身边的同事有计算机背景出身的,也有和我一样是自然科学身份出身的,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去成为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师,好的一个开发者,这是因为物理教给我的建模放到金融、计算机行业也照样行得通。

物理,培养的是建模能力

物理对于我从事的工作有什么好处?我觉得,物理学习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特定的理论,而是建模的能力。

在物理这个特定专业里,培养对一个自然世界建模的能力,它怎么样用万用引力公式,怎么样用几个简单的原理,用麦克思维方程组对整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统一建模。

那么同样的,在我毕业之后去金融行业工作,我面向的是,怎么样为整个复杂的金融产品和市场进行建模,为它背后的金融产品进行定价,包括估算风险等等。这种建模的能力和思维是高度相关的,而且即使在更细节的领域里边,比如,大量金融衍生品的建模,背后的模型原理和物理学的模型原理非常之像。

我们用来预测股票价格走向的模型等,和我们在物理学里边研究热力学、流体运动的模型背后的公式,有些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是用研究热力学、研究流体力学的方式来研究股票价格的。

这个看上去可能是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一旦掌握了他们的原理,会发现他们背后其实是同一个模型。

99e7340ae5fab45c2afc3058f1b88557.png

流体力学模型

同样的,在计算机领域也是一样的。如果大家对人工智能感兴趣,了解一些像深度学习,transformer这些理论的话,大家会很深刻地理解到它背后用的大量模型、结构和技巧都有物理学的影子。

从宏观上来说,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物理学里是对自然的建模能力,在金融工程里面是对金融市场的建模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里边,它是对数据世界的建模能力。面向的是不同的世界,建模能力背后的思维方法都是相通的,甚至这个模型本身都是高度融合的。

所以,很多人会问我,大学该学什么专业好,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没有一个特定喜欢的专业,那么学习基础学科一定是不会让你失望的,因为它背后训练的是一种通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个领域的知识。

我相信每个人在人生职业发展中,几乎必定会经历转行,所以这种通用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你学习一切,学习特定的知识,它是有极高的风险,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推荐阅读

7cbbabe931e4840b3d16d07de2767300.png

《什么是物理:用物理学的视角看世界》

(经典物理篇+近代物理篇)

作者:赵智沉

作者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物理学、密西根大学高能理论物理博士、谷歌工程师赵智沉;囊括一生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用最生动通俗的话娓娓道来。

一套两册,从经典物理篇讲到近代物理篇:29个知识点,用简单的原理和公式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直观现象,逐渐搭建起一座物理学大厦。

姬十三、李永乐、李剑龙、汪波、周思益、慕明联袂推荐

01

c8f166deacb7d7b688067e28d30c30ed.png

《物理女孩:弦论女孩的物理世界》

作者:周思益 杨致远 柳俊含

趣味小说+物理科普!

让你爱上物理的有趣的话题:跷跷板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大漠孤烟直”不总是对的?为什么太阳会变成弯弯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杯口的水是弧形的?为什么瓶底的番茄酱不好倒?为什么空调必须安装在高处?为什么说宇宙是“一锅热汤”?

理论物理学博士、百万粉丝(@弦论世界)科普达人周思益的物理启蒙书,带你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之美。

李  淼 王 一  袁岚峰 严伯钧 李永乐 朱一明 妈咪说MommyTalk  联袂推荐

02

34452880a1ad8c73f0b92c58b316851b.png

《费曼传:天才的人生与思想世界》

作者:[美] 詹姆斯·格雷克

译者:高爽 赵晓蕊

他是天才,更是众人难以企及的“魔法师”,总有新点子来解决难题;

他凭着一股“超能力”,在游戏的精神和探索的智慧之间自如穿梭;

令人目眩的人生经历、率真的态度、永不枯竭的热情,他是科学家们的偶像;…… 

这就是费曼——好奇的大男孩、多情的爱人、诺贝尔奖得主、原子弹制造者、“挑战者号”事故调查委员、邦戈鼓手、开锁大师……他为20世纪的物理学开辟了一条非凡的道路。从顶级科学家到满怀好奇的大众,在他参与的每一件事和接触过的每一个人身上,费曼都留下了非凡的印记。

03

572d298d3b9dfcc682b11db179a2828d.png

《物理是什么》

作者:朝永振一郎

译者:周自恒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知名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科普作品,日本物理学启蒙名作。

本书为著名日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朝永振一郎先生的物理启蒙科普作品,书中以思索“物理是什么”为线索,以宏阔视野、精深笔触,通俗讲述了从早期哲学思辨到炼金术、占星术,再到近代科学的物理体系的发展,并重点讲解了物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原理。

04

d064c325fa4d8e040c566908c435a26b.jpeg

《科学的画廊:图片里的科学史》

作者:约翰•D. 巴罗

译者:唐静 李盼

欣赏包罗万象的艺术珍宝,见证科学发展史中一座座里程碑,领略科学的美感和力量。讲述人类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展现自己的思维火花,再现自然的壮美,见证科学发展史中一座座里程,再现人类思想的高光时刻。

本汇集了200余幅科学史上的图片,这些图片代表着科学发展史中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从简单的图表到第一张世界地图,从手绘图、照片到计算机成像,本书回顾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历史转折点,以图片讲解知识,展现人类科学思想发展史中的高光时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