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模型“扩容“,机器学习“把关“,测土配方数据异常无处遁形

测土配方施肥是现代农业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测试土壤养分含量,为作物量身定制施肥配方,能够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但测土配方施肥需要分析海量土壤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来源复杂、标准不一,异常值错误值在所难免,成为影响配方精准性和可靠性的"定时炸弹"。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于景鑫、杜森等6位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全氮异常值检测方法及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22 1 0650110.7。这是国内首个专门聚焦测土配方领域数据质量控制的发明专利。
b5742a588bfb1891e1ac5a4107f1e832.jpeg由于我国耕地地力长期透支,测土配方施肥被视为实现化肥减量、品质提升的利器。但海量、异构、低质的土壤数据是困扰业界多年的顽疾,其中异常值更是让专家头疼不已,常常严重干扰施肥方案的科学性。如何高效甄别土壤养分数据中的"害群之马",成为土壤学家们亟待破解的难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团队瞄准这一技术痛点,经过多年攻关,终于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的异常检测"利器"。据发明人 于景鑫 介绍,这套技术犹如土壤养分数据的"CT"和"核磁共振",借助多角度扫描和智能诊断,能够全面揪出隐匿的数据"疾病",让测土配方的根基更加牢靠。

这项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巧妙融合了多种前沿算法模型,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异常检测方案:

起点是基于农学机理的数据扩容。借助APSIM等模型模拟各种情景下土壤氮素的时空演变,研究人员生成了大量高质量的辅助数据,将样本容量扩大数十倍,异常数据无处遁形。

中流砥柱是从全局到局部的"组合拳"。团队分别搭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IForest全局筛查模型,和基于GIS的莫兰指数局部诊断模型。二者通力合作,跨时空、多角度地捕捉反常数据,构筑起天罗地网般的防线。
318ac31cd1a091e3e56bc8020667adca.jpeg难点在于多模型的有机整合。研究人员另辟蹊径,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判定策略,实现不同算法结果的深度融合,并对各类模型进行加速优化,大幅提升系统性能,让庞杂的算法实现了近实时的流畅运转。

据悉,这套智能异常检测系统已在国家测土配方数据库中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未来有望在全国推广,为精准农业保驾护航。期待在科技赋能下,我国测土配方的数据根基更加扎实,高标准的数字化服务覆盖到千家万户,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实干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 2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