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预测“新引擎“诞生记:从常规作物到特色作物的“学习迁移“

自古以来,丰收年景就是农耕文明最美好的愿景。而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异军突起,农业产量预测有望插上腾飞的科技之翼。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郑文刚、张钟莉莉、杨林楠、于景鑫、郜鲁涛、单飞飞等发明人共同研发的一项发明专利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为ZL 2024 1 0176207.8,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特色农作物产量预测方法,有望让茶叶、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丰歉预报更加智能化。
664a42127917eec449cbd20b548fbc48.jpeg众所周知,当前农作物产量预测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统计学模型,这类模型多建立在小麦、玉米等常规作物的历史数据之上。由于常规作物的种植面积大、数据积累多,通过统计推断和机器学习等方法,上述模型往往能在产量预测上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面对数据相对匮乏的特色农作物,无论是统计方法还是机器学习都难以发挥其长处。
9e38a4ab2baf04d8273717ad3536f020.jpeg发明人之一 于景鑫 表示,针对特色农作物"数据少、变化快、影响因素复杂"的特点,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理论中找到了灵感。利用迁移学习的思路,先用常规作物数据训练一个多维度产量预测基础模型,该模型可以从土壤理化性质、气象条件、遥感影像等异构数据源中自动提取农情特征。接着,用元学习的方法,使这个基础模型具备快速适应新作物、新场景的能力。当投入到特色农作物的产量预测中时,该模型仅需少量针对性训练,即可形成一个专属于茶叶、葡萄的预测模型。

这一过程正如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常规作物训练出的基础模型,就像汉字中表示字形结构的"形旁",勾勒出了农作物产量预测的共性规律与基本样式。而针对特色农作物的微调,则如同代表发音的"声旁",赋予了基础模型因地制宜的特色。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形神兼备的"智能预测"。正是得益于迁移学习的创新运用,让原本在大田作物间学习积累的"经验"得以迁移到特色农作物中,实现了常规到特色、普遍到特殊的学习进阶。
3afded47688f4855a092fe54e6e349fa.jpeg该专利的另一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自适应动态建模机制。通俗地说,就是让产量预测模型像一个"聪明的学生",能根据不同作物数据的质量和预测难度,自主调整学习策略和优化路径,直至获得最佳的预测效果。这就好比给予模型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使其能敏锐地捕捉到农田生态的细微变化,给出最精准的产量"画像"。

由于特色农作物产量受到品种、环境、管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外还鲜有成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此次专利的获批,代表着研究团队在探索"AI+特色农业"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数据维度,优化学习范式,力争让预测结果能像遥感影像那样直观,又如农业专家的经验之谈般接地气,以期为特色农业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 5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griTube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