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建设者模式

建设者模式是对象的创建模式。建设者模式可以见一个产品的内部表象(内部对象)与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割开来,从而使一个建设过程生成具有不同的内部表象(内部对象)。

产品的内部表象

  一个产品常有不同的组成成分作为产品的零件,这些零件有可能是对象,也有可能不是对象,它们通常又叫做产品的内部表象(internal representation)。不同的产品可以有不同的内部表象,也就是不同的零件。使用建造模式可以使客户端不需要知道所生成的产品有哪些零件,每个产品的对应零件彼此有何不同,是怎么建造出来的,以及怎么组成产品。

对象性质的建造

       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会有一些重要的属性,在这些属性没有初始化之前,对象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进行使用。比如邮件有收件人地址、发件人地址、主题、内容等属性,诸如收件人地址、发件人地址等属性初始化之前,邮件是不能正常发送的。

       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对象的一些属性必须安装某种顺序进行赋值才有意义。在一个属性初始化之前另一个属性不能完成赋值操作。这些情况使得属性本身对应了复杂的商业逻辑。这个时候,此对象就相当于一个有待建设的产品,而对象这些属性相当于对象的零件,建造对象的过程就是零件的建造的过程。比如房子有地基、地板、墙、房顶等属性,在地基没有建造之前地板是不能被建造的。由于建造零件的过程很复杂,因此这些零件的建造过程往往被“外部化”到另一个称作建造者的对象里,建造者对象返还给客户端一个全部零件都创建完成的产品对象。

       建设者模式利用一个导演对象和具体建造者对象一个个地创造出所有的零件,从而建造出完整的产品对象。建设者模式将产品的结构和产品的零件的建设过程对客户端隐藏起来,把对建设过程进行指挥的职责和具体建造零件的责任分割开来,达到责任划分和封装的目的。

建设值模式的结构图


       在这个示意性的系统里,最终产品Product只有两个零件,即part1和part2。相应的建造方法也有两个:buildPart1()和buildPart2()、同时可以看出本模式涉及到四个角色,它们分别是:

  抽象建造者(Builder)角色:给 出一个抽象接口,以规范产品对象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建造。一般而言,此接口独立于应用程序的商业逻辑。模式中直接创建产品对象的是具体建造者 (ConcreteBuilder)角色。具体建造者类必须实现这个接口所要求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建造方法(buildPart1和 buildPart2),另一种是返还结构方法(retrieveResult)。一般来说,产品所包含的零件数目与建造方法的数目相符。换言之,有多少 零件,就有多少相应的建造方法。

  具体建造者(ConcreteBuilder)角色:担任这个角色的是与应用程序紧密相关的一些类,它们在应用程序调用下创建产品的实例。这个角色要完成的任务包括:1.实现抽象建造者Builder所声明的接口,给出一步一步地完成创建产品实例的操作。2.在建造过程完成后,提供产品的实例。

  导演者(Director)角色:担任这个角色的类调用具体建造者角色以创建产品对象。应当指出的是,导演者角色并没有产品类的具体知识,真正拥有产品类的具体知识的是具体建造者角色。导演只负责零件生产的顺序的规则制定。

  产品(Product)角色:产品便是建造中的复杂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中会有多于一个的产品类,而且这些产品类并不一定有共同的接口,而完全可以是不相关联的。

       导演者角色是与客户端打交道的角色。导演者将客户端创建产品的请求划分为对各个零件的建造请求,再将这些请求委派给具体建造者角色。具体建造者角色是做具体建造工作的,但是却不为客户端所知。

  一般来说,每有一个产品类,就有一个相应的具体建造者类。这些产品应当有一样数目的零件,而每有一个零件就相应地在所有的建造者角色里有一个建造方法。

产品类

public class Product {

	private String part1;
	private String part2;
	public String getPart1() {
		return part1;
	}
	public void setPart1(String part1) {
		this.part1 = part1;
	}
	public String getPart2() {
		return part2;
	}
	public void setPart2(String part2) {
		this.part2 = part2;
	}
}

抽象建造者

public interface Builder {

	public void buildPart1();
	public void buildPart2();
	public Product retrieveResult();
}

具体建造者

public class ConcreteBuilder implements Builder {

	private Product product = new Product();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Part1() {
		product.setPart1("part1");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Part2() {
		product.setPart2("part2");
	}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retrieveResult() {
		return product;
	}
}

导演类

public class Director {

	public void construct(Builder builder){
		builder.buildPart1();
		builder.buildPart2();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uilder builder = new ConcreteBuilder();
		Director director = new Director();
		director.construct(builder);
		Product product = builder.retrieveResult();
		System.out.println(product.getPart1());
		System.out.println(product.getPart2());
	}
}

总结:

       客户端负责创建导演者和具体建造者对象。然后,客户端把具体建造者对象交给导演者,导演者操作具体建造者,开始创建产品。当产品完成后,建造者把产品返还给客户端。

  把创建具体建造者对象的任务交给客户端而不是导演者对象,是为了将导演者对象与具体建造者对象的耦合变成动态的,从而使导演者对象可以操纵数个具体建造者对象中的任何一个。

建造模式分成两个很重要的部分:

  1. 一个部分是Builder接口,这里是定义了如何构建各个部件,也就是知道每个部件功能如何实现,以及如何装配这些部件到产品中去;

  2. 另外一个部分是Director,Director是知道如何组合来构建产品,也就是说Director负责整体的构建算法,而且通常是分步骤地来执行。

  不管如何变化,建造模式都存在这么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部件构造和产品装配,另一个部分是整体构建的算法。认识这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建造模式中,强调的是固定整体构建的算法,而灵活扩展和切换部件的具体构造和产品装配的方式。

  再直白点说,建造模式的重心在于分离构建算法和具体的构造实现,从而使得构建算法可以重用。具体的构造实现可以很方便地扩展和切换,从而可以灵活地组合来构造出不同的产品对象。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建造模式

  1. 需要生成的产品对象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每一个内部成分本身可以是对象,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对象(即产品对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2. 需要生成的产品对象的属性相互依赖。建造模式可以强制实行一种分步骤进行的建造过程,因此,如果产品对象的一个属性必须在另一个属性被赋值之后才可以被赋值,使用建造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思想。

  3. 在对象创建过程中会使用到系统中的其他一些对象,这些对象在产品对象的创建过程中不易得到。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