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成功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光有技巧还不够
思维定式的力量
思维转换的力量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新的思想水平
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的交叉点。知识是做什么和为何做,技巧是如何做,而意愿是动力------想做。所有这三者必须集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习惯。
习惯有巨大的引力-------比大多数人认识到的或愿意承认的还要打。打破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而且一般还会涉及生活的重大变化。
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七个习惯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他们符合成长规律,提供了开发个人和人际效能的渐进、连续和高度整个的方法,让我们依次经历“成熟模式”---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你是否遵从,他都会存在。它是指引人生的灯塔,是效能的定义和模式,是本书中七个习惯的基础。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种价值观:经验价值观--------来自于自身经历 创造价值观--------源于个人独创 态度价值观--------即面临绝症等困境时的回应。
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自己与他人,审视生命的意义,进而思考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更宽广的视角反映的就是可以提升和激励所有人的态度价值观。
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识外,我们在拥有“想象力(Imagination)”,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Conscience)”,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以为这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力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采取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的必要条件,对于培养七个习惯来说也不例外。本书的其余六个习惯,都以积极主动为根基。而每个习惯又都会激励你采取主动。
面对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
两种能够直接掌握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 并信守承诺;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名言: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亨利。戴维。梭罗 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
简要定义: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秉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 以终为始 --------自我领导的原则
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而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但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师第二次的创造。
唯有参与,才能认同。
简要定义: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 要是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一面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除了自我意识、想象力和良知之外,想要正真实现成功的自我管理,就必须发挥人类的第四大天赋-----独立意志。
独立意志指的是做出决定和主动选择,并更具这些决定和选择采取具体行动的能力。
有了独立意志,我们就可以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听命,而且在发挥其他三大天赋拟定出计划之后,就能够积极实施这些计划。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就是那些事情是最重要的,而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物优先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1.紧迫之事通常都显而易见,推拖不得。
2.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
一般人往往对燃眉之急立即反应,对当务之急却不尽然,所以更需要自制力与主动精神,急所当急。
个人管理的4个步骤:
1)确认角色------------- 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
2)选择目标--------------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
3)安排进度--------------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4)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的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第四代个人管理理论比第三代理论高明之处是:
签到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1)它以原则为基础,切实地创造出一个核心模式,让你能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分配自己的时间,看清楚什么是正真重要的和有效的。
2)它接受你内心良知的指导。这种方法让你有机会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且最大限度地同你既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它也给你自由的变通,让你在牺牲既定日程安排,服从更重要的价值观的时候心平气和,毫不内疚。
3)这种方法确认了你的个人使命,包括价值观和长期目标。这样你在度过每一天的时候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4)这种方法帮助你明确自己的角色,平衡自己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每个星期为每个关键角色确立要达到的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日程安排。
5)这种方法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计划生活(需要的时候可以对每天的安排做适当的调整),这让你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不必局限于短暂的一天时间。通知审视自己的主要角色而让自己保持清醒,经常想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
有一条主线贯穿这5个方面,那就是将人际关系和效果放在第一位,将时间放在第二位。
授权(指令授权和责任授权)是提高效能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自己更省时省事。
简要定义: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可使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及共蒙其利。要达到互利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径,尤其与损人利己者相处更得这样。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
1)双赢品德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1)诚信 我们将诚信定义为自己的价值观。
习惯一、二、三教育我们养成并保持诚信的品德。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明确的价值观,能够积极主动地以此为核心安排活动,信守承诺,就能够渐渐培养起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
(2)成熟 这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够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敢做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间的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3)知足 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2)双赢关系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城布公,彼此学习,相互交流和发挥创造性。
3)双赢协议
关系确立之后,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为“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它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的意义。
这五个要素赋予双赢协议重要意义,对此的理解和认可使人们在衡量自己业绩的时候有据可依。
简要定义: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方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 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移情聆听
“知彼”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这种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
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二是装模作样,三是选择接收,四是聚精会神,五是移情聆听。
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时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着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不是同情,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在移情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测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简要定义: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 综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对关键事务--------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多所有事务--------宽大。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就职演说。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敞开胸怀,博采众议
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浅见。
尊重差异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用个体的不用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化阻力为动力
在互赖关系中,统合综效是对付阻挠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社会科学家曾以“力场分析”的模型来描述鼓励向上的动力与阻挠上进的阻力,如何呈互动或平衡的状态。
简要定义: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方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方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3/2),页不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2)。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人生最值得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他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从根本上讲,“不断更新”意味着要兼顾这四种要素,要以睿智而均衡的方式,经常并持续运用我们天性中的这四个层面。
身体层面
身体层面指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的更新为你指引人生方向,与习惯二密切相关。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它能够调动人体内具有激励和鼓舞作用的资源,把你同所有人类的永恒真理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人们的做法迥异。
智力层面
智力层面的更新要考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有时需要借助课堂教学或系统的学习计划。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并非如此,积极处世的人有能力摸索出无数种自我教育的方法。
社会/情感层面
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与习惯一、二、三密切相关,围绕着个人愿景、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的原则。而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四、五、六。围绕着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社会/情感层面的更新并不像其他层面的更新那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们可以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完成这项工作,但联系还是必要的。由于我们中的许多人尚未取得个人领域的成功。不具备任何交往中都比不可少的习惯四、五、六(公众领域的成功)的技巧,所以可能时刻需要自我激励和鞭策。
更新中的统合综效
本书中的七个习惯也唯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效果最佳。因为每个习惯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越能从事越多的第二类事务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改善培养独立性的习惯(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简要定义: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族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习惯一告诉你“你是创造者,你掌控自己的人生”这个习惯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四大天赋,即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及最为重要的自我意识。
习惯二是关于第一次创造或者智力上的创造的习惯,其原则基础是想象力和良知这两大天赋。想象力是一种超前感知的能力,是对目前无法亲眼看到的潜力和创造力的认识,而良知则是发掘每个人身上独有特性的能力,良知在伦理道德方面担当对个体进行指导的责任。这个习惯同我们的基本思维定式和对自己的最高期望值、价值观密切相关。
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的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和自然表现。它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
思维转换的力量
我曾经体验过一次小小的思维转换。那是个周日的早晨,在纽约的地铁内,乘客都静静地坐着,或看报或沉思或小息,眼前一幅平静安详的景象。这时候突然上来一名男子与几个小孩,孩子的喧哗吵闹声,破坏了整个气氛。那名男子坐在我旁边,任凭他的孩子如何撒野作怪,依旧无动于衷。这种情形谁看了都会生气,全车的人似乎都十分不满,最后我终于忍无可忍对他说:“先生,你的孩子太闹了,可否请你管管他们?”
那人抬起眼来看我,仿佛如梦初醒般轻声说:“是啊,我想我是该管管他们了。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刚刚过世,我们刚从医院出来。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
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觉吗?我的思维转换了,看此事的角度也瞬间改变,想法、感觉和行为都变了。我怒气全消,不需要再克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他的痛苦已经让我感同身受,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原来您的夫人刚刚过世?我感到很抱歉!您愿意和我谈谈吗?或者我能为您做些什么?”一切都变了。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两艘演习战舰在阴沉的天气中航行了数日,我就在打头的那艘旗舰上当班,当时天色已晚,我站在舰桥上嘹望,浓重的雾气使得能见度极低,因此船长也留在舰桥上压阵。
入夜后不久,舰桥一侧的嘹望员忽然报告:”右舷位置有灯光。“
船长问他光线的移动方向,他回答:“正逼近我们。”这意味着我们可能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船长命令信号兵通知对方:“我们正迎面驶来,建议你转向20 度。
对方说:”建议你转向20 度。“
船长说:”发信号,告诉他我是上校,命令他转向20 度。“
对方回答:”我是二等水手,你最好转向20 度。“
这时船长已勃然大怒,大叫道:”告诉他,这是战舰,让他转向20 度。“
对方的信号传来:”这是灯塔。“
结果,我们改变了航道。
违反自然法则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积极主动--选择自己的对外界刺激的回应方式
有一次,我做一个主题为‚积极主动‛的演讲。讲到一半时,一位女听众突然站起来大声喧哗,引起不少人侧目。她自觉不好意思。才勉强坐回座位。可是依旧按捺不住,又向周围的人大发议论,神情相当愉快。我不禁想一探究竟,于是问她是否愿意与大家分享心得,让她有了一吐为快的机会:
“你们绝对想象不到我的经历!我是一个护士,曾经看护过一个算得上世界上最挑剔、最难侍候的病人。我做什么他都觉得不够好,不但从来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而且还处处找茬,与我作对,结果我每天都过得十分痛苦,然后又不由自主地把痛苦发泄在家人身上。其他护士也有同感,我们简直就希望他早点死掉。
可是刚才你却在台上大谈积极主动,说什么除非我自愿,否则没有什么事可以伤害到我,我的痛苦都是我自找的!这实在让我接受不了。
可是后来我又反复思考了这番话,从内心深处问自己:我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回应方式吗?
结果居然发现我的确有这个能力。当我囫囵吞枣般咽下这苦口良药,并承认是自己选择了痛苦之后,我渐渐认识到我的确可以选择不痛苦。
所以那一刻我站了起来,感觉自己像是个重生的犯人,有种向全世界狂呼的欲望:‘我自由了!我摆脱了牢笼!不再受制于别人对待我的方式。‛’
积极主动--推诿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
曾经有一位学生这样向我请假:“请您准我的假,我必须随网球队到外地比赛。”
我问他:“你是自愿,还是不得不去?”
“我真的不得不去。”
“不去会有什么后果?”
“他们会把我从校队中开除。“
”你愿意出现这种结果吗?”
“不愿意。”
“换句话说,为了待在校队,你选择请假,可是缺课的后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
“仔细想一想,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您不会开除我吧?”
“那是人为的社会后果,而不能留在网球队,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后果。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呢?”
“我想大概是失去了学习这堂课的机会。”
“不错,所以你必须权衡后再做出选择。如果换成是我,我知道我也会选择网球巡回比赛,但千万不要说你是被迫这么做的。”
最后这个学生当然还是参加比赛,但却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积极主动--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曾碰到这么一位男士,他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是每个人的状况不同。我的婚姻真是让我忧心忡忡,我和太太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感觉,我猜我们都已经不再爱对方了。该怎么办呢?”
“爱她。”我回答。
“我告诉过你,我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
“那就去爱她。”
“你还没理解,我是说我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
“就是因为你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所以才要去爱她。”
“可是没有爱,你让我怎么去爱呢?”
“老兄,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成果,所以请你爱她,为她服务,为她牺牲,聆听她心里的话,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欣赏她,肯定她。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