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IEC61851-23 直流充电协议
IEC 61851-23 和 IEC 61851-24 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针对直流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发布的核心标准,分别规范了直流充电设备技术要求和数字通信协议,旨在提升充电安全、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协议下载地址:
https://gitcode.com/open-source-toolkit/b7c57
4.4.1 IEC 61851-23: 直流充电设备技术要求
标准定义
-
适用于直流快速充电桩(DC EVSE),涵盖额定电压高达1500V DC的充电设备,涵盖充电模式1至模式4,支持单相/三相供电场景,包括充电控制、安全防护及测试方法。
-
与IEC 61851-1(通用安全要求)和IEC 61851-24(数字通信)形成互补技术体系。
安全架构
-
强制要求漏电保护(RCD)与过载/短路保护,漏电流阈值设定为30mA。
-
采用IEC 62368-1的危险源安全设计方法,强化设备在短路、过温等异常条件下的容错能力
IEC 61851-23 2014版
特别强调了充电过程中的控制与通信机制,确保了不同品牌车辆与充电基础设施之间的兼容性,这对于促进电动车的普及和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该文件涵盖了以下内容:
-
直流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基本要求:包括充电站的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
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详细描述了直流充电接口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和通信协议,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
充电站的测试和验证:提供了充电站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测试方法和验证标准,确保充电站符合国际标准。
IEC 61851-23 202
3版更新要点
-
双向充电支持:新增对CHAdeMO系统双向电力传输(BPT)的规范,支持车辆向电网馈电(V2G)。
-
安全要求重构:基于IEC 62368-1的危险源安全设计方法,强化电气安全与故障容错能力。
-
新增自动连接装置规范(IEC 61851-23-11),支持机械臂插拔充电枪。
-
测试方法扩展:新增绝缘电阻、分断能力、湿热功能等12项测试项目,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验证
这个2023版本文件还没有见到,万能的网友上传一个好吗。
典型测试要求
-
防电击保护测试:确保设备在漏电流>30mA时自动切断电源。
-
绝缘耐受特性:验证设备在高压下的绝缘性能,防止击穿风险。
-
通信与能量传输协同测试:确保充电桩与车辆在动态功率调节时的稳定性。
4.4.2 IEC 61851-24: 数字通信协议规范
通信目标
-
实现直流充电桩(EVSE)与车辆(EV)间的实时控制与状态监控,包括电压/电流调整、充电状态反馈及故障诊断。
核心功能
-
定义直流充电桩(EVSE)与电动汽车(EV)间的数字通信接口,用于精确控制充电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
-
支持ISO 15118协议扩展,实现即插即充(Plug & Charge)和智能电网交互。
技术细节
-
通信协议架构:采用分层数据包结构,包含消息类型、校验和、传输速率等字段,提升协议兼容性。
-
错误检测机制: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确保数据完整性,误码率要求<10⁻⁶。
-
时序同步:通信响应时间≤100ms,保障实时控制能力。
应用场景
-
高压直流快充:支持1500V DC充电系统,适配商用车与大容量电池组。
-
多设备协同:可扩展至多输出端充电桩,实现多车并行充电管理。
未来演进方向
-
安全增强:融合IEC 63110(充电桩信息安全)标准,增加加密认证与防篡改机制。
-
技术扩展:支持自动充电(机械臂+视觉定位)与无线充电(磁共振耦合)场景。
IEC 61851-23/24 通过技术范围互补、安全与通信联动、测试验证协同三方面实现深度协同,共同构建完整的直流充电系统技术框架。前者侧重硬件安全,后者保障通信可靠性。
与ISO 15118-20(数字通信层)配合,可支持V2G、预约充电等高级功能。
4.4.3 IEC 61851-23内容概要
DC电压提高到1500V。
充电系统A/B/C分别在附录AA、AB,AC定义。
直流充电站的EMC需求定义在 IEC 61851-21-2。
直流充电站与EV之间的数字通信定义在 61851-24。
Mode4: 使用CP功能的直流充电站,在61851-1 6.2.4定义。Mode4支持的功能:
验证车辆连接正确;
保护导线连续性检查(6.4.3.2);
系统的通电;
系统断电(6.4.3.4);
电动汽车直流电源(6.4.3.101);
测量电流和电压(6.4.3.102);
固定/释放耦合器(6.4.3.103);
锁紧耦合器(6.4.3.104); 电压高于60V就锁定。
兼容性评估(6.4.3.105);
充电前绝缘试验(6.4.3.106); 在EV的接触器闭合前必须完成绝缘检查。绝缘电阻R>100欧/伏。
蓄电池过压保护(6.4.3.107);
车载连接器电压验证(6.4.3.108); 连接器未锁定时不得供电。解锁时电压应低于60V。
控制电路供电完整性(6.4.3.109);
充电前短路试验(6.4.3.110);
用户主动关机(6.4.3.111);
并联导线过载保护(条件功能)(6.4.3.112);
临时过电压保护(6.4.3.113)。
9.4 分断能力
11.6 电气间隙和漏电距离
11.7 人体触摸泄露电流, 测量方法, 3.5mA
11.101 测量 充电站测量输出电压和电流, 遵循规范 IEC 62052-11 and IEC 62053-21
101.2.1.3 控制充电电流延迟 应根据车辆要求在1s内控制输出电流, 电流控制精度按101.2.1.2.1规定。
变化率>20A/s。 充电电流下降率: 100A/s
102 双方通信
分为基本通信和高级通信。
充电过程的关键步骤,例如开始充电、正常关断和紧急关断,在直流充电系统中,可以通过基本通信进行管理,基本通信使用CP线进行信号交换。 高级通信用于交换双方的充电参数。 使用的通信方法定义在附录AA、BB、CC。 典型接口见附录AA、BB、CC,各个系统应通过IEC 62196-3规定来实现控制导通功能。
CAN总线--11898-1
PLC总线-- 61851-1
102.3 基本通信
充电状态: ABCDEF
A: 未连接
B 初始化状态
B1: 车辆已连接,未做好充电准备,通信未建立,连接器未锁定,车辆接触器断开
B2: 车辆已连接,未做好充电准备,通信已建立,连接器未锁定,车辆接触器断开
B3: 车辆已连接,未做好充电准备,通信已建立,连接器已锁定,车辆接触器断开
C 能量传输, 车辆已连接,做好充电准备,通信已建立,连接器已锁定,车辆接触器闭合,附加过程已完成
D 能量传输, 车辆已连接,做好充电准备,通信已建立,连接器已锁定,车辆接触器闭合,附加过程已完成
B' 关闭
B'1: 车辆已连接,充电结束,通信保持,连接器已锁定,车辆接触器闭合
B'2: 车辆已连接,充电结束,通信保持,连接器已锁定,车辆接触器断开,附加过程已完成
B'3: 车辆已连接,充电结束,通信保持,连接器未锁定,车辆接触器断开
B'4: 车辆已连接,充电结束,通信结束,连接器未锁定,车辆接触器断开
E 错误: 直流充电器与EV断开连接,直流充电器与电网断开,直流充电器失去电网电源,CP短路
F 功能失效 直流充电器自己的问题。
102.5 充电控制过程与状态
Table 103 定义了各个状态下要做的事情。----很重要
A --- 未插枪
B1 ---插枪,唤醒DCCCF、VCCF,通信数据初始化
B1->B2 ---建立通信,参数交换,能力检查
B2->B3 --- 连接器锁定
B3 --- 绝缘检测,预充电
C/D ---车端接触器闭合,
B'1----零电流检测,
B'1->B'2 --- 车端发起粘连检测,
B'2 ---车端接触器断开, 直流电源线电压检验
B'3 ---连接器解锁
B'4 ---通信结束
A ---拔枪
【疑问】 这里定义的动作时序与附录CC中的时序图不同啊, 怎么回事??
解答: 二者时序确实不同,作者理解认为102章节规定了一般性充电流程,是个通用的指导性流程。附录CC是针对CCS混合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流程,属于具体的流程,是强制性流程,因此DC充电桩要遵守附录CC中的规定即可。
102.5.3 充电过程说明
EV不断的向直流充电桩发命令,告知自己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值, 将使用下面两个算法之一:
CCC: EV做主,EVSE做从。
EV定期通知EVSE指令值。
EVSE收到EV需求的电流值,并以指令值为目标调整充电电流。要能根据车辆指令值的变化调节充电电流。
CVC:EV做主,EVSE做从。
EV定期通知EVSE指令值。
EVSE收到EV需求的电压值,并以指令值为目标调整充电电压。要能根据车辆指令值的变化调节充电电压。
【总结】充电过程讲究充电曲线。一般来说,当EV电池电压低于下限(亏电严重),先用小电流充电,逐步恢复电压。当电压恢复到下限后就开始进行大电流恒流模式快速充电。当电压升高到上限后就停止大电流充电,改用小电流恒压模式充电,就是所谓的涓流充电。直至电压升高到100%。
上述充电过程是由EV做主决定充电电压和电流,EVSE保证输出指定的电压和电流。
102.5.4 关机说明
一旦EV通知停止充电,EVSE要把电流降为0,车端接触器在0电流时断开。
插座电压降到安全水平(60V)时,连接器解锁。
可以由EVSE或者EV来解锁。 解锁后用户可以拔出枪头。
4.4.3.1 附录AA 直流充电站-系统A
适应于日本。
系统A使用CAN进行双方数字通信。
规范 IEC62196-3适用系统A。 特殊需求定义在61851-24。更多细节在JIS/TSD0007。
额定电压是DC 500V 适用于载人车辆和轻型卡车。
4.4.3.2 附录BB 直流充电站-系统B
明确说明不适用于欧洲。 作者认为是针对中国的GB标准。
IEC62196-3中规定的BB型配置专用直流车辆耦合器。Page10.
直流充电电路原理图与GB相同。
与61851-1中的原理图相比 缺少了充电继电器(S2)。
表格中定义的R1/R2/R3/R4/R5 都是1000欧, 检测点电压是12V-6V-4V。 这与61851-1中的12-9-6V不一致。
图Figure BB.2定义各个状态:
状态1--B1 点1 12V
状态2--B2 点1 6V
状态3--B3 点1 4V
状态4--无对应, 先闭合K3K4,建立通信,再闭合K1K2,进行绝缘检测。
状态5--充电状态, 先闭合K5K6,进行预充电,再进行正常充电,最后充电电流降低为0.
状态6--粘连检测,等待充电电压下降为0,断开K1K2、K5K6。
状态7-- 通信结束,断开K3K4,释放电气联锁。
状态8--拔枪
【疑问】状态12345678明显和CP的状态ABCDEF不一致, 因此更加明确的表示针对的是GB标准。
对于枪头上的机械锁和联锁开关S的理解, 内容明显与附录CC中不同。
未插枪时, 机械锁复位,开关S常闭。 此时R2是接通状态,点1的电压是6V。
插枪时,充电人员先按下机械锁不松手,就打开了开关S,R2被断开,此时点1的电压是12V。
插到插座里,此时接通了插座里的R4,导致电压又是6V。
充电人员松手,闭合机械锁,开关S也随之闭合,此时同时接通了R2、R4,点1的电压是4V。
4.4.3.2 附录CC 直流充电站-系统C
混合充电系统(支持DC/AC), DC 1000V
CCS(Combined Charging System)目前被美国,欧盟及采用美国和欧盟标准的国家采用(如韩国,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是电动汽车充电标准。
CCS标准涵盖Connector、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间的充电通信(Communication)、充电桩的电力传输电子界面(Supply Stations)。
Connector对应的标准系列是IEC62196,
充电桩的电力传输电子界面(Supply Stations)为IEC61851,
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间的充电通信(Communication)对应标准为ISO15118及DIN70121
物理层通信遵照 15118-3.
充电控制通信定义在61851-24。应符合15118-2,DIN 70121。
PP、CP按照61851-1定义信号/触点, 包括详细的电阻定义,这里的电阻值与附录BB中的电阻值是不同的。
本书重点介绍附录CC规定的充电时序图、停止充电时序图、紧急停机时序图。以后还将揭示真实充电流程中是如何把IEC 61851-23充电时序与ISO15118-2充电流程相结合和绑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