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分三篇系统的介绍FPGA的远程升级及实现方案。第一篇介绍FPGA远程升级需求,不涉及具体的实现方法;第二篇介绍Altera FPGA远程升级的方案;第三篇介绍xilinx FPGA 远程升级方案。
1. 什么是FPGA远程升级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远程升级是指通过网络或其他远程通信手段,对部署在远端的FPGA设备进行配置更新或功能重构的技术。与传统需要物理接触的升级方式不同,远程升级允许工程师在不直接接触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完成FPGA逻辑功能的更新、修复或优化。
FPGA远程升级的核心在于改变FPGA的配置存储器内容。FPGA作为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其功能由配置比特流(bitstream)决定。远程升级实质上是通过安全可靠的方式将新的比特流传输到目标设备,并完成配置存储器的更新过程。
现代FPGA远程升级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 升级服务器:存储和管理不同版本的FPGA配置比特流
- 通信模块:实现服务器与FPGA设备之间的安全数据传输
- 配置控制器:负责接收新配置并管理升级流程
- 回滚机制:在升级失败时恢复原有功能
- 安全认证:确保升级过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 什么时候需要远程升级
FPGA远程升级技术在多种场景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1 功能更新与增强
当部署的设备需要添加新功能或改进现有功能时,远程升级可以避免设备召回或现场维护的高成本。这在物联网设备、通信基站等分布式系统中尤为重要。
2.2 错误修复与补丁
FPGA设计可能存在设计后期才发现的问题或漏洞。远程升级可以快速部署修复补丁,减少系统停机时间,提高产品可靠性。
2.3 协议与标准更新
对于需要遵循行业标准或协议的设备(如通信协议、加密算法等),当标准更新时,通过远程升级可以保持设备兼容性。
2.4 长期部署系统
对于部署在难以接近或危险环境中的设备(如深海设备、太空设备、工业生产线),远程升级几乎是唯一可行的维护手段。
3. 远程升级方法
FPGA远程升级技术可以根据实现方式分为两种:基于外部处理器的升级方案和基于内部配置控制器的升级方案。
基于外部处理器的升级方案也称作被动模式。这时候主动发起配置的是处理器。在这个过程中bitstream的传输、存储和读取均交给处理器完成,FPGA处于bypass模式。当配置完成后在合适的时间重新加载FPGA即可。这种方法简单,也容易满足要求。
但是当处理器无法与flash直接相连时,也就是说当flash只与FPGA硬件相连时,这时候处理器无法直接访问flash,那么只能用第二种方案
基于内部配置控制器的升级方案又叫做主动模式,这时候FPGA是整个远程升级的核心控制器,而远端的处理器(PC机)只是一个数据源及数据传输通道。这种情况实现远程升级需要三步:1)通过一定的数据通道(IIC,以太,uart等等)将数据传输给FPGA;2)FPGA作为flash读写控制器将收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地址段写入flash;3)更新完成后在合适的时机将最新的bitstream加载到FPGA
4. 总结
FPGA远程升级功能基本是FPGA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具体采用哪种方案还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条件来设计,比如说系统中是否有现成的处理器,flash与FPGA及其他处理器的连接方式以及系统中的通信/数据传输总线情况。
=========================================================================
本系列文章是自己在调试/开发过程中的个人思考及理解的一种总结,有些内容说的不一定准确,请多指正。另外,如果需要讨论远程升级相关的功能开发,可以联系QQ23635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