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掀桌子」:当7万元的车标配高阶智驾,燃油车还剩多少时间?

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用一场发布会给整个汽车行业泼了一盆冷水——21款新车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覆盖7万元至30万元市场。这意味着,一辆7.98万元的比亚迪海鸥,将与售价数倍于它的特斯拉、华为系车型共享同一套智能驾驶能力。这场被网友称为「掀桌子式」的突袭,不仅改写了智驾技术的定价规则,更将战火从「电车与油车」的能源之争,烧向了智能化的生死局。
image

智驾成本「腰斩」:比亚迪的底层逻辑

比亚迪的「掀桌」底气,来自一场长达三年的技术暗战。
2024年8月,比亚迪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曾透露一个关键信号:「智能驾驶成本必须打掉50%以上。」 半年后,这个目标被超额实现——天神之眼C平台成本控制在4000-5000元,较行业同类方案下降30%。这背后是比亚迪自研芯片、域控制器、传感器的全栈技术突破。以4D毫米波雷达为例,比亚迪通过自研算法将传统128线激光雷达才能实现的环境建模能力,用成本仅千元的毫米波雷达阵列替代。

更激进的是供应链策略。比亚迪一边自建「天神之眼」技术体系,一边与Momenta、地平线、博世等供应商合作开发「平权版」方案。数千名工程师组成的「智驾突击队」,将高速NOA、自动泊车、紧急避障等功能模块化,适配从微型车到旗舰轿车的全系产品。「比亚迪的恐怖之处在于,它用造电池的思维造智驾——规模化摊薄成本,标准化适配车型。」 一位供应链人士评价。

image

7万元的「智驾平权」,动了谁的蛋糕?

当海鸥车主用方向盘上一颗按键激活高速NOA时,整个行业的定价体系开始崩塌。此前,高速NOA是20万元以上车型的「标配门槛」,城市NOA更是豪华品牌的专属标签。而比亚迪的「无差别攻击」,直接刺破了两个隐秘的行业共识:

  1. 「智能驾驶是高端溢价工具」:特斯拉FSD选装费高达6.4万元,相当于车价30%;华为ADS 2.0系统仅限25万元以上车型。比亚迪却将智驾变为「基础配置」,逼迫对手在价格与体验间二选一。
  2. 「油车与电车智驾能力存在代差」:大众途观L Pro、奔驰新E级等燃油车虽已搭载L2++智驾,但受限于12V电气架构和机械响应延迟,系统性能仅为电动车70%。比亚迪则利用电动车全域OTA和毫秒级电控响应,在7万元市场建立技术壁垒。

压力迅速传导至整个产业链。长安、吉利等车企紧急调整方案,计划在2025年将高速NOA下放至10万元车型;华为被曝加速研发千元级4D成像雷达;特斯拉则开始测试「无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智驾方案。「现在不是比谁更先进,而是比谁更便宜。」 一位新势力高管坦言。

燃油车的「窒息时刻」:电车的双重代差碾压

比亚迪的真正杀招,在于用「电动化+智能化」的双重代差,彻底瓦解燃油车的生存逻辑。
过去两年,比亚迪通过「油电同价」策略,将插混车型价格打至与合资燃油车持平。但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1月新能源渗透率环比下降8%,部分消费者因续航焦虑回流燃油车。「当价格优势触顶,就必须创造新的技术鸿沟。」 行业分析师指出,比亚迪选择在此时祭出「智驾平权」,本质是对燃油车的「降维补刀」。

这种打击具备双重杀伤力:

  • 技术层面:燃油车若想实现同等智驾能力,需额外增加48V轻混系统供电,导致整车成本上升1.2-1.8万元,彻底丧失价格优势。
  • 消费认知层面:年轻用户已习惯智能手机的「标配思维」。当7万元电车能自动变道、泊车,而同价位燃油车仍停留在定速巡航时,消费决策的天平必然倾斜。

大众汽车某高管私下承认:「我们的智驾研发投入比比亚迪高30%,但装车成本却是他们的两倍。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电气化架构的原生缺陷。」

image

智驾「世界大战」:谁在制造新的护城河?

比亚迪的激进策略,也在加速行业分化:

  • 华为、特斯拉转向「技术深水区」:华为ADS 3.0计划实现「全国无图城市NOA」,特斯拉全力冲刺L4级FSD。二者试图用代际差距维持高端定位。
  • 传统车企陷入「两难陷阱」:长城、吉利等若跟进价格战,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不跟进则面临用户流失。魏建军「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的喊话,暴露出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
  • 燃油车开启「自杀式防守」:上汽大众将途观L Pro直降4万元,日产轩祭出「买燃油车送充电桩」政策。但这些措施反而强化了消费者「买油车=买落后」的认知。

更值得关注的是商业模式的变革。当智驾成为标配,车企的盈利重心将转向软件生态和出行服务。比亚迪已在天神之眼系统中预埋「DiLink 5.0」接口,支持后期开通城市NOA订阅服务。「硬件不赚钱,靠软件盈利」的特斯拉模式,正在被中国车企本地化重构。

2025:智能驾驶的「分水岭之战」

这场由比亚迪引发的智驾革命,或许将永久改变汽车工业的游戏规则:

  • 对消费者:智能驾驶从「奢侈品」变为「日用品」,但需警惕部分车企为降本牺牲安全性。
  • 对行业: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进程可能缩短至3-5年,2030年燃油车份额或跌破15%。
  • 对技术:端到端大模型、车路协同等突破将加速到来,但算力军备竞赛可能导致中小车企出局。

余承东那句「凑合能用与好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此刻显得意味深长。当比亚迪用规模效应撕开智驾普惠的口子,华为们不得不在更凶险的赛道——「如何让机器驾驶比人类安全10倍」——押注未来。而燃油车,或许连参与这场战争的资格都已失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不惑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