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帧中继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是数据链路层使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方式。
帧中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将X.25分组交换网中分组节点的差错控制、确认重传、流量控制、拥塞避免等处理过程进行简化,缩短了处理时间,这对有效利用高速数字传输信道十分关键。
帧中继主要应用在广域网中,支持多种数据型业务。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帧中继在初期运用时非常容易在原有的X.25的接口上进行软件升级来实现。由于帧中继是基于X.25进行简化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所以在许多使用帧中继的终端应用中,不需要对原有的X.25设备进行硬件上的改造,只需要对其软件进行升级就可以提供帧中继业务。
•帧中继的灵活计费方式非常适用于突发性的数据通信。目前国际上许多运营公司采用承诺信息速率(CIR)计费,CIR用户的通信费用降低。
•帧中继技术可以动态分配网络资源。对于电信运营者来说,可以让用户使用过剩的带宽,而且用户可以共享网络资源,而不需要重新投资。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
帧中继协议是一种统计复用协议,它能够在单一物理传输线路上提供多条虚电路。
虚电路通过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Data 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区分,DLCI只在本地接口和与之直接相连的对端接口有效,不具有全局有效性。在帧中继网络中,不同的物理接口上数值相同的DLCI并不表示是同一条虚连接。
帧中继网络用户接口上可以支持多条虚电路,其中,用户可用的DLCI范围是16~1022(根据标准1008~1022保留使用,使用时请慎重)。由于帧中继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本地不同的DLCI连接到不同的对端设备,所以,可以认为本地DLCI是对端设备的“帧中继地址”。
帧中继地址映射是把对端设备的协议地址与对端设备的帧中继地址(本地的DLCI)关联,以便高层协议能根据对端设备的协议地址寻找到对端设备。
帧中继主要用来承载IP协议,在发送IP报文时,首先从路由表中找到报文的下一跳地址,然后查找帧中继地址映射表,确定下一跳的DLCI。地址映射表存放对端IP地址和下一跳的DLCI的映射关系。地址映射表可以手工配置,也可以由Inverse ARP协议动态维护。
DTE/DCE/UNI/NNI
帧中继网络提供了用户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其设备和接口类型划分如下: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表示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表示数据通信设备,用于将用户设备DTE接入网络
•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DTE和DCE之间的接口被称为用户网络接口UNI
•NNI(Network Network Interface):DCE和DCE之间的接口被称为网络间接口NNI
虚电路VC
虚电路VC(Virtual Circuit)是建立在两台网络设备之间共享网络的逻辑电路。根据建立方式,可以将虚电路分为两种类型:
•永久虚电路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手工设置产生的虚电路。
•交换虚电路SVC(Switching Virtual Circuit):通过协议协商自动创建和删除的虚电路。
MFR
多链路帧中继MFR(Multilink Frame Relay)是为帧中继用户提供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带宽解决方案,它基于帧中继论坛的FRF.16协议,实现UNI/NNI下的多链路帧中继功能。
如图2所示,RouterA和RouterB之间存在三条直连帧中继物理链路,可以通过创建MFR逻辑接口,将三条帧中继物理链路进行捆绑,可以在帧中继网络上提供速率更高、带宽更大的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