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archive/2011/04/04/2005098.html
整数划分问题是算法中的一个经典命题之一,有关这个问题的讲述在讲解到递归时基本都将涉及。所谓整数划分,是指把一个正整数n写成如下形式:
n=m1+m2+...+mi; (其中mi为正整数,并且1 <= mi <= n),则{m1,m2,...,mi}为n的一个划分。
如果{m1,m2,...,mi}中的最大值不超过m,即max(m1,m2,...,mi)<=m,则称它属于n的一个m划分。这里我们记n的m划分的个数为f(n,m);
例如但n=4时,他有5个划分,{4},{3,1},{2,2},{2,1,1},{1,1,1,1};
注意4=1+3 和 4=3+1被认为是同一个划分。
该问题是求出n的所有划分个数,即f(n, n)。下面我们考虑求f(n,m)的方法;
1.递归法:
根据n和m的关系,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当n=1时,不论m的值为多少(m>0),只有一种划分即{1};
(2)当m=1时,不论n的值为多少,只有一种划分即n个1,{1,1,1,...,1};
(3)当n=m时,根据划分中是否包含n,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划分中包含n的情况,只有一个即{n};
(b)划分中不包含n的情况,这时划分中最大的数字也一定比n小,即n的所有(n-1)划分。
因此 f(n,n) =1 + f(n,n-1);//这里就根据f的定义,由于划分中不包含n,最大的数字一定比n小,即比m小,所以f中第二个数为最接近n的数——n-1,而前一个数就是n,因为是对n进行划分,具体与下面f(n-m,m)处道理一样(个人理解,求不吐槽)
(4)当n<m时,由于划分中不可能出现负数,因此就相当于f(n,n);
(5)但n>m时,根据划分中是否包含最大值m,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划分中包含m的情况,即{m, {x1,x2,...xi}}, 其中{x1,x2,... xi} 的和为n-m,因此这情况下
为f(n-m,m)//这里开始一直看不懂,后来才明白一些:注意这里的前提是划分包含m,所以将m提出来一个,保证划分中一定会有m,剩下数字划分的和为n-m,而这n-m中可能不会出现m,也可能出现m,但由于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个m,所以此处不用担心m是否再出现。根据f的定义,后f中的第二个数就是m了,而第一个数为什么是(n-m),原因是提出一个m后,已经保证了划分中一定出现m,而n-m还没有进行划分,这里忽略提出的m,对剩下的整数n-m进行划分,划分的最大值仍然是m
(b)划分中不包含m的情况,则划分中所有值都比m小,即n的(m-1)划分,个数为f(n,m-1);
因此 f(n, m) = f(n-m, m)+f(n,m-1);
综上所述:
f(n, m)= 1; (n=1 or m=1)
f(n,m) = f(n, n); (n<m)
1+ f(n, m-1); (n=m)
f(n-m,m)+f(n,m-1); (n>m)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equationCount(int n,int m)
{
if(n==1||m==1)
return 1;
else if(n<m)
return equationCount(n,n);
else if(n==m)
return 1+equationCount(n,n-1);
else
return equationCount(n,m-1)+equationCount(n-m,m);
}
int main(void)
{
int n;
while(scanf("%d",&n)!=EOF&&(n>=1&&n<=120))
{
printf("%d\n",equationCount(n,n));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