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
//大二下学期看的,结果到现在才有时间整理
//课程网站:http://ocw.aca.ntu.edu.tw/ntu-ocw/index.php/ocw/cou/101S111
//记得很零碎,只对看过课程对内容有印象的人有价值了罢
注:关于单一选区、复数选区,课上好像没讲。这里查了下:
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决制。主要指每个选区只能选出一名代表,每位选民投1票,由选区内得票最高的人当选,不需要获得过半数选民的支持。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决制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容易走向两党竞争及两党制,一者,在“赢者全拿”的规则下,小党在先天上就不容易生存;二者,选民为了不浪费选票,一般都会把票投给当选机会较大的党,以防止自己最不喜欢的政党上台,在后天上不利于第三党的生存。故台湾县市长选举到最后一般都呈两个主要政党对决的趋势,虽然也不乏无党籍候选人出线,但一般都有政党的背后支持或礼让。二是政见诉求比较温和,为争取绝大多数而非特定选民的支持,政党或候选人如欲获胜,在政见诉求上就不能太偏激或太保守,而趋向以多数选民较关切的公共政策、福利政策作为主要选举诉求。如在台湾历届县市长选举中,统独矛盾等具高度争议性的话题经常被淡化,大多数选民关心的公共政策反成热门话题。
CT11V01国家
大部分经验显示“国家先于民族”(出现?)制度有有所生长,演化
制度重要性超过政治人物
制度与人的互动
23:00
国体:君主,共和
(以元首产生方式,以中央和地方分配方式区分国体)
政体:共和国,联邦
联邦制形成的原因:
国土辽阔,人口众多
存在强大的州
用以包容各州文化差异,团结起来(但要有相同的政治文化)
如瑞士:法意德三民族,联邦制
印度:28个省(印度自古就不是一个民族)
CT12V01
13:51
邦联-中央权力太小-不视为一个国家
欧盟,普鲁士邦联,阿拉伯联合大公国
大英国协-50多个以前殖民地国家-以英女王为国家元首
俄罗斯-半总统制
总统制->内阁制->总统制
普京->梅氏(内阁是普京)->普京
(汗。。。)
1:07:00
选举制度
多数决制(单一选区制)(复数选区制)
比例代表制
混合制(台湾:单一选区两票制)
多数决制(多人选可能第一只有30%,则采用两轮多数决制)
1:25:00
19世纪出现政党
得票率与席次不一致->比例制
二战后德国认为多数决制(单一选区)压制小党,而比例制造成多党林立->混合制
第三波国家大部分采用混合制
1:38:00
市长等: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决制
大小选区指应选名额的多寡
2:00:00
全额连记投票:利于大派系通吃席位
限制连记投票
单记非让渡投票(台湾选民意代表):对少数派系有利,有利于走偏激哗众取宠的,发生买票。
爱尔兰,澳大利亚可以转让
CT13V01
26:38
两轮绝对多数(主流,如法国)-希望总统等有一个好的民意基础(正当性)
选择投票制(澳洲)
56:12
选举制度引起的不同结果
康多赛原则:在普通多数选举下可以获胜即公平
1:15:00
政党兴起的影响-投票率高10%
比例制-投给政党
欧洲可以调整候选人次序,台湾(立委)不行
不适合应选人数少的选举(出现小数)
最大余数法(台湾),最高平均数法(日本)
1:54:35
台湾不分区选举
国民党 KMT
民进党 DPP
台联党 TSU
亲民党 PFP
门槛5%
分区与不分区
共113席立法委员,分区73席,原住民6席,不分区34席
CT14V01
单一选区两票制(一票给人,一票给政党)
联立制(德国),并立制(台湾,日本)
双重候选(德国,日本),单一候选(台湾)
保障小党的政治精英
双重候选在日本被认为脚踏两只船
35:00
日本-惜败率制度-因为采用closed-parity list,政党内部顺序摆不平
于是改成优先级,引入复活制
败得可惜的优先在不分区复活
惜败率=自己票数/选上的票数
47:00
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的关系
有强大影响
杜伟杰(半总统制提出者)法则:
相对多数决制:产生两党制(不稳定,小部分选民转移会造成很大变化)170席到2席(澳洲)
比例代表制:独立多党的形成(德国)
两轮绝对多数决制:多党联盟(法第四共和国的不稳定)
心理效应:
弃保:为了使自己的选票发挥作用,要集中选票
机械效应:选举制度的偏向
花车效应:观望选民投给强势一方
中间选民理论:
中间是指 不左不右
沙滩模型(都往中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