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主可控和开源

本文探讨了自主可控与开源软件的关系,强调在可能的断供风险下,如何保持对开源软件的主动权。自主可控的核心是拥有源代码并能自由修改,而开源软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了这一可能。文章建议企业应了解开源软件,通过学习和模仿快速掌握,建立与厂商的联系,以降低断供风险,并持续更新和共享技术,确保业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近和客户交流的时候,听到一些的关于开源可控与开源软件使用的声音。正直华为被制裁,多个中国企业上榜美国商务部进出口管制实体名单,又有一些自媒体在带节奏,描绘开源软件同样受到实体名单限制的影响,似乎一时间,加强自主可控的声音、避免被卡脖子的声音似乎等同于拒绝采购,拒绝开源厂商的服务。

我认为自主可控是必须的,但到底如何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可能还需要探讨。

什么是自主可控?

如果涉及到软件的使用,用一句话来形容“自主可控”,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拥有源代码,可自主根据需求对源码进行修改,并且可以用在生产和业务场景上,而不受到任何的约束和管制。(作为商用产品售卖除外,自主可控需与白嫖,盗版区分开来)
因此,自主可控的首要前提是有源码,能自由改动,这是大多数开源协议支持的。

另外一个需要搞明白的对象是“自主”的含义,我们可以大致有两种理解,一个“自主”指的是用国内厂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不受国外法律的限制,因此这里的“”是指的国家主体;另一个理解是指的企业本身,企业可根据自主意志,按自己的需求,想法在不违反的情况下自由地修改和使用软件。

那在这里,我觉得后者的理解是更加准确的。因为如果用国内国外去区分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很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厂商的软件并不是Open Source,一个黑盒软件是无法可控的

什么是自主可控的对立面?

我们在谈论自主可控的时候,对象应该是通常情况下无法掌控的对象,特别是我们很容易被所谓"卡脖子"的对象。这里不应该是指的国外开源软件,更加准确的,应该是不开放源码和技术的黑盒厂商,毕竟众多的开源项目的源码是开放的,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代码,自己编译代码软件,获得最新的开源软件和功能,在此前提下,也完全不存在进出口管理限制的问题,可以做到自主可控。而黑盒厂商的技术或软件,因为没有源码,也没有开源协议,完全依赖商业授权,倘若暴露在断供的风险之下,则抵抗风险的能力是非常之弱的。

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该如何使用开源?

对于开源协议,想必大家都是了解的,如上所述,一个开源软件的使用,在有源码,可自主编译,修改的情况下,是完全不会存在进出口管制的问题的,这里引发争议之处,或者说焦虑点的地方是开源软件的商用版本,在“实体名单”的风险之下,商业软件可能会存在被断供的情况。

因此,对于开源软件基于我们原先架构选型/评审时的原因,该用的还是应该继续使用的,这里讨论的重点应该是我们该如何获取对开源软件的主动权,即便在商业软件断供的时候,也可以做到不受影响,或者说,尽量把影响降到最低。任何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都是值得的,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姑且不讨论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