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

《西西弗神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

文 | 李小墨

读完了加缪的《西西弗神话》,读到最后,我热泪盈眶。我感到一种勃勃的生机在心里涌动,一种沉默又铿锵的力量从胸腔喷薄而出。

我无法用三言两语解释我的感受,请允许我用更长的篇幅来叙述这本只有一百多页的薄薄小书带给我的震撼,以及它在我心里形成的连续不断的回声。

01 为什么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

  ~  
图片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起床,乘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干 4 个小时,吃饭,乘电车,再干 4 小时,吃饭睡觉,而且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和星期六,全是同样的节奏,大部分时间里,这条路走得相当顺畅。不过有一天,突然萌生‘为什么’的疑问。”

这是《西西弗神话》里叙述的场景,你可以把电车替换成地铁或者公交或者早高峰的堵车,把吃饭替换成点外卖,然后代入自己的职业:

记者是找选题 - 采访 - 写稿 - 发表,再找选题 - 采访 - 写稿 - 发表,再找选题 - 采访 - 写稿 - 发表,空姐是起飞 - 飞行 - 落地,再起飞 - 飞行 - 落地,再起飞 - 飞行 - 落地,导游是接待游客 - 送走游客,再接待游客 - 送走游客,再接待游客 - 送走游客。

但问题是一样的:

我为什么要日复一日地重复同一种生活,然后你忍不住开始回顾生活链条,原来我一直无意识地在重复同一种生活啊,这样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嗯,是为了未来,对,是为了未来。

我们刚开始能忍受这样的生活是为了未来,为了未来某一个我们想象出来的目标:“明天”、“以后”、“等我混出个人样来”、“等我买房了”、“等我供完孩子上学”,然后终于有一天,人察觉到了,他已经 30 岁了,40 岁了,50 岁了,死亡迎面走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总会有没有明天的时候,当没有明天,没有以后,没有未来了,一切的意义又该摆放在哪里呢?

多么像西西弗啊!

诸神判西西弗将一块巨石不断地推上山顶,巨石因自身重量再滚落下去。

“一副紧绷的躯体,全力推着巨石滚动上山,无数次重复同样的动作;仅仅看到那张抽搐的脸,脸颊紧紧抵着石头,一个肩头扛住沾满泥土的庞然大物,一只脚撑住,双臂再往上掀动,满把泥土的双手充分显示人的把稳。这种长久的奋力,只能用无顶的空间和无底的时间来衡量,终于到达目的地。然而西西弗却眼睁睁看着,巨石瞬间又滚落到山下,必须重新推上山顶。于是,他又下山走向平原。”

我第一次把自己的命运和西西弗神话联系在一起,我马上就窥见了生命荒诞的本来面目。

我突然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西西弗,你以为大学是山顶,你在题海里跋涉,推着巨石艰难上山,终于登顶,你准备欢呼庆贺,想要好好歇口气,可是石头咕噜一下就滚到了山脚下。

山顶的名字换成了 “一份好工作”。

你以为一份好工作是山顶,你苦心准备,学习有用的知识 ,考有用的证书,练习有用的能力,推着石头艰难上山,终于登顶,你准备欢呼庆贺,想要好好歇口气,可是石头咕噜一下就滚下山去了。

再抬头看,山顶的名字换成了 “升职加薪”,你需要在格子间把石头重新推上山顶。

往后你要推石上去的山顶还有 “存钱房子”,还有 “把孩子教育成才”……

人生的困境是永无止境的,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推的不是同一块石头,登的不是同一座山,我们的人生看起来芝麻开花节节高,可说到底不全是一样的吗?我们不断地推石上山,登顶之后巨石马上就滚落山下,终点很快就变成新的起点,循环反复,直到死亡。

我们以为 “考上大学就好了”、“月薪破 2 万就好了”、“买了房子就好了”、“结婚了就好了”、“孩子大学毕业就好了”,我们很擅长想象出一个目的,等到了那里,我们才发现 “就好了” 只是你以为的,根本没有永恒的乐土。

我们像西西弗一样不断推石上山,直到死亡。

人皆有一死,说得更直白一点,那就是每个人从出生其实就被判了死刑。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放眼整个人类史,从 4 万年前智人在非洲大草原上晃荡算起,除了少许伟人,百亿千亿的人类就是像西西弗一样消耗完生命,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人记得他们曾经活过,他们从尘土来又化身尘土。

就是这样啊,和无垠的宇宙比起来,一个个体的生命就像一粒尘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倘若存在一个无上的不可知的力量,他俯视我们,定如我们俯视一只蝼蚁。

那我们的命运和西西弗有什么不同,我们也一样被判罚不断推石上山吗?无效、徒劳、日复一日地劳作,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走向死亡。

所以,你看见了吗?生命是多么荒诞,没有意义啊。

西西弗神话,是一则极其简洁的神话。但是只要你读过,只要你有所领会,只要你试着把它和自己的命运相关联,你就终生无法摆脱它的影响。

那个推石上山的形象会牢牢地刻在你的脑子里,你会无数次地想起,然后无数次地和它发生共鸣,因为它是对人类共同命运,一个绝妙的隐喻和象征。

02 洞察了生命的荒诞,然后呢?

  ~  
图片

加缪(1913 年 11 月 7 日 - 1960 年 1 月 4 日)

加缪说:“生命的意义是最为紧迫的问题。”

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来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一直发出疑问,却不下结论”,所以并没有形成很清醒、很明确的结论,也因此可以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忙忙碌碌地一直过下去。

那现在,我们借由西西弗神话,终于洞察和确认了生命的荒诞和无意义,然后呢?

我特别欣赏加缪的地方就在这里了,他说:“荒诞,迄今为止一直被当做结论,而在这部论著中,则视为出发点。”

我们洞察到了生命的荒诞和无意义,但是重要的是:然后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荒诞和无意义,我们应该怎么过自己的一生?

洞察了生命的荒诞,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生理性自杀。

既然生命没有意义,既然在必然的死亡面前一切努力都是徒劳,那它就不值得一过,那我就不过了,我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

以前我觉得这样的想法离我很遥远,哪有人因为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就去自杀啊,太夸张了吧。

但自从朋友的弟弟在今年国庆前突然跳楼自杀,我非常近距离和他姐姐通过他留下来的蛛丝马迹探寻他的心路历程之后,我发现这样的想法并不少见,这样的选择也并不鲜见。

如果有一个意义在支撑你,你能忍受一切,如果你丧失了意义感,丧失了生存的信念,任何痛苦都会变得格外难以忍受,都可能变成压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西西弗神话》正文第一句话就是:“真正严肃的哲学命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人生是否值得,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第二种是选择哲学性死亡。

用哲学或者宗教,造出一个 “永恒” 出来,比如宗教许诺的 “天堂” 或者哲学里形而上的 “上帝”,然后就可以藏身在对 “永恒” 的信仰里,告诉自己,不是徒劳啊,总有一个永恒的所在啊。

可是加缪却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有一种超越它的意义,但是我知道我不了解,目前我也不可能了解这种意义。在我生活状况之外的意义,对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种就是加缪说的反抗。

他确认了生命的荒诞和无意义,但并不主张把生命引向疯狂和死亡。他说:“人生正因为没有意义,就更值得一过。”

反抗,首先是清醒地意识到生命荒诞的本质。

时时刻刻地质疑世界,时时刻刻地面对自身,看穿生命荒诞的本质。从无意识重复的日常里醒过来,不做某种价值观的傀儡。

反抗,其次是不再为了虚妄的未来或者某个想象出来的目的而活,而是为此时此刻,为每个当下而活。

最常见的人生谎言是什么?想象出一个人生目的,然后倾尽一切去投合一种能达到目标的要求,活在未来和希望里。这么一来,达到目的才是真正的生活,到达山顶才是真正的生活,在石头推上山顶之前,全都是准备阶段,全都是临时的、不算生活的生活。

如果我们发现到达山顶就可以一劳永逸是谎言呢?我们就被剥夺了未来和希望。可是正是因为没有未来,没有希望,我们反而可以全心全意地活在此时此刻。

加缪在《鼠疫》里说过一句话:“对未来的慷慨,就是把所有的一切交给现在。”

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本身。

人生就像旅行一样,你要去法国旅行,只有到达埃菲尔铁塔才是旅行吗?不对,你踏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就开始了,朝着目的地出发,一路上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就算你没有到达山顶,你也不是一无所有,你收获了一路的见闻。

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本身,就如旅行的意义在旅行的途中。

重要的已经不是山顶,不是目的地,而是上山下山的此时此刻和每时每刻。

反抗,然后是践行一种全新的人生观:“重要的不是生活质量最高,而是生活多多益善”。

我们总想着到达某个山顶,我们进行价值排序,山顶代表一种更好的生活。

现在我们看穿了生命荒诞的本质,我们不再执着于某个山顶,不再执着某种更好的生活,我们要做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生命体验,体验更多,而不是体验更好,我们以一种澎湃的激情投身于生命本身,而不是追求某种结果。

这就是我们反抗的方式。

疫情之后失业半年吗?这是解锁了名字叫做 “失业半年” 的人生体验,考研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这是解锁了 “考研失败” 的人生体验,千辛万苦进入理想的公司和岗位,却发现工作让自己非常不开心,以为会是自己想要,结果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是解锁了 “试错” 的人生体验。辞去令人艳羡的工作,跑到山里带农民一起种果树,这是开辟了另一种人生体验。

所以加缪说 “被剥夺了未来和希望,倒意味着增加了人的不受约束性。”

“重要的不是生活质量最高,而是生活多多益善。我无需探求这样是庸俗还是令人作呕,是漂亮还是令人遗憾。在这里,价值排序被彻底排除了,只以事实来判断了。”

当我们不再执着某个山顶,我们就可以更加义无反顾地生活了。因为什么成功啊,优秀啊,都是狗屁。

石头到了山顶又会滚下来,我知道,可是那又怎么样?

“以鄙视的态度,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命运。这样一趟趟下山,如果说有些日子是行走在痛苦里,也有可能走在欢乐里。”

走在痛苦里也好,走在欢乐也好,真实活着的人生,每一步都是自己的。

所以,诸神啊,你尽管嘲弄推石上山的西西弗吧,你说他一无所成,可是 “这块石头的每一颗粒,这座夜色弥漫的高山每道矿石的闪光,都单独为他形成一个世界。推石上山顶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西西弗是幸福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热泪盈眶,面对脆弱、渺小的自身,面对荒诞、无意义的生命,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一遍又一遍推着巨石上山。

- The End-


via:


《西西弗神话》:人终其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原创 青梅才隽 帆书樊登讲书 2023 年 01 月 31 日 17:58 上海

作者 | 樊登读书・青梅才隽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

生活的意义,其实就在活着本身。

1957 年,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获奖理由是:“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的种种问题。”

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记录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

西西弗因违抗诸神的旨意而被打入地狱,被罚推一块巨石上山顶。

由于巨石太重,到达山顶后马上又会滚落山脚。于是西西弗只能一次次地重推巨石,永无止境。

如此荒谬的工作,加缪却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西西弗的幸福就在于,他在重复而无望的生活中不断 “微雕” 自己,从而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01 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独特的重复

起床,有轨电车,办公或打工四小时,吃饭,有轨电车,又是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同一个节奏,循此下去,大部分时间轻便易过。

不过有一天,为什么的疑问油然而生,于是一切就在这种略带惊讶的百无聊赖中开始了。

这是《西西弗神话》书中的一段话。

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是这么度过每一天的呢?

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熟悉的工作,熟悉的日常,似乎不用怎么动脑就能应付。

总以为忙过了这阵就好了,总以为等还完房贷就好了,总以为等退休了就有时间了……

然而,生活是一条无止境的河流,迈过了这道坎还会有别的坎在等着。

生活就这样一直向前,大部分时候是不悲不喜,不紧不慢的,平凡着,忙碌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推石上山的西西弗。

偶尔回首,会感叹:怎么自己一直在重复着昨天?

周国平说: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独特的重复。

看似每天重复的日子,其实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

回到西西弗的故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更为可怕的惩罚了。

然而这惩罚并没有困住他,反而锻炼了他的体能,磨炼了他的心志。

他想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岩石是他的东西,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拼搏的过程,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西西弗在一天天重复推石上山的过程中,身体健壮,肌肉发达,有如健身达人。

人的每一个瞬间,心境是不一样的,所以所做的重复也是不一样的。

以成长的心态对待每一份重复,就会获得前行的力量。

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一天。

02 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本身

加缪说:人生是荒诞的,本来就没有意义。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最有力的反抗。

书中,西西弗无休无止地推石上山,他深知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地推石,石头还是会滚落下来。

但他没有逃避,他选择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对抗荒谬。

在如此努力拼搏的西西弗面前,诸神是失败的,整个荒诞世界也是失败的。

心存蔑视,没有征服不了的命运。

这是西西弗的生活,也是加缪的写照,他的一生就是与荒诞对抗的一生。

父亲在加缪未满一周岁时,就在战场上身亡。

母亲天生耳聋,言语不清,眼神忧郁,为了养家糊口四处打零工。

外祖母粗暴、专横,且时常喜怒无常,不时鞭打加缪。

他们挤在一间狭小的三居室里。

年少时,加缪是校足球队的门将,后因得了肺结核,不得不与热爱的足球道别。

加缪从小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后来长大后,又被沦为 “瘾君子” 的妻子背叛,他多次想拯救对方,可最终却白费功夫。

这一切苦难没能阻止加缪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反而激发出他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文学的激情。

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写出了多部巨作,深深地影响着世人。

也许生活中的我们终其一生也成为不了某某家或某某伟人,但是谁说平凡就不可以活出自己的风采呢?

即使苔花如米小,也可以学牡丹开。

只要自己是认可自己的,向着阳光,迎着雨露,向上生长,努力绽放。

谁也无法阻挡你成为更好的自己,除了你自己。

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或许,平凡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

03 追逐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意义

面对不断滚落的巨石,面对无望荒诞的生活,西西弗并不感到绝望。

因为他决定享受推石的过程,他认为每次推着巨石爬坡都是在实现自己充满激情的生命。

在一次次走向山脚的时候,他会欣赏身边的美景,比如广袤的天地、日出日落、花花草草……

人生就是一场旅程,真正的意义是需要每个人各自去赋予的。

把看似无意义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才是本事。

苏轼一生颠沛,被贬多次,先后遭遇妻儿病故。

命运虽给他以悲苦,他却能以乐观的心态处之,饱经风霜的流放之路,反而成就了他的才情和豁达。

苏轼被贬最远的一次是当时的蛮荒之地海南,当年他已经 60 岁了,即便这样,流放的日子也被他过成诗。

加缪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过去已成定局,未来是由现在积累而成的,只有当下的每分每秒才真正是属于自己的。

人生最厉害的本事,就是长期主义。

也许努力了不一定能如愿,但努力的过程就是一种经验的沉淀,它会悄悄地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在重复而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努力把每天活得更有烟火气,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对抗荒诞,对抗虚无,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充实。

好好活在当下,去行动,去热爱,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自我。

接受命运的一切馈赠,接受一切风风雨雨,努力追逐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意义。

04写在最后

如果你曾问过自己 “为什么要这样生活?”“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那么《西西弗神话》绝对是你值得反复品读的人生灵魂拷问之作。

它不仅看破生活的荒诞性,还给出了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幸福的具体方法。

正如加缪所说: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尽可能丰富地生活。

人生最大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愿你我都能像西西弗一样,忘掉诸神,活出自我。

作者 | 青梅才隽,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被人民日报转载,多平台原创作者。


via:


我们究竟为何渴望自由?| 西西弗斯的巨石

狗家的猫 IP 属地:北京 2019.06.29 20:42:45

作者:[德] 艾克哈特・玛腾斯

译者:陈惠雯、任扬

我还看到了西西弗斯,承受着痛苦的折磨,用双臂推着巨石。

千真万确,手脚并用地推着,推着巨石上山顶;

正当他将巨石推到山顶,巨石的重力却一再将他推回,滚落至山谷。

而他重新推起巨石,拼命推着,汗流浃背,尘土垢面。

我们为何要进一步了解西西弗斯呢?

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我们也可将他视为第一位哲学家。据我们所知,他是第一个尝试反抗神灵权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凡人。他渴望自由,因此必须以悲惨的命运作为代价。上文所引用的荷马《奥德赛》中的诗句,描绘的正是西西弗斯悲惨的命运。西西弗斯 “拼尽全力”,重复着把一块 “巨石” 推向山顶。每次还未到达山顶,巨石就又滚落了下来。西西弗斯不得不重新开始,徒劳地重复着他的动作。对此,我们能够想象到,这个任务给西西弗斯带来的是 “永无止境的折磨”。

但是,我们为何要进一步了解西西弗斯呢?他似乎并未将他的反抗视为痛苦。渴望自由到底是否有益于他?有益于我们?如果依靠某些神灵或是存在一个完美的系统,能够为我们规划好一切,我们无须为其他事情思考,无须做任何决定,这样是不是更好呢?过着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的生活,我们还要奢求什么呢?幸福机器是人类的一个古老梦想,时至今日,也是一项受欢迎的儿童游戏以及哲学家们所设计的思想实验:如果所有 —— 不仅仅是几个 —— 我们曾费神许下的愿望自动实现了,那么会怎样?即便只是身处幻境,我们也会幸福吗?要想实现这样的梦想,无须重返众神统治的荷马时代,因为他们并非仁慈的统治者,他们彼此争吵,也不善待人民。在全知、全能和至善的基督神灵统治下幸福地生活,这个想象中的场景最迟从那场给所有人带来不幸的,具有毁灭性的里斯本大地震(1755)后开始,便几乎无人再相信了。神义论试着论证上帝存在的合理性,上帝的道路是凡人不可企及的,但这无法使多数人信服。在经历世间万难后,我们为何还要相信仁善的神灵呢?

从先进的知识型、技术型社会的角度出发,戴夫・艾格斯的全球畅销书《圆环》描述道,在没有人们自由思考和做决定的风险与艰辛的情况下,可以试着建立一种充满仁爱和幸福的完美统治机制。他所认为的反乌托邦,是一个由数据信息统治的极权时代,不像乔治・奥威尔《1984》一书中描述的那般恐怖,艾格斯《圆环》中的工程师将乌托邦视为人类共同生活的终极乐园。他认为《圆环》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状态,那时会有一条完整的信息流,将包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发生的全部事件,且每个人都能下载这条信息流,而这一未来社会的状态在艾格斯看来早已在当今社会萌芽。圆环对用户来说或许是优质的服务系统,能为每个人提供安全和健康的保障,但同时也全面控制着所有用户。而对于圆环创始人和 “智者” 之一的贝利而言,隐私的泄露及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并不算什么,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获得安全而无忧的生活,还要获得期望中完美的道德:“如果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那会怎样?后果会是道德生活的转变。如果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试问,谁还会干那些违反道德伦理和法律的事呢?我们也许最后会被迫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相信,人们会因此活得更加轻松,全世界的人也都可以如释重负。”“聪明” 的贝利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有人类所经历的那些古老灾祸都会消失:“我们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能治愈任何疾病,消除饥荒,我们能办到一切,因为我们不再被人性自身的弱点所束缚。”

所有问题都能依靠智慧和完全透明化解决,即便人们接受了这一不太现实的前提,但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个圆环 - 乌托邦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第一,它假设了一个从物理学上,以及身心过程来看都不可能没有缺陷的决定论;第二,它没有考虑到由谁来监视那些管理者的问题,监视管理者是否让自己的行为足够透明化,以符合道德规范;第三,它对道德是否等同法律,是否能够在无人支持下存在,这些问题不置可否;第四,它没有预估到尽管人们承认了 “圆环” 所带来的优惠,但对是否一切都有了最佳规划仍持怀疑态度;第五,它忽略了许多人想自行决定自己想要什么。总之,圆环 - 乌托邦理论会使人成为傀儡,被动接受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想也不能自行思考。也许这一理论忽视了人类进化中的一个决定性的选择优势,忽视了人类是通过不断进化演变而来的,因此能回顾自己的决定,也能灵活地考虑到意料之外的那些异常现象(韦尔施,2012)。

在哲学传统和我们的自我认知中,在反思演化存活优势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人类 “自主” 和 “尊严” 的特殊性。多数人不愿如傀儡般被他人操纵,而是想自觉而自信地活着,即自己做决定,自由地选择人生道路。而对自由的原始渴望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由而优质生活的前提是要存活下去。但两者是互相矛盾的。尽管在对抗众神的过程中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但西西弗斯仍决定以外在的不自由作为代价,为自由一搏。尽管他可能未深入地考虑 “艰辛的自由或幸福的奴役” 这一根本问题,但西西弗斯对其生活方式的选择足以使他成为第一位哲学家。

我们对西西弗斯的了解主要来自荷马的《奥德赛》,相传荷马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纪。希腊人战胜特洛伊之后,奥德修斯长年四处漂泊,最终回到了他的国家 —— 伊塔卡岛,回到了妻子珀涅罗珀身边。除了历经千难万险之外,奥德修斯还游荡到了地狱。荷马描述了在笼罩着死亡阴影的地狱中,除了感受到在希腊对抗特洛伊战争中牺牲英雄的悲惨命运,还有奥德修斯是如何感受到西西弗斯所遭受的折磨的。通过荷马的描述,我们无法得知西西弗斯其他的生平事迹。但借助其他的古代文献,我们还了解到西西弗斯曾是科林斯的国王,是一位强大的统治者。在高估自己的能力之后,西西弗斯向众神之王宙斯发出了挑战,还去离间众神。西西弗斯发现宙斯掳走了美貌的埃癸娜,即河神阿索波斯的女儿,于是向阿索波斯告发了此事。作为回报,阿索波斯向西西弗斯承诺,在科林斯城堡中凿开一处新的水源。当宙斯听说西西弗斯告密之事后,就派去了死神塔纳托斯要将西西弗斯押进地狱。但西西弗斯毁掉了塔纳托斯的力量,将他关进了监狱。于是,世间没有了死亡,死神丧失了能力。然而最终愤怒的塔纳托斯重获自由,将西西弗斯放逐到了地狱。但西西弗斯再一次骗了众神,重返人间,回到了他的国家。最终,他终究是无法摆脱众神的力量,正如荷马所描述的,西西弗斯虽是 “人间最聪明的”,但再聪明也无济于事。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他曾以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为例,来控诉凡人面对神灵时的无力感。阿波罗曾将阿喀琉斯赶出特洛伊城:

你伤害了我,众神中最堕落者……

你夺走了我的荣耀,轻易地救了那些人,

因为你毫不畏惧后世的报复。

若我有那能力,我愿让你付出代价。

流传的文献中没有提到西西弗斯是否就此屈服于他的命运,还是仍存有为追求自由而反抗的意识。毕竟作为一个非永生的凡人,他曾对抗过那些永生的神灵,尽管他深知,众神是万能的,自己终将受到惩罚。但西西弗斯自愿接受了惩罚,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西西弗斯神话人物形象的诸多不同解析

自古以来,人们对西西弗斯这一神话人物形象有诸多不同的解析。其中,当属作家、存在主义哲学家阿尔贝・加缪(1913—1960)从哲学角度做出的解析最为经典。在西西弗斯这一神话人物形象中,加缪看到了那些对抗众神以及其他当权者的凡人的原型。1942 年,德军占领法国期间,加缪出版了他的随笔集《西西弗斯的神话》。因此,加缪的反抗主题也可从政治角度进行解读。此外,他还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如今的工人终其一生做着相同的工作,他们的命运也是如此荒谬。” 加缪认为,西西弗斯的命运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人类命运的普遍性。他认为西西弗斯具有追求自由的自我意识,甚至有一种因抗争而获得的内在幸福感。在他看来,这种感觉在西西弗斯不断地将巨石推向山顶的过程中最能体现:“西西弗斯所承受的苦难如同有规律的呼吸那样,那个时刻便是感知自我的时刻。他离开山顶,逐渐消失在众神栖居地时,西西弗斯便已凌驾于自己的命运之上。他比他的巨石更加强大。” 在加缪看来,“西西弗斯已将命运变成了由人类自我规范的事务了,其中还有他隐秘的喜悦之情。他的命运属于他自己,他的巨石也属于他。荒谬的人一旦想起自己所经历的痛苦,让众神也哑口无言了。在宇宙中,突然间的沉默,反而会使世间众多微弱而奇异的声音变大。无意识的低声呼唤,所有反映在脸上的诉求都是为胜利而付出的代价。有光便有影,我们也必须认识黑夜。荒谬的人答应了,于是他们一刻不停地努力着”。正是在西西弗斯看似无望的抗争中,加缪看到了人类幸福的典范,正如他在随笔集《西西弗斯的神话》的结尾写道:“登上顶峰的斗争足以充实一个人的心灵,我们必须将西西弗斯想象成一个幸福的人。”

人们不禁怀疑,为何西西弗斯如此无望的行为,偏偏能象征幸福,而不是意味着失败。因为,西西弗斯顽强的反抗可被视为人类为追求自由迈出的第一步,即便没有显著的成果也意味着幸福。尽管饱受折磨,西西弗斯仍是幸福的,因为他不听天由命,深信自己拥有解放自我的力量。此外,西西弗斯的处境也并非毫无希望。他还是可以期望他的抗争行为能为他人带去勇气,或是期望他自己抑或他人能够解放自己。西西弗斯不仅自身经受着磨难,而且还可能严重伤害了众神的尊严,这些神灵在荷马笔下沾染了人类所有的缺点。优秀的哲学不仅使被统治者,也会使统治者体会到疼痛感,甚至最终打破他们的统治。

从西西弗斯开始,人类对神灵的抗争便从未停止。在希腊的启蒙运动时期,正如威廉・内斯特勒为他知名的书取的名字一样,思想由神话发展到了理性。神话和理性,这两种人类所依循的形式,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荷马笔下的神话中,对抗神灵的人被描述成了 “最聪明的人”,比如西西弗斯深思熟虑后的举动。整体来说,神话中的人类形象不仅是被众神操纵的无意识的傀儡,也是一种有理智的生物,如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所定义的那样。古希腊人类文明发展的下一步便是认知人类即是神话的创造者,包括那些众神力量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神话。理性开始看清自身的神话形式。

人类自身的形象 纯粹的灵魂创造者 世界的主宰者

相反,公元前 700 年,诗人赫西俄德试着使他的听众相信,有关世界起源和万物秩序的神话和小说是众神的直接昭示。在他的作品《神谱》的开篇,便是宙斯之女缪斯们发出的呼唤:

让我们从赫利孔的缪斯们开始歌唱吧。

她们教给赫西俄德一支圣歌,

当他在神圣的赫利孔山下放牧羊群时。

奥林匹亚高贵的缪斯们开始向我诉说,

神盾持有者宙斯的女儿们。

但色诺芬尼(约前 565— 约前 473)毁掉了荷马和赫西俄德的神话,使当时的思想一片混乱。几个世纪以来,希腊人都以神话为导向,这被柏拉图批判为不道德神灵的腐败文明。而在柏拉图之前,色诺芬尼就曾断定,神话中的人类根据自身形象创造了众神,并赋予了众神人类最邪恶的本性:“这一切都是荷马和赫西俄德所造成的,使众神具有了只在人类身上会被辱骂和指责的品性:偷窃、淫乱和互相欺骗。…… 凡人都以为众神穿着和凡人一样的长袍,拥有和凡人一样的声音、身形。就像要是牛、马和狮子都有手,都能像人类一样用手绘画,制作东西,那么这些马、牛也会画出像马、像牛一样身形的神灵。…… 衣索比亚人声称他们的神灵有着朝天鼻,而且皮肤黝黑。色雷斯人的神灵则是蓝眼红发。” 因此,其他文明中的神灵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正是基于对这些文明的了解,色诺芬尼发现神灵的形象都是拟人化的。虽然他基本上确定了一个假设,存在着这样一个神灵,但是这个神灵丝毫没有任何拟人化的特征。色诺芬尼将神灵视为纯粹的灵魂创造者和世界的主宰者,神话里的神也就变成了哲学之神,但色诺芬尼在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影响下对此仍持保留态度:“在凡人和众神之间最伟大,最独一无二的神,不管是外形还是思想都不像凡人。神能看见一切、明白一切、听见一切。…… 当然,没有人看到真相,也没有人知道(看到)有关神灵和万物的真相。”

神话并非起源于超自然力,而是我们人类虚构的,还赋予了众神超越人类和万物的力量。但并非神话作为神灵的智慧之音在与我们对话、开导我们 —— 我们是谁,我们怎样生活 —— 而是我们自己在神话里述说,我们如何感知生活,想要怎样生活。由于理性,神话丧失了解读人类命运的权威地位。色诺芬尼认为,并非神话,而是理智或是其他人类理性的想法,使人类了解自己的命运,看透神话实为人类思想的产物,众神对人类的统治实为我们自己的解读,其实我们可以自行从中解脱。

西西弗斯的故事续篇

柏拉图时代,诡辩家克里底亚(前 460— 前 403)在其讽刺戏《西西弗斯》中,提出了第一个摆脱神话和众神的理论。克里底亚显然对西西弗斯的命运做了深入的研究,为西西弗斯的故事写了续篇,使其结局比荷马笔下的更为幸福。克里底亚不仅将西西弗斯塑造成了一个追求自由的哲学家,还写到了他追求自由的理论。在目前流传下来的克里底亚的讽刺戏的仅存片段中,西西弗斯颠倒了神灵和凡人之间的主仆关系,他认为,不是神灵创造并统治着人类,神灵只是人类的创造物,因此不是真实的,真正统治人类的只是人类所畏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来源于强权政治的算计。因为人类制定的法律太过松散,以至于无法调节人们之间的矛盾,于是有个 “头脑聪明的人” 就将对神灵的敬畏作为执行法律的手段 —— 直至今日,这仍是宗教被人诟病的一点:“曾经有个时代,那时人类的生活毫无秩序,如动物般弱肉强食,善人得不到奖赏,恶人也不受惩罚。于是,人类制定了法律作为惩罚,以正义为主导…… 然而,尽管法律阻止了人类公然施暴,但在私下人类仍是胡作非为。最初,一个头脑聪明的人为人类想出敬畏神灵、以牵制恶人行恶的方法,尽管恶人是在私下谋划、干坏事的。…… 因此,我认为,最初是其中的一个凡人决定相信是有神灵存在的。” 同一个人物形象西西弗斯,在荷马笔下的神话中被众神打败,因而须为自己的抗争忍受折磨。但在克里底亚的讽刺戏中,西西弗斯却是一个成功者的形象,坚信神灵是人类的创造物。与此同时,克里底亚也摧毁了人类统治者的权力工具。

在希腊的启蒙运动时期,神灵逐渐被认为是我们周遭的外部世界与内在本性的自我造像,是我们恐惧和希望的产物。而人类则是自行进行斗争,表达爱恨情仇,自由地思考、做决定,再行动。荷马笔下的战神阿瑞斯,如一个双重人格者,举着长矛与特洛伊的英雄们对抗:“阿瑞斯手中挥舞着长矛,时而走到赫克托耳前面,时而跟在他后面。” 因此狄俄墨得斯告诫他的希腊战友,不要再与 “神性的赫克托耳” 对抗,并要求战士们撤退:

噢,朋友们,神性的赫克托耳令我们诧异,

如此一位长矛武士,勇敢的战士,

神灵伴其身边,保佑他不受伤害;

如今就连阿瑞斯也和凡人一样伴其身边。

对抗特洛伊人的战事节节败退;

我们不愿与神对抗。

色诺芬尼和克里底亚笔下对神灵去神化的处理,给人类带来自由的同时,也使人类行为丧失了安全的依据,使哲学思维陷入了一个根本困境。一方面,色诺芬尼神话中的神灵形象不再是人类想象中的产物,而克里底亚也仅将神灵视为稳定人类共同生活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随着色诺芬尼和克里底亚的揭露,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什么能使现行法律取代神灵产生的影响?如果正义和法理不以神灵的决断为依据,那么法理似乎只会站在强权者的一方。优秀的哲学揪人心,因为它使人们不再依循平常的生活轨迹,色诺芬尼和克里底亚的启蒙哲学便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人类的神权思想原则上已被打破,但却一直与象征神灵的力量有所关联:外界自然的威力以及内在破坏性欲求的本性。因此,神灵的真实性并非纯粹是人类的臆造,也无法仅凭思考就能消除。即便我们通过思考看透自己的想象,那些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感受的现象依旧真实存在。古典语言学家、哲学家布鲁诺・斯奈尔在其著作《精神的发现》中强调,去神化的神灵仍具有可感知性、威胁性和抚慰性的力量:“谁想否认阿佛洛狄忒的存在?她对其他民族的影响正如她对希腊人的影响一样,即便是动物,也深受其影响。不信仰爱神阿佛洛狄忒是荒唐的 —— 正如猎人希波吕托斯曾无视她一样,阿佛洛狄忒可以被冷落、不受关心,但她依旧存在且影响着一切,如同雅典娜和阿瑞斯一样。谁又想争论,最终是否仍是宙斯维持着世间的神圣秩序?神灵确实存在,正如世间有欢笑和泪水,正如存在于我们周遭的大自然,正如我们能够做出高尚、盛大、勇敢、坚强、精彩而愉悦的事。”

无序的混沌是万物的起源

神话中的众神形象不仅是人类的幻想,也无法仅通过我们的思想被消除,而是象征着世间的真实力量和现象。赫西俄德的《神谱》(神的诞生)中对此也予以了说明。在赫西俄德笔下,神灵象征着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的确,先有混沌,后有尘世,

无垠之界,便是众神恒久栖居之地,

栖居在奥林匹亚覆雪的山巅,

通往地面之下的塔耳塔洛斯黑暗深渊,

永生的神灵中最俊美的厄洛斯;

融化深入众神与凡人的感官意识,

深入心胸,抑制周全的意旨。

于混沌之中产生了黑夜以及黑暗神厄瑞玻斯;

而光明与穹苍都由夜而生。

将赫西俄德的《神谱》(神的诞生)视为世界变化的过程,是可以理解的:无序的混沌是万物的起源,尘世是生命以及厄洛斯情欲力量的所在地。人类以神话的形式阐述着,他们是如何对抗混沌,如何在众神野蛮的力量中建立自己的秩序的,以此来象征被众神推选为 “国王及统治者” 的宙斯所建立的公序。

西西弗斯通过对抗神力现实,踏上了从神话转为实践自由的哲学家的理性道路。正是西西弗斯对众神的反抗,才使他有时间对自己以及世界作哲学思考,直到他被克里底亚视为神话的批判者。但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前 384— 前 322)起,被视为第一位哲学家的并非西西弗斯,而是泰勒斯(约前 624— 约前 547)。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家是整体原则性问题的思想家。在他的作品《形而上学》的开篇,亚里士多德就解释道,泰勒斯是第一个对世界和自然(希腊语:physis)起源提问的人。因此,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判断标准,亚那克希迈因斯、恩培多克勒或是阿那克萨戈拉,也都属于对整体原则性问题进行思考的哲学家。对于居住在爱奥尼亚地中海沿岸的泰勒斯来说,根据他的观察和经验,他认为 “水” 是万物的本原。在亚里士多德探索世间万物的运行原则或起源之际,他却未曾追问我们作为人类究竟是谁,而人类仅单纯地将神灵或是其他原则视为世界的起源。但早在泰勒斯之前,西西弗斯就认为自己是个凡人,并扬言要与神灵对抗。因此并非泰勒斯,西西弗斯才是第一位哲学家。

西西弗斯发起的挣脱众神控制的过程(拉丁文:emancipatio,意为挣脱父亲的手)不仅是追求自由的过程,同时也是痛苦醒悟以及重新思考的过程:由于哥白尼 “日心说” 的提出,地球上的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已迷失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不再是创世纪的皇冠,而必须重新评估自我能力;又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人类的理智不再是 “主导”,反而会被自我的原始欲望控制,就如弗洛伊德将自己的成就视为第三自恋屈辱。目前,我们的自我正经历着不同的屈辱。在生态危机中,我们明白,我们无法在不损及自身的前提下,以外部自然的 “主人和拥有者” 自居(笛卡尔,参见第六章);在世界政治危机、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挑战下,以普世人权扩充自己西方价值体系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人类理智的界限在知识 - 技术进步的危机中愈发明显;最后,环绕在我们周边的全球贸易与政治交互网,以及从内部操纵我们的神经系统交互网,都意味着我们必须进一步发展自我认知。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我们是谁?或是我们想成为人吗?在西西弗斯之后,如果我们想要对抗那些决定世界和人类形象的神灵或神秘力量,我们必须问一问自己,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以及我们是谁 —— 这都需要付出与西西弗斯的工作相类似的努力。而苏格拉底以及其他 “牛虻” 便由此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注】:本文选自艾克哈特・玛腾斯《哲学之美》

【作者】:艾克哈特・玛腾斯(Ekkehard Martens)

汉堡大学哲学教育及古典语言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哲学、伦理学和哲学教学法。2003 年,他指导的 “实用哲学” 教学法成为德国中等学校的教学课程。另著有《我思故我在:哲学基础读本》。


人到底经历什么,才能大彻大悟?

文 / 宇宙新一

zhihu

谢邀@张秦国学分享

如果你条件一般,就早点结婚。

很多人都告诉你一定要晚一点结婚,但没人告诉你,如果你条件一般,这辈子也没有什么赚大钱的机会,和普通上班族一样,那你就早点结婚,不然年纪越大,钱也没赚到,家也没成,到时候你的选择就会越来越少。

img

观察一下身边真正的有钱人,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明明知道这个人不行,但是他不提醒、不指点不好为人师 ,即便是他的认知经验都超过了对方,他也不会给对方的提建议。 ”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无论你指点、说教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的讲道理,智者戒口,愚者指点江山。

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建议所有畏手畏脚的年轻人,反复阅读这句话:

“所有人的看法和评价都是暂时的,只有自己的经历和成绩是伴随一生的。几乎所有的担忧和畏惧,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想象,只有你真的去做了,才会发现有多快乐。”

带你赚钱的人,约你学习的人,和你谈人生的人,和你聊理想的人,处处为你加油打气,希望你越来越好的人,这才是贵人。

故意在人多的时候训你的人,是做给别人看的,你别往心里去,他是小人,在没人的时候,才骂你跟你交心的人,千万要记住,他是你的贵人。

真正的贵人,会鼓励你,指引你,帮助你,能开拓你的眼界,纠正你的格局,带给你正能量。

一个女生的一生,其实最应该学会的,不是挣钱也不是打扮自己,而是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有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

出生你没办法,选择婚姻有时候靠运气,唯一能让自己过好这一生的,就是具备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

如果父母疼爱,良人相伴,那就不闹不作好好珍惜,如果亲情淡薄遇人不淑,那就为自己而活,生命已然那么苦涩,更没有必要让自己,闷闷不乐。

刷知乎感觉到困的时候,就点两下屏幕,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能让人茅塞顿开的大道理,那些只不过是让人暂时舒缓的安定剂。真正能让你蜕变的,只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决心,以及对世间万物的好奇。

无论发生怎样的变故,不要打破生活原有的规律,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钱能解决90%的烦恼,另外的10%还可以用钱来延缓。

学到的一个强者思维:

你不用向我道歉,这段关系的每一天都是我主动选择留下,和你没有关系。结局赌输了,都是我作为成年人应该要背负的责任,我认。不要把自己当弱者,就没有矫情,没有内耗,就能时时东山再起。

不只是感情,工作关系也是,合作关系也是,少埋怨他人,都是成年人自己的选择。

很喜欢《人世间》里的这段台词:

“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人一辈子,能遇见那么几个真心相待的人真的就足够了,这世上让你觉得新鲜的东西很多,但让你 感到安心的东西却很少,这茫茫星球人山人海,我们能遇见,能相识,能相伴,可以看作是命运, 或者说的更厉害一点,是奇迹之一,真的要好好珍惜。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村里的老人活到九十多岁,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多管闲事,烂泥烂的好好的,你非要给他扶上墙,咸鱼躺的好好的,你非要给他翻个身。一块朽木,你非要把它雕成才,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不要随意介入别人的因果。

社会的游戏规则,一层一层的难度系数和代价,都锁死着不同的人,层层递进。才会有这么一句话:成年人,最终是被筛选出来的。你能赚得到多少钱,不是时间熬出来的,是社会中的他人,把你筛选出来的。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史郎,族旺留原籍,家贫走他乡。父母弱,就要学着做生意去改变命运,父母强,就要学会背靠大树去入仕为官。如果宗族很强,就利用家族名望在本地发展,那如果家境贫寒,就需要远走他乡去寻找出路了。

我听到过一句很棒的很有力量的话:

就是叫允许一切发生。一切的发生,本身你就是不可能去阻挡它的。你害怕也这样,不害怕也这样,所以我选择让它过去,不去再跟它较劲。

当你允许一切发生了之后,你就会变成一个比较柔软的人,放松的人。佛法上有一句话叫境随心变,所有的这些不愉快的东西,你把它放在死亡面前你都可以包容,你都可以解释,你就通了你就不会过得那么拧巴了。

我很喜欢罗素的一句话: “屏蔽力”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

墨菲定律:大数据不会骗人,当你刷到这里,点赞留下一句“我很好”,与过去和解,你将越来越顺利!

无论是什么关系,提供不了情绪价值,给予不了经济支持,给不了正面陪伴,三点不占一样,舍弃才是明智之举。

我觉得女生应该把对男生心动的点放在:

真正尊重女性,学习能力强,行动能力非常强,言出必行,对自己个人规划清醒有目标对个人感情生活有要求,不受原生家庭限制,愿意带领女生成长、滋养扶持等个人优秀品质上.

而不是放在:长得帅、会打扮,对自己细致体贴、无底线包容,全方位保姆式提供情绪价值,早请示晚问候、情话说的好,懂吃喝玩乐等变量大且消耗型的特质上。

我从未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的。 但努力是一件特别需要沉下心来长久坚持的事。它成长的土壤需要一个人单打独斗,忍受无数个孤 独和寂寞的日子。心可以碎,手不能停,该干什么干什么,在崩溃中继续前行,这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素养。

近几年明白了一个道理: “就是人完全不需要太懂事的,你只要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并发自内心不觉得有任何问题, 那你身边人就会自己调整、变换出一种能和你相处下去的模式和心态。 你不想想办法,别人就想想办法,非常神奇,这叫“想办法”守恒。

永远不抱怨,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把“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的怨念,转变成“这件事是为了教会我什么"的觉醒。当你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的角色并不是要永远让所有人高兴,不要觉得拒绝别人就像犯了天大错一样,自己感受最重要多多关注自己的感受,会少一点内耗的。

一定要避免成为没有价值的好人。 虽然这种人往往看起来很有人缘,但是,所谓的人缘,不过是别人不想做的事情推给他做,别人产生情绪垃圾的时候,把他当成倾泻的垃圾箱和树洞。这种人看起来很受欢迎,实际上最卑微。

看到自己认可的回答我总会点一个赞,这个赞其实并不是给答主点赞,更是给想要改变的自己点赞,同时培养了赞美的好习惯。

大怒伤肝、大思伤脾,大忧伤肺只、大恐伤肾暴躁会留在子宫里,郁闷会留在乳房里,压力会存在肩颈里,委屈会留在肠胃里,看似是在生闷气,其实是在伤害自己的身体,有时候你越憋着,凡事都为他人考虑,委屈只留给自己,你就越容易出问题!

控制好负面情绪和负面思想,毕竟除了带给你更多痛苦以外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负面可以带给你动力,那么为什么不多找一些正面让自己舒服的动力。(不要陷入恶龙的怪圈里)

高学历带来的好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读书读得好,真的能改变命运,最起码在出社会的前5年里,学历都会被拿来比较,除非你有过人的天赋和能力,不然走到哪,都会被人拿来比较。

人生没有意义,不稳定才是常态。生而为人,不过是地球借我100斤原子分子只来这人世间体验几十年,再还回去。

地球根本不在意人类的生死,太阳熄灭了宇宙也无所谓。个人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别说放到宇宙里,就是放到人类历史里,都没有意义。

人的痛苦,无非就是,想不出,做不到,拿不起,放不下。要保证这些,一个月只要收入1500块足够了,劳动三天,摸鱼两天,就能过上明末只那个农民梦寐以求的生活。人活着只需要,水,食物,空气,保暖以及安全

超出这之上的游戏规则,是上层人给下层人制定的机锁,是束缚。权利,金钱,地位,婚姻,都是。

人类所有真实的快乐,一定是恒久的努力。那些瞬间的满足、短暂的享乐之后便是无尽的空虚。这世上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从来都不是轻松就能达到的,你必须克服懒惰、克服急躁、克制你一蹴而就的妄想,通过自律、克制、努力所实现的人生,才会令人拥有持续的快乐与平和,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自由又自律的人。

凡事发生,必将利于我。

坚持“我永远是幸存者,而非受害者"的强者心态。同一件事,弱者的关注点永远在于风险和损失而强者则看会往机遇与成长角度去看待。

越把自己当弱者,越容易感受到伤害,丧失主观能动性,自此一蹶不振。

  ~  
img

我们都能在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发布于 2023-09-13 15:22・IP 属地广东


vi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