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 相关文章合辑。
聪明和智慧的区别
蝴蝶诵读 2023年05月26日 00:00 河南
许多人以为聪明就是智慧。
其实不然。
聪明是自身具备的能力,但智慧是应对世事的境界。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但智慧的人大都聪明。
01 聪明善辩,智慧不言
周国平说:人们争论的问题只有两种,一种是用不着争的,一种是争不清楚的。
聪明的人善于争辩,因为他们脑子灵光,能很快发现逻辑上的漏洞,令对方哑口无言。
然而,也因为聪明,他们更在意输赢,而忽视了有无争论的必要。
跟愚蠢的人争,即使赢了,也是胜之不武。
跟固执的人争,且不论结果,过程就会令人筋疲力尽。
跟浅薄的人争,如同对牛弹琴,你的聪明毫无用处。
跟亲近的人争,争赢了道理,却伤了和气,终究得不偿失。
跟厌恶的人争,无论输赢,都是在给自己添堵,何必去争。
人活一世,看不惯的,不认同的,此起彼伏。
若事事都争,只会让自己心绪不宁,情绪不稳,还白白蹉跎了光阴。
真正智慧的人,不争一时之气,不重一时输赢。
他们明白,争执不过是种自我消耗,不如用沉默来保全自己,把时间和精力,留给更重要的人和事。
正所谓:欲为大树,不与草争;欲为苍鹰,不与鸟鸣。
当你拥有更广阔的胸襟,站上更高的楼台,世俗的纷争,自会变得不值一提。
弘一法师曾说:“思想不在一个高度,不必互相说服,只需用沉默互相尊重。三观不在一个层面,不必相互理解,只需用微笑互相包容。”
小聪明善辩,大智慧沉默。
与其逞一时口舌之快,争得面红耳赤,倒不如及时闭嘴。
02 聪明示强,智慧示弱
民国时,26岁的沈从文,凭借斐然的才情名噪文坛,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去做讲师。
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看到教室里黑压压的学生,他站在台上愣了十多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等他缓过神来授课时,却只顾低头念讲稿,原本预备讲一小时的课程,不到十分钟就念完了。
台下的学生开始躁动,冷汗顺着沈从文的脊背往下直淌。
让人诧异的是,沈从文没有硬撑面子,强装镇静,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讲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霎那间,台下的学生纷纷起立,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作为文学大师,沈从文没有粉饰自己的紧张,而是坦诚地暴露自己的弱点。
不仅没有受到轻视,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掩饰自己的弱点,尤其是聪明人,总想高人一等,不甘于人后。
然而,任何人都有短板,一味逞强,不肯服软,只会处处露怯,沦为笑柄。
真正智慧的人,能坦然接纳自己的一切,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势。
他们明白,人有弱点才真实,人因真实才可信,人因可信才能获得更多机会。
03 小聪明拆台,大智慧搭台
汉朝末年,局势动荡,群雄争霸。袁绍和袁术便是其中实力较为强劲的两股势力。
兄弟二人各自都有兵马十万,兵强将勇。
在当时的众多枭雄中,这两兄弟在各方面的资源和贤士,都算是最好的。
两人都想占据中原地区,但由于袁术一直看不起袁绍是庶出,为此两个人结了怨,所以他们并没有联手,而是各自拉拢联盟,针锋相对,互相攻击。
在袁绍和袁术的斗争中,双方都遭受重创,特别是袁术,实力大减,无力再图中原。
此时,曹操是袁绍的联盟方,而他就是在等,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终于,在袁绍和袁术双方损失惨重时,曹操一举击败袁术,解决了后方隐患;接着曹操正式和袁绍决裂,随后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成为中原霸主。
对于东汉末年势力最强大的两兄弟,原本可以联手傲视群雄,却互相内讧厮杀,反而被曹操各个击破,最后落得个一败涂地。
由此可见:互相拆台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同为直播界的翘楚,李佳琦和薇娅,到底谁是直播界的一把手,向来众说纷纭。
许多人以为,带货“一哥”和带货“一姐”之间必定勾心斗角,谁都想力压对方。
有一次,央视的一档节目把两人聚到了一起。
让人意外的是,两人同框,没有针锋相对,反而更多的是惺惺相惜。
李佳琦真诚地夸赞:“薇娅非常努力。”
薇娅也感同身受地感慨:“佳琦也挺不容易的。”
接着,他们还即兴发挥,一起合作了一回带货。
其实早前,薇娅就在采访时说过:
“李佳琦的出圈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之间不存在竞争,而是彼此成就。”
有句老话讲:“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大家垮台。”
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互相拆台。
而善于搭台的人,则在资源的整合下,双方都能获利,实现利益最大化。
小聪明拆台,大智慧搭台。
互相使绊,双方都走不远;彼此成就,才有可能一起走向巅峰。
当你为他人筑桥,也是在为自己铺路;
当你为他人抬桩,也是在为自己搭台。
▽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心胸宽广之人,他们不会被一些小事所扰,站得高看得远。
聪明是一种能力,而智慧是一种格局。
聪明人总是看重眼前利益,而不愿吃亏;而智慧的人深谋远虑,懂得适时放手。
生活中的智者,为人处世都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
聪明和智慧的区别
原创 醒读君 醒读书摘 2024年03月31日 22:00 安徽
作者:醒读君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但智慧的人大都聪明。
聪明和智慧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心智能力,尽管这两个词经常被交替使用,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聪明通常指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快速理解复杂信息的能力,而智慧则涉及深层次的理解、判断力和洞察力。
通过以下三个观点,我们将探讨聪明与智慧的不同之处,以及为什么智慧比单纯的聪明更为重要。
01 应对问题的方式
聪明的人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他们的思维敏捷,善于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够迅速地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找出可能的最佳答案。
例如,在数学问题解答或逻辑谜题中,聪明的人往往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给出答案。
然而,智慧的人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
他们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会考虑更多的是长远的影响和道德的维度。
智慧使人不仅仅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是深入到问题的根源,考虑到解决方案对自己和他人的长期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寻求我们行动的最佳目的。”
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智慧在解决问题时的深远考量。
02 知识与经验的运用
聪明往往与人的天赋和学习能力有关,聪明的人能够快速吸收新知识,而且善于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能力无疑是十分宝贵的,尤其在学术和技术领域,聪明人的表现尤为突出。
智慧则是在聪明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
智慧的人不仅拥有知识,还懂得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环境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知识。
他们在做决策时,能够考虑到人的情感和社会的道德规范。
如苏格拉底所说:“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这句话强调了智慧中的谦逊和自省,意味着智慧的人总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
03 面对失败的态度
聪明的人在面对失败时,可能会感到沮丧和不解。
他们习惯于利用自己的智力去解决问题,当遇到难以立即克服的挑战时,可能会感到挫败。
这并不是说聪明的人无法处理失败,而是他们处理失败的方式往往更偏向于分析和逻辑思考。
相比之下,智慧的人对待失败有着不同的态度。
他们看待失败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智慧使人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从而在未来做得更好。
正如纳尔逊·曼德拉所说:“我从未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10,000种行不通的方式。”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对失败的智慧态度,将失败视为探索和学习的一部分。
04 总而言之
聪明和智慧虽然紧密相关,但它们在处理问题、运用知识以及面对失败时有着本质的不同。
聪明可能帮助人们快速解决问题,但智慧则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更加深思熟虑和负责任的决策。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聪明的头脑,更需要智慧的心灵。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经历,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智慧,以更加成熟和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低层次聪明
苏墨 十点读书 2023年02月27日 20:23 山东
作者 | 苏墨
来源 | 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1995年,一个名叫惠勒的男子,一天内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
没多久,他就被发现了。
然而在逮捕时,他非常震惊地大喊:“我明明涂了柠檬汁,你们怎么可能找到我?”
原来,惠勒在和朋友交谈中,偶然得知用柠檬汁在纸上写字可以隐形。
于是他就想当然认为,把柠檬汁抹在脸上也可以让自己的脸隐形,从而躲避摄像头。
所以,他就没有任何伪装地进行了抢劫。
这就是著名的麦克阿瑟案件。
故事令人哑然失笑的同时,更令人深思。
环顾我们四周,有多少人总是自视甚高,处处彰显聪明,殊不知把自己也活成了抹着“柠檬汁”的跳梁小丑。
李敖常说,笨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聪明。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莫过于自作聪明。
01 做人自作聪明,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句顶一万句》中写道: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叫聪明。
生活中,总有些人企图不劳而获,寄希望于耍小聪明、小心眼,就能得到想要的。
殊不知,这样做其实是给自己挖坑。
之前,办公室发生过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刚入职不久的小丰,做事机灵,很得大家喜欢。
然而时间久了,大家便发现他小心思特别多。
领导在时百般殷勤,不在时便偷奸耍滑;有好事时比谁都冲得快,遇到担责任的事,比谁都择得干净。
有次他提前得到消息,总公司领导要前来视察。
便在网上偷偷下载了一份优秀方案,稍作修改了一下据为己有。
第二天开会时,他比谁都踊跃积极,处处彰显自己。
领导也甚是满意,便让他给大家具体展示一下方案的细节。
会议结束后,小丰沾沾自喜地等着上头奖励。
哪知等来的竟是通报处分。
万分不解的他,跑到主管那里喊冤,主管二话没说,直接把原设计图摔了出来。
小丰顿时傻了眼,尴尬不已。
曾国藩言:天道忌巧,天道忌盈。
天道有偿,凡事自作聪明,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放眼身边,有多少人因为耍小聪明翻了车,丢了人品,毁了前程;
又有多少人,千算万算,结果算到自己头上。
做人工于心计,不仅自己活得累,而且让他人远离,最终自断其路。
为人处世,最好的套路是没有套路。
真正让你走得长远的,是厚道与拙诚。
02 做事投机取巧,指挥作茧自缚
听过一个感慨很深的故事:
一大户人家,聘请了两位石匠修葺房子。
只见年轻的石匠专挑大石块,墙砌得特别快。
而年老的石匠却挑那些小而规整的石块,因此进行得很慢。
年轻的石匠见状,嘲笑对方:
你好蠢啊,像我这样用大块石头可以快点砌完,不就可以去挣下一份工钱了!
年老的石匠摇摇头,不为所动。
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第二天一早,当两人来到房子面前时,年轻的石匠顿时傻眼了。
他的那面墙塌掉了。为图速成而用大石块砌的墙体,根本不牢固。
这件事很快便传遍了整个镇子,年轻的石匠不但被辞退,名声也坏了,没有人愿意再聘请他。
而老石匠精工细作的好口碑却得到口口相传,争相被邀请。
《奇葩说》中陈铭说:“不要总想着走捷径,所谓的捷径通向的都是绝境。”
那些你以为最近的路,往往是最远的路。
投机取巧,只会弄巧成拙;急功近利,终会欲速则不达。
唯有脚踏实地,方能无惧疾风骤雨,巍然屹立。
刘震云在一次演讲中说起:
有次他问舅舅,为什么你做的箱子在周围卖得最好?
舅舅笑道:因为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我花六天。
这世间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背后莫不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水滴石穿。
那些做生意口碑好的人,皆是因为以厚道为本,以良心为秤;
那些赶得上风口的人,则是源于无数个日夜的默默蓄力;
那些能在行业内做到极致的人,更是因为肯以拙求进。
真正有远见的人,走的都是笨路。
03 做人做事脚踏实地,才是王道
读《杨绛传》时,有个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杨绛上学期间,有次被安排给章太炎先生做讲座记录。
会议开始后,她发现自己对先生讲的掌故知之甚少,难以下笔。
当时师生远在台下,她完全可以做做样子,没人会看见她真正记录了什么,哪怕是鬼画符。
然而,杨绛却放弃了,她老老实实地交了一张空白记录。
为此,同学们都嘲笑她笨。
她笑着说:我就是笨。
她是真的笨吗?
记起《道德经》中一句话: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
意思是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才是愚蠢。
越是厉害的人,越明白天外有天,把自己放得很低。
真正的成熟,是凡事持有空杯心态。
所以,才有了杨绛在文学路上的从善如流,成为一位集大成者。
如果说知道自己笨,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那么肯下笨功夫,则是一个人成功的前奏。
有人请教欧阳修,其写文章的秘诀是什么?
他笑道: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
他不仅日日读书,哪怕骑马、睡觉前,甚至在上厕所时,也在读。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言,有的只是傻傻的付出与坚持。
就像“中国互联网思想家”吴军曾说的:上帝喜欢笨人。
耍小聪明,可逞一时之快,终不能成一世之功。
职场上,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商场上,诚信实干才是王道;学业上,更是稳打稳扎方能长风破浪。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肯下笨功夫,才是最短路径。
04 守拙
特别喜欢《菜根谭》中的这句话:
“文以拙见,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
有些路,慢慢走,反而比较快;有些事,踏实做,才能出结果。
卖弄聪明,只能作茧自缚;抱朴守拙,才是行走世间最大的智慧。
余生,愿我们都能持笨心态、下笨功夫,不断精进、日日成长。
作者 | 苏墨,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视觉中国
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
美闻参阅 2021年12月09日 01:01
来源:晚读书房(ID: DC001234)
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
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
你看,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知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
1、聪明人和别人过事儿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做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绝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
2、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3、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4、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
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人聪明人注重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
1、聪明人多烦恼,失眠较普遍,因为聪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远离烦恼,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着。
2、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顺其自然。因此,聪明人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而智者的人际关系多和谐。
聪明多数是天生,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
1、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2、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灵,即所谓慧由心生。
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快乐。
因为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
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
因此,求才,聪明足矣;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
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
李敖:笨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聪明!
原创 零点书签 2023年02月27日 20:21 浙江
看完《狂飙》之后,《孙子兵法》一书突然大火。
原来高启强的后半生,都是因为领悟了《孙子兵法》而发生了命运的改变。
一本《孙子兵法》,高启强哥看了很多遍,甚至翻到书页起毛边,竟然还写了一
整本笔记 ,常看常有所领悟。
他用书中学到的方法,短短几年之间,从一位任人欺负的鱼摊商贩逆袭成为当
地盘踞一方的黑社会老大。
可是他的自以为聪明,最终连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没过上,却要用生命去偿还曾经的罪恶。
《孙子兵法》强调“以智克力,以柔克刚,不战而屈人兵。出兵多以善战,以最做优的方法取得胜利。”
高启强虽然凭借书中的智慧,取得了商场上的战略要点。
可是他却忽略了《孙子兵法》中的五事七策,五事叫做“道、天、地、将、法”。
他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聪明,只是让他的路越走越窄。
小聪明总是求急功尽利,真正的大智慧才是深谋远虑。
做个普通的笨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浮浅的自以为是的聪明。
01、自做聪明,得不偿失
一则现实生活里的事例,足以看到自做聪明的危害:
一天,有位新疆珠宝商看到一户人家,桌子上有一块半透明的石头。
珠宝商提意用一块小玉饰交换来,主人没同意。
过了一段时间,珠宝商接连去谈了几次,可是那人见珠宝商多次来谈,就提高的价格。
最终没有成交。
这家人想一块普通的玉石,珠宝商可以三次来收买,一定有好戏。
如果将它打磨翻新一下,岂不是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卖更高的价格呢?
这家人就用砂纸把这块半透明的石头不仅细致的打磨了一番,且钻了孔,系上红丝带,这样看起来似乎高贵了许多。
可是过了很久,却没无人问津,主人一愁莫展,不得其解。
后来,新疆珠宝商一直惦记那石头,又来到这户人家。
却看到了面目全非的宝石,非常惋惜。
原来,这块石头是一块很稀罕的宝玉。
其自身有十二个很小的孔,按十二时辰排列,每过一个时辰就会有一个孔变成红色,依次消失,周而复始。
所以,这块玉石还是一种计算时间的天然仪器。
可是,如今这玉石经打磨后,不但重量减轻了,最主要的是那些能变色计时的小孔也被磨掉了,更使这块玉石失去了实用价值,所以大打折扣。
以前至少可卖万元以上,现在就是一千元也没几个人想要了。
因为,玉石本身具有的作用以经被打磨的毫无踪影了。
而且经打磨后容易风化变脆,若干年后会逐渐破碎。
这户人听了之后,悔不当初,只能望自嗟叹了。
自做聪明会让本性迷失,连最基本的才智都发挥不了作用。
人大多在利益面前丧失了初终,也就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连本该拥有的也一并错失良机。
02、自作聪明,因小失大
陈铭在《奇葩说》里曾说过:不要总想着走捷径,所谓的捷径通向的都是绝境。
古往今来,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行而致远,进而有力的厚积薄发。
作家李月亮在杂志社做编辑的时,同事婷婷,既聪明伶俐,深得同事喜欢。
婷婷喜欢把自己做的烘焙美食分享给同事。
可是她的工作能力是团队里最差的。
一样的选题,她做的方案总和别人相差很大。
那么,她只能做些简单的任务。
但是,编辑部本身都是各负其责,都有各自承担的工作。
李月亮也想用心培养她,手把手教她工作方法,示范如何采访,如何写文章,奈何效果不明显。
李月亮很疑惑,这样聪明的人怎么如此不开窍?
仔细观察,原来婷婷虽然每天早来晚走,但实际上,她的时间都在刷剧和网购。
最后,李月亮招了新编辑,将她调到了广告部。
调走之前,婷婷哭着说不愿意离开,但李月亮委婉地拒绝了她。
这样自做聪明的人,却白白的错失了好的工作机会,用表面的聪明去敷衍工作的勤奋,真的是因小失大。
凡是不想踏实走出成功路的人,最终都会被自做聪明抛出前进的圈子。
莎士比亚曾说:“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
别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安逸;
别用看似的聪明故弄玄虚,实则愚蠢。
03、难得糊涂才是大智慧
司马懿是三国最后赢家。
后世称之为是狡诈,虚伪。
还有人说司马懿没本事,只是胜在忍的功夫上。
而能够用这种胸怀去忍受各种来自敌人的嘲笑,其实才是一种超出常人的智慧。
司马懿曾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只有朋友师长。
在三国初期,司马懿没有诸葛亮聪明,不及周瑜有才华,也不如杨修那般卖弄。
司马懿就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透明,谁都没想到,他却成了最后的赢家。
他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装糊涂,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最初,他根本没有雄霸天下的梦想,只想读书写字。
曹操让他出山,他不愿意甚至压断了自己的双腿。
他一直都是曹丕的伴读者,他只能是辅助曹丕,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准备退休的时候,曹丕又不行了,任命他为辅政大臣抵抗诸葛亮。
别人都认为司马懿和杨修肯定是死对头。
可是他心无诚府的说,一直认德祖为朋友,可惜杨修太过于执着。
在西川时,他遇到对手诸葛亮。
他知道不如诸葛亮,也没有任何的求胜心态,却一直都以师长的身份看待诸葛亮。
诸葛亮视司马懿为大敌,司马懿只是选择避而不战最后耗死了诸葛亮。
后来,曹家人基本病死,剩下也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司马懿才有了争夺天下的雄心。
正是他不与人争,不与事夺的糊涂心态和平等心理,活到70多岁,成为最后的胜者。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六十五》中评价:“司马懿,少聪达,多大略。”
宋代何去非认为司马懿能忍耐,又有足够的度量。
忍字看似无能,实则是最智慧的一种选择。
毛虫在没有翅膀时,只能在地上爬行;大鹏鸟在没遇到足够大的风时,只能选择等待。
司马懿在没有机会时,选择隐忍,更是一种深谋远略。
糊涂一时,才能聪明一世。
正如《庄子》中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04、中国互联网引导者吴军说:上帝喜欢笨人
每个人都希望聪明眷顾自己,却不知道大智者都若愚。
聪明只是一时的通行证,智慧才是立下根本的奠基石。
愿我们都能够做那个上帝喜欢的笨人。
踏实的走出自己的智慧节奏,这样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胡适说:“这世上聪明的人很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却太少,所以成功的永远只是少数人。”
其实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很普通,他们只把智慧用的恰到好处而已。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希望我们都没有那种自以为是的缺点!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
原创 情感暖心坊 2024年05月04日 00:00 山东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些人,自诩聪明绝顶,能够洞察一切,仿佛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然而,历史与现实无数次地证明,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这种聪明,不过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终究难逃命运的惩罚。
一、自以为是的聪明:短视与自负
自以为聪明的人,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小聪明里,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规划;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忽视自身的不足。这种短视和自负,使得他们难以真正洞察世界的本质,更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够掌控一切。然而,这种自负往往让他们忽视了风险,甚至在面对危险时仍然一意孤行。他们以为自己的聪明能够让他们避免一切陷阱,但实际上,他们往往成为了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牺牲品。
二、聪明反被聪明误:历史上的教训
历史上有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最终都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他聪明过人,能够洞察曹操的心思,但却因为过于自负,多次在曹操面前炫耀自己的才智,最终引起了曹操的猜忌和杀心。他的聪明不仅没有为他带来好处,反而成为了他丧命的导火索。
再比如明朝的严嵩,他权倾朝野,自以为能够掌控一切。然而,他的贪婪和自私最终引起了朝野的不满和反抗。他的权力大厦在民众的怒火中轰然倒塌,自己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些历史上的教训告诉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局限性和风险性,最终导致了悲惨的下场。
三、现实生活中的聪明人:陷阱与危机
在现实生活中,自以为聪明的人同样面临着陷阱和危机。他们往往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应对一切挑战和困难。然而,当他们真正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却往往束手无策,甚至陷入困境。
比如那些沉迷于股市和赌博的人,他们自以为能够通过聪明才智赚取巨额财富。然而,他们却往往忽视了市场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了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
再比如那些在职场中过于自信的人,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更优秀、更有能力。然而,当他们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或更复杂的挑战时,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应对。这种自以为是的聪明往往让他们错失了成长和进步的机会,甚至成为了职场的失败者。
四、真正的聪明:谦逊与智慧
与自以为聪明的人不同,真正的聪明人往往具备谦逊和智慧的品质。他们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能够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他们不会过于自信或自负,而是能够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而是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真正的聪明人还具备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们能够洞察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能够看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他们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或欺骗,而是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五、结语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这是历史和现实无数次地证明的事实。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自以为是的聪明,学会谦逊和智慧地面对世界。只有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和成长才能成为真正的聪明人,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让我们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不断地反思和警醒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自以为聪明的人而最终走向失败和毁灭。让我们用谦逊和智慧去拥抱这个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努力却没有收获?自视很聪明现实却……
原创 贾刚 道学拾遗 2024年10月10日 17:40 山东
30岁左右的年纪,深夜辗转反侧,或者看着万家灯火的时候,有没有在某一时刻突然有种觉悟:
都这个年纪了,自己平时也算是努力的辛苦,为什么没有收获?换不来结果?
周围人都感觉你是潜力股,很聪明,为什么现实却混的很惨?平均水平也达不到?
为什么总是感觉这不行那不行,难道真的是大环境的因素吗?
……
抽时间来想想这些事情,真的能够改变我们一辈子的走向。
是时候讨论一下了!
1.破除原生家庭的桎梏
人都是生在环境中的,当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的眼界、想法、格局和认知,就已经高度固定了,它形成于你周围链接的家人、亲戚朋友和特定阶层构成的圈子。
不幸的是,如果你出身普通农民家庭,没有什么特殊背景,那么就意味着一件事情:你25岁甚至30岁之前所接受的所有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无知和浅薄的。
越是来自底层,想要摆脱来自周围的限制就越难,先破后立,你必须先要意识到那些昔日自己被灌输的思想和认知,都需要被彻底打碎。
然后才能在这些废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构建新的认知和思维层次,然后才能慢慢走上正确的道路,而这,又是至少5年以上的时间。
因为来自原生家庭的段位太低,父母对你的掌控意识很强,给你规定好大学,规定好专业,甚至主宰了婚姻大事,你必须小心翼翼的走在他们为你铺设好的路线上,而这条路线,本质上还是他们错误思想的延伸,只能带你重蹈他们的覆辙,最后当你质疑的时候,一句“都是为了你好”便终结了所有。
真正能够从这里撕开锁链,完成阶层跃迁和自我救赎的人,都只能是自己默默总结、反思、重塑,最后意识到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然后独自前行、艰苦奋斗,用事实来证明原生家庭的错误,拿到结果。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么很遗憾,这辈子就这样了。
2.认识到骨子里面的懦弱
人穷不可怕,很多人的起点都是贫贱,往上数三代大家都是一样的。
但想要改变命运,那么骨子里面的“懦弱”就要完全剔除,不容商量。
可能还有些人不知道何为骨子里的懦弱,那么对号入座一下:
所谓的“懦”,就是什么也不想干,工作也不全身心投入,还美其名曰自己尽在掌握,当躺在沙发上刷剧的时候,你个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的人,还在做什么原始积累的美梦呢?
只要是不妨碍别人,不违背公序良俗,任何别人做通过的事情,自己都可以去尝试,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有珍贵的经验和教训。
所谓的“弱”,就是明明知道自己工资少、没前途、工作混日子,却还在一边自我抚慰不想让自己太累,一边做着翻江倒海、现状突然改变的美梦。
甚至当有人直接把赚钱的路子告诉了你,自己却前怕狼后怕虎,哪怕牺牲一点儿睡眠的时间都感觉代价太大,喂到嘴边却又吐出来,到底在想什么呢?
现实残酷,命运无情,懦弱的人总会接受现实和命运的捶打,因为这样的软柿子放在这里,谁不想捏两下撒撒气呢?
摆脱懦弱,就是狠和直,性格上坚定一些、目标上明确一些、执行力强一些、对自己下狠心、做事直白不纠结、对就对了错就错了、屏蔽掉所有无用的干扰信息。
3.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才行,自己以为不行
总是感觉自己很聪明,老是缺乏贵人相助、伯乐提携;
甚至自己总觉得,自己很聪明,比谁都能够看的明白?
可是,下面这些问题想过没有?
现在有人直接让你去做总经理,你敢接吗?你能管理好吗?
你懂得怎么快速的建立忠实于自己的团队吗?
你知道怎么建立自己作为空降领导的威信吗?
你懂得如何去和上下游、经销商、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吗?
你肯定会说,没有人来教我,不会也很正常;
但好歹也活了30多岁了,这个道理也能够明白:
不会就是不行,不行就是无能,办不到就是不称职,哪里还有脸来要求获得更高的回报呢?
自己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显得这么的幼稚和软弱呢?
没人教,自己不会,没人没钱没资源,那么你用心去搭建了吗?
让你去结交些前辈、主动夸一下,饭桌上学会来事儿,多敬两杯酒,多说几句好话,自诩学习能力强,却为什么不在这上面学习一下呢?
或许你会说自己不适合搞人际关系、不攀附权势,自视清高,那么你有没有真正把某个专业深耕到极致,以至于别人不得不高薪聘请你?没有你这件事情就转不了?
现实却是,这也没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边抱怨内卷严重,一边控诉阶层固化;
认了吧,还是自己没本事、没实力、没耐心、没决心、没执行力。
就连上班这样简单的事情,自己还要感慨一番,
假如真的把沈南鹏、张磊放到你的面前,他愿意听你5分钟的时间来推销自己,展现自己的价值,
你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吗?你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吗?肚子里那些不着边际的想法,能让投资人对你产生信任么?
不用问,也不用想,肯定是心跳加速、答非所问、情绪紧张,最终浪费掉了机会,事后还说自己没有准备好。
怎么样,还是自己不中用啊!
4.现实已经如此了,怎么破局呢?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脱坑犹如登险峰”
几个关键的点要把握住,才能有局部性的改进,才会撬动整个命运。
比如,工作上要清楚的知道:
自己的短期目标有哪些?要和谁处理好关系?掌握哪些技能?向谁显现自己的价值?要经历哪些不可避免的磨砺?
还要知道:
一定要远离哪些人和事?谁会暗中给你下套?谁给你提供负面情绪?如何给自己一个安静的奋斗状态?
然后,进阶层面,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同一个水平的人,他们是如何交流的?自己现有的财富和资源能否进行交换?如何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你的价值?
成功的道路总是有方向的,难就难在把思路捋清楚,自己底气有了,也就敢迈开步子加油干了。
最怕的就是一边内心愤愤不已,可是另一边一点儿执行力都没有,不精神分裂才怪!
最后总结,
如果文章开头那些问题你曾经思考过,却没有答案,那么这篇文章应当多看几遍;
如果那些问题你自己压根儿就没想过,那么这篇文章应该打印出来,每天看一遍,直到自己清醒为止。
每个人能够奋斗的时光不长,也就20年左右的时间,那可是自己最为珍贵的财富,时间你曾经拥有,别说这个别人给不了你,自始至终:
你才是人生的主人,仅此而已!
————END————
via:
-
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美闻参阅 2021年12月09日 01:01
https://mp.weixin.qq.com/s/U-Hvc_NERM4WBhQ_z09IMA -
李敖:笨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聪明!原创 零点书签 2023年02月27日 20:21 浙江
https://mp.weixin.qq.com/s/N91Z8KbH4wA5VhtpcWuTfQ -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低层次聪明 苏墨 十点读书 2023年02月27日 20:23 山东
https://mp.weixin.qq.com/s/2eVUkCbq4uSfnJHhGc5Fvg -
聪明和智慧的区别 蝴蝶诵读 2023年05月26日 00:00 河南
https://mp.weixin.qq.com/s/C7lLvoPoaNV2u6O5KWomAg -
聪明和智慧的区别 原创 醒读君 醒读书摘 2024年03月31日 22:00 安徽
https://mp.weixin.qq.com/s/zUD2OmNt8o6Nvtkv6TGLGg -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 原创 情感暖心坊 2024年05月04日 00:00 山东
https://mp.weixin.qq.com/s/HdB_36NZyvhQJ2CHeNER4w -
努力却没有收获?自视很聪明现实却混的很惨,答案都在这里了!原创 贾刚 道学拾遗 2024年10月10日 17:40 山东
https://mp.weixin.qq.com/s/7_Sxs1plE5inEBG8e3y_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