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困境 | Brain rot

注:本文为 “ Brain rot” 相关文章合辑

未整理。


大批青少年大脑正在 “腐烂”?!牛津年度热词,揭露了教育最大的困境

原创 卯卯 阅读第一 2024 年 12 月 07 日 08:31 上海

每一年快要结束时,牛津大学出版社都会选出一个能体现过去 12 个月 “时代精神” 的词语。

2024 年也不例外。

通过公众投票后,超过 3.7 万人在投票时将 “Brain rot” 一词列为首选,这一词成为了牛津大学评选出的当之无愧的年度热词。

Brain rot,直接翻译过来就是 “脑腐”—— 指的是接触了过多社交媒体的低质量、碎片化信息后,精神和智力状态恶化,如同腐烂一般。

图片

这样一个对于国人看起来有些生僻的词,却涉及到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甚至触及了当下中产家庭教育中最难啃的问题……

01 一年热搜暴增 230%,这个词戳中了多少现代人

这个场景眼熟吗?本打算看一眼时间,或者只是回个消息,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就被信息流裹挟,被困在各种表情包、无意义小视频和极端观点文章里,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图片

这样的首页信息流,熟悉吗?

明明已经觉得精疲力竭,但又像被黏住一样,根本放不下手机 —— 这就是典型 “脑腐” 的表现,一种微妙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心理停滞,而当下社交媒体中,永远划不到头的线上内容则助长了这种停滞。

早在 1854 年梭罗的名作 《瓦尔登湖》 中,他就提出了 “脑腐烂” 这个词,用以批判社会更倾向于简单无脑的想法,而不喜欢更深刻复杂的思考,代表了一种社会精神和智力的普遍下降。

没想到 170 年后的当代社会,这个词再一次在网络上 “爆” 了。

2023 年至 2024 年间,“脑腐” 一词的使用频率足足增加了 230%。

图片

每个平台的设计者都费尽心机让用户停留在页面的时间越长越好,算法让我们深陷 “泥潭” 无法自拔。

很多内容没什么价值,却会实实在在会耗费大量时间。

在这个充满变动、“流量为王” 的时代,为了获得注意力,各种让人震惊的头条新闻不断涌现,很难有人能控制住自己不去盯着手机屏幕。

图片

其中,近乎强迫性地不断浏览负面新闻尤其有害,不仅加剧焦虑,更消耗精神能量。

网络时代不是从这几年才开启,但人们的确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和屏幕了。

疫情时期让远程工作和网课变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电子设备不再仅仅是休闲的娱乐设施,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工具。

生活和工作的边界通过电子屏幕变得模糊,大家从而再也难以离开屏幕、关上屏幕。

结果就是,精神疲劳无处不在,深入处理复杂任务或想法的能力也下降了。

02 成年人也扛不住的脑腐对孩子影响更大!

可以说,“脑腐” 无差别攻击着离不开网络的每一个现代人。

连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难以抵抗其影响,还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更容易遭受网络无孔不入的 “伤害”。

许多研究发现,孩子们在小 x 书、x 音等平台上花太多时间,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和自尊心低下。

首先就是,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孩子可能在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遭遇骚扰。

儿童向的游戏里,有人盯准了游戏里孩子多,言语骚扰儿童玩家,家长们还未必能发现。

图片

许多家长不放心孩子用手机,给娃买了儿童手表保证安全,但也难以防范。

图片

家长们,以及 90 后们小时候的梦想,许多都是 “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宇航员”。但再去问现在的孩子,很多小孩的梦想都已经变成了,“长大我要当网红”。

光鲜亮丽的生活,数以百万计的粉丝量,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好像什么也不用干就能得到关注,轻轻松松就能赚到大钱……

这些是现在的孩子最想要的,网络时代改变了一代孩子的价值观。 在孩子不断接触网络世界的时候,要扭转这些价值观是很难的。

网红和博主们发出来的照片和视频,都是精心修饰过的 “完美一面”,没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还很容易因此陷入低自尊陷阱,有些开始攀比,有些小小年纪开始 “容貌焦虑”、甚至想要整容……

“当我们花数小时浏览网络内容时,我们会接收大量毫无意义的数据、负面新闻以及朋友和名人完美修饰过的照片,这些照片会让我们感到自卑。” 心理健康和成瘾治疗中心纽波特研究所在今年早些时候对脑腐病的描述中如是写道。

这个研究所还表示,接收和应对大量信息 “会造成精神疲劳”,会导致动力、注意力、生产力和精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

大家普遍感觉到这一代年轻人精神状态更脆弱了,为什么?

在《焦虑的一代》一书中,作者乔纳森提出了 “童年大重塑” 假说。从 2010-2015 年间,美国青少年的社交生活转向智能手机以及基于互联网的 app,乔纳森指出,这导致了 2010 年代初开始的青少年精神疾病浪潮。

智能手机诱发了许多人的精神问题,更加重了这些精神问题。

图片

自 2010 年以来,美国各个年龄段的焦虑症患病率都有所上升,其中 “Z 世代 (1995 年后出生) ” 的增长最为明显。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焦虑、饮食失调、身体畸形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之间存在联系。

03 禁用手机!还有其他戒瘾好方法吗?

除了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影响外,智能手机的使用还直接影响到整整一代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专家表示,被允许带智能手机上学的孩子智商会较低

认知神经科学教授马克・威廉姆斯博士表示:“在所有大量使用电子设备的国家 —— 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 —— 孩子的智力水平相比十年前的同龄人,落后了大约一年半。

我们第一次在史上看到整体的智商下降。”

要在现代社会脱离手机和网络,完全是天方夜谭。

以前依赖书本和老师的课堂,现在也越来越多引入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带手机和平板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许多老牌学校也无可奈何,只能 “一刀切” 禁手机!

以英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为例,伊顿历来是王室、名流的心头好,但面对手机滥用,也没有太行之有效的办法。

从今年 9 月开始,伊顿公学就开始禁止新生携带智能手机入校,并且会给学生提供诺基亚的 “砖头机”—— 只能使用电话、短信等基本功能。

这项规定适用于今年九月新入学的九年级新生。此前,伊顿也不允许低年级学生白天使用手机,入学三年内的学生都要在晚上上交电子设备。

美国对青少年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管控,则更是严格到出台了法案政策。

今年 9 月,美国加州州长正式签署新法案,要求加州各学区限制或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新法案声明,加州各学校都需要自行制定并实施新的教学政策,在 2026 年 7 月 1 号前让学生在学校少用手机,最好不用。

图片

加州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地方。根据美国 Education Week 统计,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全美至少有 15 个州都推出过类似的法律或政策。

佛罗里达州去年就明确表示 K-12 年级的学生在教室里不能使用智能手机
 
印第安纳州明年也将发布类似的法案
 
俄亥俄州的州长今年也签署法案,让学校尽量减少学生玩手机的时间
 
弗吉尼亚州的州长宣布要开始限制公立 K-12 学校的手机使用,直接下令学校 1 月前开展 “无手机教育”,学生白天包括吃午饭的时候都得把手机交上去,这项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将从 2025 年公布并实施
……

在学校可以靠明令禁止,在家又该怎么办呢?

想让孩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以及减少家长们自己对电子设备的 “瘾”,到底该怎么做?

教育畅销书作者和教育专家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 “在家里找一个抽屉之类的地方,在特定时间保管手机,因为即便不用手机、但只要手机在视线范围内,也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好适合数字时代的家庭规则。孩子们想要灵活的规则,适时地用手机做想做的事,也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以此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把发绳绑在手机上。这样手机还是可以语音通话,但上下左右滑动和发短信会受到限制。这样一来会从视觉和物理上提醒我们:我真的需要这样做吗?”

——“切换到灰度模式,关闭手机的通知,把实用功能放在最前面,把非必要的内容归档在一起;对于必要的工作消息等内容设置好提醒。”


这种 “脑病” 今年加重蔓延,你中招了没?

原创 李晨阳 中国科学报 2024 年 12 月 23 日 19:31 北京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李晨阳

你是 “小脑斧”,还是 “小脑腐”?如果没听懂,那你可能 “out” 了。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发布了 2024 年度关键词 ——“脑腐(Brain Rot)”。这个词听起来很像中文互联网上对 “小老虎” 的爱称 “小脑斧”,但它揭示的却是一种并不可爱反而有点儿可怕的时代病:网络上充斥的碎片化、低质量内容,正在广泛蚕食人们的心智状态,导致大脑像 “腐烂” 一样,出现一定的功能衰退。

尽管今年才 “爆火”,但这个词最早可追溯到亨利・梭罗 1854 年出版的名著《瓦尔登湖》。作为一名自然主义者,梭罗对技术发展给人类思想、智力带来的退化充满警惕:“当英国致力于治愈马铃薯病时,难道没人试图治愈更广泛且更致命的‘脑腐’吗?”100 多年后,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对这一担忧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在电视和媒体主导下,公众话语正变得肤浅、琐碎,甚至失去严肃性,这一进程有可能最终导致文化衰落。

从梭罗到波兹曼,再到今天的牛津大学出版社,170 年间,尽管一直有各方学者著书立说,表达深切的关注和忧虑,但 “脑腐” 症状却像自然界真正的腐烂一样,呈现出持续蔓延且不断加重的态势。

当下,人类进入以算法为核心的社交媒体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微博、短视频、小游戏将人们的时间撕碎成几分钟乃至几秒钟的片段;随时都可能跳转到购物平台的机制,将 “转移注意力” 本身做成了生意;基于用户偏好打造的精准推送,把本已封闭的 “信息茧房” 进一步打造成了 “定制单人间”…… 在唾手可得的多巴胺驱动下,“快乐” 变得越来越简单,同时也越来越空洞;真正建立在理解、思考、创造、追求真理之上的幸福感,成为这个时代的稀缺之物。

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已经证明,频繁切换任务(例如同时观看视频和浏览网页)会削弱个体的认知控制能力,进而影响专注度和记忆力;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提高抑郁症发病率;阅读习惯的变化正在让人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

如今 “脑腐” 症状已泛滥至此 —— 即便是今天依然保留阅读爱好的人们也会惊讶地发现,习惯了当代畅销书那种以短句、短段落为主的行文方式后,再翻开学生时代读过的名著,几乎很难适应那种大段的文字密度;而十几年前流行的 “爽文”、大片,在今天看来可能已经不够快节奏、不够吸引人了……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你知道 “脑斧” 和 “脑腐” 吗?你会因为不知道而感到自己 “out” 了吗?也许在这个时代,人们恰恰应该勇于 “out”,勇于远离那些时髦而速朽的内容,为大脑腾出一些空间,放一些名为 “深度阅读”“哲学思考”“批判思维” 和 “艺术创作” 的精神 “防腐剂”。

《中国科学报》 (2024-12-23 第 3 版 综合)


刷手机真的会让 “大脑腐化” 吗?

原创 Amy Fleming 神经现实 2025 年 02 月 04 日 12:52 英国

屏幕使用眞的在削弱我们的注意力,并降低智商吗?

安德鲁・普日比尔斯基(Andrew Przybylski),牛津大学人类行为与技术教授,是个大忙人。才刚到中午,他已经通过 “Skype、Teams、面对面以及这会儿的 FaceTime 音频” 进行了数场会议。他似乎能无缝切换这些平台,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认知受损的迹象。

“我大脑的衰退完全取决于时间和年幼的孩子们。” 他说,“我不认为科技中存在比生活本身的美妙更具破坏性的力量。”

普日比尔斯基专门研究科技对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的书籍、播客、文章和研究似乎让人相信,数字生活正在对我们的大脑进行 “额叶切除术”

2024 年 12 月,牛津大学出版社甚至将 “脑腐”(brain rot)选为年度词汇(严格来说是两个词,不过我们就不较真了)。这个词比喻的是无意义或缺乏挑战性的网络内容,以及我们无休止滑动屏幕带来的影响。 所有这些信息让人们普遍担忧 —— 我们和孩子们几乎无法避免的线上世界,是否正在改变我们大脑的结构,削弱我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甚至降低我们的智商。而这可不妙,因为另一个会显著损害认知功能的因素就是 —— 焦虑。

听到这个消息,你可能会松一口气:对于那些聳人听闻的报道,许多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这种 “道德恐慌” 是没有依据的。

“自 2017 年以来,人们不断地在说:‘屏幕、科技、社交媒体是另一个世界,它对你和你的孩子都不利’。” 普日比尔斯基说道,“但这带来了两个问题。首先,很多低质量的研究迎合了人们对科技的偏见。由于它符合大众的既有观念,这些研究很容易被媒体炒作。其次,要发表质量低下的研究并不难,只要勉强显示出某种相关性,然后夸大解读,这样就能吸引关注并获得资金支持。”

当然,没有人否认网络世界存在危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受到伤害。“生活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出门有风险,过马路也有风险。” 普日比尔斯基指出,“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教年轻人学会的技能 —— 评估风险,并学会如何行动。同样,互联网也是有风险的。”

他说,近年来充斥着大量观点文章和畅销书,这些书在科学上非常粗糙,但作者却讲得信誓旦旦。“这些书里的观点没有经过同行评审”。 它们引用的研究往往样本量很小,没有对照组,并且只是描述相关性,而不是证明因果关系。“人们会说:‘iPhone 是 2007 年发明的,Instagram 在 2012 年流行起来,天哪,你看,科技使用增加的同时,心理健康状况下降了!’ 这听起来像是常识 ——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相信它。但这根本不是科学。”

牛津大学出版社指出,“Brain rot” 在 2024 年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词语,形容过度消费低质量网络内容(尤其是社交媒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该词的使用频率在 2023 年至 2024 年间增长了 230%。该词最早出现在 1854 年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中,他批评社会倾向于简化复杂思想,导致智力与思维能力的衰退。在数字时代,尤其是过去一年,该词在 TikTok 等社交媒体平台流行,尤其在 Z 世代和 α 世代群体中广泛使用,并逐渐渗透到主流媒体和公共讨论中。

屏幕暴露在毁掉我们的大脑吗?

2023 年,普日比尔斯基和他的同事分析了美国近 12000 名 9 到 12 岁儿童的数据,结果发现屏幕时间对儿童大脑的 “功能连接性”(不同大脑区域之间的沟通方式)没有影响。研究团队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孩子们在完成任务时的脑活动,结果并未发现屏幕时间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他们还发现,屏幕时间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自我报告也没有负面影响

“如果你像我们一样进行研究 —— 严格把关每个细节,在看到数据之前就先明确假设,公开数据和代码 —— 那么这样的研究往往不会显示出人们预期的那些负面影响。”

当然,没人去讨论科技的正面影响,比如帮助人们建立联系和社区。“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会发现拥有可以上网的手机、家里有高速互联网的年轻人,他们的整体幸福感更高。在多个心理健康指标上,他们自我评价更幸福。”

“当《柳叶刀》自残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进行证据评审时,当学术界进行荟萃研究时,都没有发现‘科技恐慌’所宣称的那些危害。” 他说,“这正是因为‘科技恐慌’并不是基于证据,而是基于情绪。

2005 年,一项 “研究” 宣称,使用电子邮件比吸大麻更能降低智商 —— 这成为 “科技危害论” 浪潮的起点,甚至至今仍被媒体经常引用。然而,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实验脑研究教授谢恩・奥马拉(Shane O’Mara)发现,这项研究根本不存在,实际上只是一篇新闻通稿。这个所谓的研究只是某位心理学家为惠普做了一天咨询工作的结果。后来这位心理学家自己都承认,这项研究被夸大解读,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大困扰。

这位心理学家在进行电子邮件使用情况调查的同时,还做了一个为期一天的实验室实验。实验对象仅有 8 人,当他们的屏幕上出现电子邮件提醒,同时手机铃声响起时,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所下降。后来,他本人写道:“这只是一个短暂的注意力分散效应,并不是智商的永久下降。 把它与吸大麻或睡眠不足相提并论,是其他人擅自夸大的,与我的本意无关。”

一些研究发现,“问题性互联网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可能会导致大脑结构变化,这听起来相当可怕。但需要注意,这些研究关注的并不是普通人群,而是那些已经存在 “网络使用问题” 的个体。 奥马拉指出,这些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它们无法确定因果关系。“也许是因为你本身就有某种特质,所以更容易过度上网。我们根本不知道答案,因为从未有人完成这类因果关系研究—— 它们规模太大,难度太高。”

此外,大脑结构在一生中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例如:怀孕期间,灰质会减少,但产后又会重新生长,并伴随其他大脑变化。正如奥马拉所说:“大脑的可塑性极强,远超我们的想象。”

他还认为,我们现在批评自己沉迷社交媒体、刷可爱动物视频、关注明星动态或体育赛事集锦,其实是一种 “缺乏历史观” 的表现。他说:“人类一直都容易分心,一直都喜欢短暂的慰藉。 如果你回顾英国媒体史,比如二十世纪四、五、六十年代,每天有多少百万份小报被售出?数量可谓惊人,因为人们就是喜欢这些东西。这本来就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行为,我们现在的批评其实带有某种道德优越感。” 互联网时代是否让飞机失事变多了?是否让手术失败率上升了?“答案显然是没有:我们在这些领域的表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好。”

奥马拉指出,我们一直都必须面对 “注意力瓶颈” 的问题。“自从我开始阅读和研究心理学以来,我们就一直告诉学生:‘别一心二用,你做不到。’”多任务导致效率下降的现象,并不是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 普日比尔斯基也提到,养育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 “任务切换” 场景。孩子的不断打断,让成年人都很难连贯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类似地,如果你在开车时使用智能手机,当然会增加车祸风险。

关于 “科技发展,而 IQ 却在下降” 的可怕说法到底是真是假?我联系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认知发展与病理学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弗朗克・拉穆斯(Franck Ramus)。他表示,目前尚不清楚 IQ 是否真的在下降。20 世纪,人类的 IQ 得分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但到了千禧年左右,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这种 “平台期效应” 早在预料之中,因为人类大脑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他举例说:“过去几十年里,人类的平均身高在不断增长,但我们总不可能长到三米,对吧?所以,人类的生理极限是存在的,大脑大小也是如此。”

拉穆斯指出,目前观察到的 IQ 下降幅度很小,尚不能得出确凿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他提到:“有一项针对 2013 年之前所有数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IQ 得分至少在 2010 年左右仍然呈上升趋势。但与此同时,确实有一些研究记录到 IQ 在某些国家略有下降。例如,一项广受讨论的挪威研究发现,过去二十年间 IQ 出现轻微下降。但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仍观察到 IQ 的持续增长。

拉穆斯指出,当提及屏幕暴露时,我们到底指的是什么?“这可以是任何东西。屏幕只是一种媒介,真正重要的是内容。 所以,当你讨论‘屏幕’时,你其实也可以讨论‘纸张’。纸张也是一种媒介,可以记载任何东西。”

这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柏拉图 —— 他将 “脑腐” 和书写的发明联系起来,辛辛那提大学哲学与心理学教授托尼・切梅罗(Tony Chemero)说。他在 2021 年发表在《自然 - 人类行为》上的论文中指出:“技术可能会改变认知,但并不一定会损害它。” 他说:“人们如今的这种担忧,2500 年前的柏拉图也有过。他当时写道,书写会让人变笨,因为他们的记忆力会变差,讲故事的能力也会下降。

切梅罗并不特别喜欢智能手机或人工智能,甚至对 ChatGPT 的出现感到头疼,因为它迫使像他这样的教授不得不寻找新的方法,以确保学生提交的作业不是 ChatGPT 生成的。“但至少有一点,智能手机和 AI 并不会让我们变笨。” 他说,“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不断适应新环境,而这正是 “聪明” 的体现。 现在,我们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虽然他仍然能记住高中同学的电话号码,但年轻人的大脑已经被解放出来,可以去做其他事情。“我们真正希望科技帮助我们做的,是那些既困难又无聊的事情,比如复杂的计算、死记硬背。这些任务,人类如果没有科技的辅助,其实并不擅长。”

他说,关键的问题在于,在我们将一部分记忆外包给科技的情况下,记忆究竟是什么?“它是大脑执行的一种功能,还是我们具备的一种能力?如果科技帮助你记住更多的东西,而你的大脑可以去做其他事情,我不认为这意味着你的记忆力变差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形。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做什么。” 毕竟,人类成功的秘诀一直在于对工具的使用。“聪明意味着能够完成许多事情,而我不认为手机会让我们做事时捉襟见肘。”

学会合理使用屏幕

哈肯萨克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系主任加里・斯莫尔(Gary Small),长期研究数字技术使用的潜在危害和益处。他同样避免依赖仅仅基于相关性的研究。“据我所知,” 他说,“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使用数字技术或电子设备会导致永久性的大脑损伤。”

在负面影响方面,他认为某些平台和内容可能具有成瘾性。“可能是色情、购物、赌博。这项技术会放大人类的行为,就像给它们打了‘类固醇’,加速并强化了所有这些问题。” 他提到,两年前,他和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让一群 13 岁的孩子参加自然营,并在他们出发前后评估他们的情商(通过识别人脸上的情绪)和社交智力(描述社交互动的能力)。“我们发现,仅仅五天不接触电子设备,他们的情商和社交智力就有了显著提升,并且我们的研究是有对照组的。” 他表示,这表明手机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只要放下手机,这些影响就会消失。

当然,数字技术也有积极的一面。“在工作和社交生活中,屏幕让我们保持联系,提高效率,更快获取信息。我可以与全球各地的人合作。” 当然,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而不休息确实会导致疲劳 ——“你可能会出现身体症状,比如头痛、脖子疼、肩膀疼,以及精神疲劳,这毫无疑问。” 但与此同时,使用互联网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刺激大脑的锻炼方式。“我们进行的研究,至少让我对这一点保持乐观。” 他的团队曾让年长者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中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结果发现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有所增加。

该研究还指出:“某些计算机程序和视频游戏可能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多任务处理能力、流体智力以及其他认知能力。一些应用程序和数字工具还提供心理健康干预,例如自我管理、监测、技能训练等,这些都可能改善情绪和行为。”

他表示,与其因为担心 “脑腐” 影响自己的认知能力(甚至可能影响育儿能力),不如学会聪明地使用电子设备。“管理你的设备,而不是让设备控制你。我自己也尽量践行这一点”—— 具体来说,就是定期休息,并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我看到人们用冗长的电子邮件往来讨论复杂、微妙的问题,而最好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个电话,或者见面聊。’”

与此同时,普日比尔斯基并不会刻意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智能手机或游戏机。他说:“合理安排一些休闲时间是完全可以的,屏幕活动当然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内容的质量,并且 “像所有活动一样,使用屏幕的时间也应该是合理的。我认为,很多被归因于‘屏幕使用’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是屏幕本身导致的,而只是因为它占用了本可以用于其他有益活动的时间。”

同样,奥马拉也并不担心自己长时间用电脑工作。他说:“我们需要学会用新的方式来看待我们与这些媒介的互动。出去走走,起来活动一下。如果你因为电子设备而感到焦虑,这种方式会非常有效。”关键在于保持平衡,并避免陷入过度多任务处理的诱惑。 奥马拉建议,可以安排一段时间专心阅读一本书,或者在看电视时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

“要有意识地选择如何使用媒介。” 他说。

作者:Amy Fleming
译者:EY
封面:Simon Prades


brain rot 脑腐

Stéphanie 身外之海 2025 年 02 月 10 日 00:48 科摩罗

2024 年 12 月,牛津大学出版社将 “脑腐”(brain rot)选为年度词汇,这反映了人们对大量摄入低质量网络内容、尤其是社交媒体内容所产生影响的担忧。

“当下,人类进入以算法为核心的社交媒体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微博、短视频、小游戏将人们的时间撕碎成几分钟乃至几秒钟的片段;随时都可能跳转到购物平台的机制,将 “转移注意力” 本身做成了生意;基于用户偏好打造的精准推送,把本已封闭的 “信息茧房” 进一步打造成了 “定制单人间”…… 在唾手可得的多巴胺驱动下,“快乐” 变得越来越简单,同时也越来越空洞;真正建立在理解、思考、创造、追求真理之上的幸福感,成为这个时代的稀缺之物。”

01 “脑腐” 是什么意思?

Traduisible par «pourriture cérébrale» ou «pourrissement du cerveau» en français

Chaque année, l’Oxford University Press, éditeur du dictionnaire Oxford, élit un mot de l’année. Pour 2024, les 37.000 votants ont choisi le terme «brain rot». D’après l’université anglaise, il se définit comme «*la détérioration supposée de l’état mental ou intellectuel d’une personne, notamment considérée comme le résultat d’une surconsommation de matériel (maintenant particulièrement de contenu en ligne) perçu comme trivial ou peu stimulant*

在牛津 2024 年年度词汇竞选中,“Brain rot” 击败了 “demure” 和 “romantasy” 等其他候选词。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定义为 “个人精神或智力状态的恶化,尤其是由于过度沉迷被认为琐碎或没有挑战性的资料(特别是网上内容)所导致”。

S’il est élu mot de l’année 2024, sa première utilisation remonte à 1854. Bien loin des réseaux sociaux, le philosophe Henry David Thoreau, dans son ouvrage Walden,critiquait la tendance de la société à dévaloriser les idées complexes au profit des idées simples. Il voyait là le signe d’un déclin général de l’effort mental et intellectuel: «Alors que l’Angleterre s’efforce de guérir la pourriture de la pomme de terre, personne ne s’efforcera-t-il de guérir la pourriture cérébrale, qui sévit bien plus largement et de manière bien plus fatale?», écrivait-il.

这个词最早可追溯到亨利・梭罗 1854 年出版的名著《瓦尔登湖》。书中批评了社会贬低复杂思想而青睐简单思想的倾向。作为一名自然主义者,梭罗对技术发展给人类思想、智力带来的退化充满警惕:“当英国致力于治愈马铃薯病时,难道没人试图治愈更广泛且更致命的‘脑腐’吗?

02 “脑腐” 的原因?

这种 “个人精神或智力状态的恶化” 是由于无休止滑动屏幕 à force de scroller encore et encore sur TikTok ou ailleurs, 过度浏览低质量无价值或不具挑战性的网络内容 la consommation excessive de contenus en ligne de mauvaise qualité, en particulier sur les réseaux sociaux, 尤其是社交媒体内容多导致的。

03 “脑腐” 的影响?

1、不仅仅会分散注意力,还会对精神和认知健康造成真正的损害。

Le brain rot ne se limite pas à une distraction passagère. Il peut entraîner de véritables altérations au niveau de la santé mentale et cognitive.Passer des heures à consommer des contenus répétitifs ou triviaux peutnuire à la mémoire, à l’apprentissage et même à la prise de décisions. Pourquoi ? Parce que notre cerveau, surstimulé par ces flux constants d’informations, peine à se concentrer sur des tâches complexes ou à mémoriser efficacement.

2、过度使用屏幕会影响大脑的基本功能,如注意力和情绪调节

L’usage excessif des écrans peut affecter des fonctions essentielles du cerveau, commel’attention et la régulation émotionnelle. Vous êtes-vous déjà senti nerveux ou frustré après avoir passé trop de temps en ligne ? Ce n’est pas étonnant. Ces sensations sont le résultat d’un déséquilibre provoqué par une consommation intensive et passive des écrans. Plus inquiétant encore, quand cette habitude devient chronique, elle peut modifier la structure même du cerveau, réduisant la matière grise et perturbant la connectivité neuronale. Pensez à cela comme un muscle : si vous l’utilisez mal ou trop souvent de manière inefficace, il s’affaiblit.

3、积极性下降,难以进行社会交往,性格也会发生变化

Les impacts ne s’arrêtent pas là. Les personnes touchées par le brain rot rapportent souventune baisse de motivation, des difficultés à interagir socialement ou encore des changements de personnalité. En somme, le “rot” auquel fait référence ce terme va bien au-delà de la simple sensation de fatigue mentale ; il s’agit d’une réelle atteinte à notre bien-être global.

04 解决办法?

  1. 减少在屏幕前花费的时间,用这些时间去做有益的活动,例如体育运动就是一种在减轻压力的同时为大脑供氧的绝佳方式。

    Lutter contre le brain rot ne se limite pas à réduire le temps passé devant les écrans. Remplacer ce temps par des activités enrichissantes est tout aussi essentiel. Le sport, par exemple, est un excellent moyen d’oxygéner votre cerveau tout en réduisant le stress. Vous pourriez vous promener, faire du yoga ou essayer un sport d’équipe. Ces activités stimulent des parties du cerveau qui ne sont pas sollicitées par les écrans.

  2. 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互动,即使是与邻居简单聊聊天,也能改变你的心情,让你的大脑从数字洪流中解脱出来。

    Les interactions sociales dans la vie réelle jouent aussi un rôle crucial. Passer du temps avec des proches ou rejoindre des groupes locaux peut renforcer votre bien-être émotionnel. Même un simple échange avec un voisin peut changer votre humeur et donner une pause à votre cerveau face au flux numérique.

  3. 花时间练习冥想或正念等活动。这些练习可以帮助你重新集中注意力,减少数字干扰的影响。

    Enfin,prenez le temps de pratiquer des activités comme la méditation ou la pleine conscience. Ces exercices vous aident à vous recentrer et à réduire l’impact des distractions numériques. Juste cinq minutes de respiration consciente chaque jour peuvent améliorer votre concentration et votre calme.

  4. 还可以尝试鼓励积极刺激的爱好,如演奏乐器、阅读好书或学习新技能。这些时刻不仅仅是娱乐,它们还能加强神经元连接,改善神经可塑性,使大脑更加灵活、更有弹性。

    Essayez également des loisirs qui favorisent une stimulation active, comme jouer d’un instrument, lire un bon livre ou apprendre une nouvelle compétence. Ces moments ne se contentent pas de divertir ; ils renforcent les connexions neuronales et améliorent votre neuroplasticité, rendant votre cerveau plus agile et résistant.

FIN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在制造 “科技恐慌”,但是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学会合理使用屏幕,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放下手机,就会有所缓解;其次有意识地区分内容的质量,不会被那些低质量的内容影响,“管理你的设备,而不是让设备控制你。”


vi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