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本质与自由的“眩晕” —— 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 根源 / 困境 / 缓解 / 应对

注:本文为 “焦虑” 相关文章合辑。


什么是我们焦虑的本质?

第一哲学家

2025 年 04 月 27 日 22:14 山西

选自罗洛・梅《焦虑的意义》,朱侃如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焦虑研究者 —— 以弗洛伊德、戈尔德施泰因、霍尔奈三人为例 —— 都同意,焦虑是一种处于扩散状态的不安。恐惧与焦虑的最大不同在于,恐惧是针对特定危险的反应,而焦虑则是非特定的、“模糊的”和“无对象的”。

焦虑的特性是面对危险时的不确定感与无助感。若问:在产生焦虑的经验中,是什么受到了威胁?我们便能了解焦虑的本质。

假设一位大学生要去牙医诊所拔牙。他在路上碰到一位教授,这学期选修了该教授的课,也曾去过他的办公室。然而,教授既没有与他说话,也没有点头或打招呼。擦身而过后,他感到“胸口”充塞着一股被咬的痛楚。他不禁怀疑:“我不值得注意吗?我是无名小卒 —— 什么都不是吗?”当牙医拿起钳子拔牙时,他感到一股比方才的焦虑更强烈的恐惧。然而,一旦离开牙医手术椅,他便忘了方才的恐惧,但先前焦虑的被咬之痛却挥之不去,甚至晚上做梦时都还会出现。

因此,焦虑中的威胁未必比恐惧来得强大,但它却会在某个更深刻的层次攻击我们。这种威胁必定是针对人格“核心”或“本质”内的某个部分而来。自尊、个人的经验、价值感,这些都是关于威胁指向何物的描述,但并不能穷尽其内涵。

焦虑的定义是:因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个人视为是他存在的根本。威胁可能是针对肉体的生命(死亡的威胁)、心理的存在(失去自由、无意义感)而来,也可能是针对个人认定的其他存在价值(如爱国主义、对他人的爱以及“成功”等)而来。

我们稍后(第九章)会讨论到南希的案例,以说明个人如何将自己的存在与他人的爱等同。当她提到未婚夫时说:“如果他对我的爱变质,我会完全崩溃。”她的自我安全完全仰赖这位他者是否爱她和接受她。

在汤姆这个案主身上,将某种价值与自己人格的存在等同的情况戏剧性地表现出来。他感到焦虑的是,他是否可以保住工作,还是将再度接受政府的失业救济。他说:“如果我无法养活家人,我不如跳河算了。”他的意思是,如果他无法成为一位负责任和有尊严的自食其力者,他的整个生命都将失去意义,他甚至会以自杀来证明这一点。

焦虑的情境因人而异,人们所依赖的价值亦然。但焦虑不变的是,威胁必定是针对某人认定的重要存在价值及其衍生的人格安全感而来。我们虽然经常用“扩散的”和“模糊的”来形容焦虑,但这并不表示焦虑比其他感情痛苦少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焦虑的确可能比恐惧更痛苦。此外,这些词汇不只是泛称焦虑的“整体”身心特质而已。其他情绪如恐惧、愤怒和敌意,也同样会渗透到有机体的全身。处于扩散和未分化状态的焦虑性质所指涉的,反倒是经验到了威胁的人格层次。

个人体验到的不同恐惧,是根据他发展出来的安全模式而定的;但在焦虑的经验中,是这个安全模式本身受到了威胁。不论恐惧多么令人不舒服,但当它被经验成一种威胁时,便可以在空间上确认它的位置,并做出调适,至少理论上是如此。有机体与给定对象之间的关系才是重点。如果对象可以被除去,不论是以重新确认还是逃离的方式完成,不安就会消失。但因为焦虑攻击的是人格的根基(核心、本质),所以个人无法“置身于威胁之外”,也无法将它客体化。因此,个人便无法采取具体的步骤去面对它。我们无法和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抗争。

用俗话说,就是我们觉得被绊住了,或者如果焦虑很严重,甚至令人窒息的话,那么我们会感到害怕,却不确定我们害怕的是什么。基于焦虑所威胁的,乃是个人核心而非周边的安全感,因此弗洛伊德和沙利文等人,把焦虑描述成一种“宇宙”经验。焦虑是“宇宙的”,因为它将我们完全攻陷,穿透我们的整个主观世界。我们无法站在外面将它客观化,不可能将它与自己分别对待,因为我们看待事物的知觉作用本身,也被焦虑入侵了。

这些思考协助我们了解,为什么焦虑会以主体和无特定对象的经验呈现。克尔恺郭尔强调焦虑是一种内在状态,弗洛伊德主张焦虑中的对象是“被忽略的”,这并不表示(也不应该被认为是)引起焦虑的危险情境不重要。在神经性焦虑的案例中,“无特定对象”一词所指涉的,也不仅是导致焦虑的危险已被压抑至无意识的事实。焦虑之所以没有特定对象,是因为它敲击的是我们知觉经验的心理结构基础,而这正是我们的自我得以与客观世界区隔的基础。

沙利文说过,自我动力的发展是为了保护个人,使其免于焦虑。反之亦然,不断增加的焦虑会降低自我的觉察。随着焦虑的比例渐增,对于自我是与外在世界客体相连的主体这个事实的觉察,会日益暧昧。因为此时对自我的觉察已沦为对外部客体世界觉察的附属品。随着个人经验的焦虑严重程度而停摆的,正是这种主体性与客体性之间的分殊。因此才会有焦虑“由后方攻击”,或由各个方向同时围攻这种说法。越焦虑的人越无法看清自己与刺激的关系,也因此无法适当地评估刺激。

我们会说“某人有恐惧”,但却说“某人是焦虑的”,这两句话是许多语言中的惯用讲法,十分准确地说出了两个概念间的差异。因此,在严重的临床案例中,焦虑会是一种“自我消解”(dissolution of the self)的经验。当布朗(Harold Brown,第八章)说他“害怕发疯”时便是明证,病患经常用这句话来描述即将发生的恐惧“消解”。布朗也说道,他没有“特别的感觉,甚至,甚至对‘性’也一样”,而那种情绪真空着实令人“极度不舒服”(我们不禁好奇,美国和今日西方世界对“性”如此执着,是否就在以最容易的方式掌握特别的感觉,以此支撑自我,来对抗社会解离的焦虑)。

重度焦虑者的经验,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布朗批评他的朋友说:“他们要求一位即将灭顶的人 [我] 游泳,却不知道他在水下的手脚都被绑死了。”这句话确实是一语中的。

针对以上内容,我们总结如下:焦虑的没有特定对象的本质,源于个人安全的基础受到威胁,而正因有此安全基础,个人才得以在与客体的关系中经验到自我,于是主客体的区分也因此崩解。因为焦虑会威胁自我的基础,所以在哲学层次上的理解,可以被说成是自我将不复存在。蒂利希称此为“非存在”(nonbeing)的威胁。我们是存在、是自我;但好的,接着上文的内容:

也随时可能“不再存在”(not being)。死亡、倦怠、生病、破坏性的侵略等,都是“非存在”的例证。多数人心中会与死亡联想在一起的正常焦虑,肯定是这类焦虑的最普遍形式。但自我的消解不只包括肉体的死亡,它也可能包括自我存在所认同的心理或精神意义的失落,也就是无意义感的威胁。

因此,克尔恺郭尔所谓“焦虑是对虚无 [nothingness] 的恐惧”的陈述,在此脉络下的意义便是,害怕自己变得一无所有。我们勇敢而正向地面对这个因自我消解的威胁而来的焦虑,实际上反而会强化我们有别于客体和“非存在”的感受。这是自我存在经验的强化。


焦虑也许是一种面对自由的“眩晕”

简单心理 APP

2025 年 02 月 17 日 20:59 北京

时常感到心悸心慌、四肢乏力、焦躁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但又检查不出什么生理疾病,只能任由这种难以言说的负面感受,像空气般弥散在周身。很多事情做了又嫌累,不做又觉得不踏实,于是就在“想躺躺不平,想卷卷不动”的尴尬状态里不断自我拉扯,最终思绪变得无比混乱,犹如洪水猛兽般快要将你侵吞。

当压力席卷而来时,只感觉内心地动山摇,而行动上却像被人点了穴,丝毫不能动弹,于是在这种落差中,恨不得放下所有,销声匿迹隐入尘烟,就此随波逐流。

图片

每当这种感受出现在我的身体里时,我都会想到《山月记》中的一段话: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渴望变得更好,但又只停留在渴望中;察觉到内心的欲望,却又无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知道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却又生怕作出错误的选择,于是踟蹰不前。我知道,这是我内心烧灼着的焦虑感正在与我宣战。

图片

图片来源:《我的解放日志》

01 焦虑是面对自由的“眩晕”

我一直想要知道自己内心的焦虑感来自哪里、昭示着什么,也隐隐感受到,比起每天混噩度日所带来的虚无感,焦虑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我对生活还有积极的期待和正向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它似乎代表着我的生活还拥有更多的可能,我还有选择的权利。

对于这种焦虑感背后所昭示的“可能性”,哲学家们早已有所阐述:

焦虑是一个普遍的体验,没有特定的目标,它是我们每一个活动的背景音,预感着未知的起源和无法预见的结果。同时,焦虑与自由相关联。自由让我们接触到可能性,以及承诺做出某个行动或选择后可能的风险。当我们站在选择的悬崖边时,我们在面临一种“自由的眩晕”(Kierkegaard, 1884)。

可以说,焦虑,就是面对自由的一种“眩晕”。我们所面对的自由越大,选择越多,我们的焦虑感也会越多。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为了逃避选择所带来的焦虑,会尝试用无理取闹的方式操纵自己的伴侣主动结束他们的关系;而很多年轻人也因为不敢承担选择的后果,而放弃作出更加冒险的尝试,只能循规蹈矩考研、考公、考编,跟从社会主流。对于许多人来说,比起自由所引发的焦虑,按部就班不出错的人生,似乎是更加安全的选择。在有些时候,人们宁愿被绑在悬崖边,获得一种“我一定不能掉下去”的确定感,也不愿走入一个一望无际,可以四处撒野的荒原。某种程度上,自由既是一种甜蜜的祝福,也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

尤其是在我们当前所处的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猛然加剧。经济下行、行业萧条、企业裁员、人人内卷,人工智能技术又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不停迭代……未来对我们来说,就像是迷雾笼罩的黑夜,而我们则站在独木桥上,举目四顾,不知往哪儿走才能触摸到光亮。自由带给我们的“眩晕感”,从未像今天这般严重,每个人的焦虑指数都呈几何级别增长。

02 焦虑,或许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那么,面对这份渗入日常、无法完全消失的焦虑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 明白焦虑来自哪里

焦虑可能来源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能力和欲望的龃龉,也可能是崇尚优绩主义的社会给每个人施加的桎梏,以及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所带给人的迷茫。不论是哪一种,尝试对这份焦虑感抽丝剥茧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也能带给人意想不到的力量。

正如人类学家项飙教授所言 —— 面对大时代和宏大叙事带给人的无序感,要学会将其层层剥离,识别出其中的荒谬,并思考这种“宏大”与个人生活相关的部分,努力作出新的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后方”,定义自己生活的意义,从而不被时代和各种制度所裹挟。

2. 看见焦虑的积极意义

焦虑意味着有问题需要解决,更意味着你拥有选择的自由。而自由则意味着需要独自承担选择的责任,也承担起每个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因此,焦虑其实是在提醒你,你拥有向上的机会,也拥有丰富的可能性,而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鼓起勇气,承担起这份自由,作出你的选择。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觉醒的人,既不是在咖啡馆和公园盯着东西看的罗冈丹,也不是像汤姆・索亚粉刷篱笆一样假装快乐地把石头推上山的西西弗,而是一个有目的地去做事,而且对所做之事的意义充满信心的人,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图片

图片来源:《白日梦想家》

3. 把焦虑具体化,然后行动

《圆桌派》的嘉宾周轶君认为,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具体,意味着具体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而焦虑终究是一个非常虚幻的情绪。我们的脚踩到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焦虑自然会消失。当我们变得具体、有行动力时,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看见人生的实相,而不被虚幻的焦虑所迷惑,就像一点一点解开缠成一团的耳机线一样,最终你会发现,曾经你以为是迷雾一样的事物,是如此的明了、简单。

祝愿你在看清焦虑的真实面貌后,能与它握手言和。


长期处于焦虑的 9 个信号,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

阿发

2024 年 10 月 30 日 12:01 浙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是阿发第一次焦虑发作的一个月后。在这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焦虑躯体化”,直到我开始不受控制地生理性地吃不下东西、失眠、肌肉紧张到浑身酸痛连躺着都无法缓解。

我是学心理学出身的,也因此让我更早识别到那时的我 —— 正处于焦虑躯体化的状态下。我想把我了解到的焦虑躯体化画出来,帮助更多人理解我们的身体可能此刻正在经历什么。但不得不说,焦虑躯体化是个复杂的身体反应,它可能和我们的成长、长期压力、创伤事件经历等多种因素交融而发生的一种身体反应,并不存在“找到源头、解决焦虑”的方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当它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舒适的时候,就是该停下来好好看一看的时候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舒服点,不被那些身体上的不适所困扰。

以下两个问题是我觉得大家可能关心的:

➊ 怎么知道现在自己的身体不适是躯体化?

可以看看自己身体不适是不是总是发生在一些特定的生活事件之后,或者是伴发于一些隐隐的情绪或者压力之后。此外,排除身体的器质性问题,也就是去医院排除身体本身的问题以后,可能就是躯体化的表现,可以对应挂心理门诊咨询。

➋ 躯体化的反应如何缓解?

学会识别和放松。如果焦虑不影响思考或行动,但会感到轻微的不舒服(比如心跳加快、喉咙发紧),那么其实我们可以告诉身体,没关系的,我们是安全的,让它慢慢缓过来。如果焦虑带来的不适感让人觉得“快要超过承受极限”,为了预防继续恶化,请停下正在进行的活动,认真地做一些有助于高效放松身心的练习。如果焦虑带来的不舒服让人觉得不能承受,整个人被“淹没”,是我们真的需要一些外部支持的时候了,要及时去看医生。

最后,分享一个阿发自己尝试了非常好用的方法:运动,是缓解焦虑一个最及时有效的方法。


减少内耗,缓解焦虑,这 10 件小事真的有点用

丁若水

2024 年 09 月 29 日 09:00 浙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休假好像并不能完全让我们放松下来。在这个充满焦虑的年代:

  • 看着朋友圈已经开始旅游的人,会焦虑;
  • 早晨梳头看到满地的落发,会焦虑;
  • 看着手头未办待办的一堆事,会焦虑;
  • 一想到要回家见爸妈,会焦虑。

焦虑的表现和感受是复杂的:愤怒、失望、绝望、无力、沮丧甚至困惑……它们都在告诉我们的身体:我焦虑了,我很焦虑,我焦虑死了。持续的焦虑,会带来很强的内耗感:感觉自己不行了,脑子完全无法运转,吃不下睡不着 —— 每一种身体感受都似乎在把人拖下深渊。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如何面对“焦虑”这件事,文章有点长,可能需要花费你很长时间去消化,建议先收藏再阅读。

01 别慌,感到焦虑是正常的

面临潜在的危险或不安时,我们的神经会自动进入警觉状态:肾上腺素瞬间飙升,让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反应加快,为威胁到来时的“战斗或逃跑”做好准备。这就是焦虑。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焦虑时发生的身体反应,是在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提升身体技能。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焦虑背后的警示,只是深刻感受到了焦虑带来的不舒适,把它视作一种有害的、需要彻底避免或消除的情绪。而这种抵抗,会让大脑把焦虑感本身视作威胁,引发更多的焦虑和不适。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焦虑”而焦虑。当焦虑再次出现的时候,可以试着对自己说:没关系,我可以焦虑,虽然有点不舒服,但它是正常的。

02 告诉自己: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糟

我们的大脑像个喷泉,每时每刻都在生产各种各样的念头。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大脑的注意力是偏向的。它关注的那些想法,更可能不断讲述着“危险多么真实”或者“情况多么糟糕”。处于焦虑旋涡中的我们,会常常不假思索,把这些有偏差的想法,当作全部事实。下一次,当“完蛋了”“糟透了”或者“没救了”这些糟糕的想法再次出现的时候,不妨再多想一想:我的大脑正在播放具体什么想法 / 画面?更现实的情况是怎样?和我脑袋里想到的最糟糕的情况有多大的出入?我该怎么让自己全面和客观一些?

03 焦虑有分级,判断下自己的焦虑程度吧

焦虑是一种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焦虑本身没有对错,每个人感受到的也不同,我们更需要的是感受自己的状态,判断自己到了焦虑的什么程度,然后采取措施。如果总是无视焦虑引起的不适感,那积累下来最终会有一天爆发,让我们崩溃。

  • 无需在意的焦虑:如果焦虑带来的不舒服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到思考或行动,可以考虑休息 3~5 分钟,做一些放松的事。
  • 值得关注的焦虑:如果焦虑不影响思考或行动,但会感到轻微的不舒服(比如心跳加快、喉咙发紧),请专注于当下最重要的事,它将会自己慢慢平复。
  • 需要主动调节的焦虑:如果焦虑带来的不适感让人觉得“快要超过承受极限”,为了预防继续恶化,请停下正在进行的活动,认真地做一些有助于高效放松身心的练习。
  • 必须重视的焦虑:如果焦虑带来的不舒服让人觉得不能承受,整个人被“淹没”,请停下正在做的事,试着打断情绪(比如吹个冷风、冷水洗个脸、吃口柠檬等),然后用其他对你有效的方式调节放松。

回想一下,你最近一周有多少时间处在这些状态?如果超过一半的时间是第三、第四种体验,那么你的焦虑程度可能比较高,或许值得寻求专业帮助来调整一下了。

04 呼吸,深呼吸,呼~吸~

无论你处于哪种程度的焦虑,呼吸大法都能帮助缓解。焦虑伴随的生理反应,其实是肌肉紧张的结果,而平静呼吸是最简单的放松方式。请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每吸一次气数一个数。你可以跟着下面这个步骤,来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

轻轻闭上眼睛,把注意力聚焦在呼吸带来的身体感受上,仔细去体会:比如吸气的时候,气流滑过鼻翼,流入鼻道、咽喉,充盈肺部,胸廓逐渐扩张,感受腹部微微隆起;呼气的时候,腹部缓缓回落、胸廓收缩,湿热的气流涌出鼻道……你可能会时不时发现自己跑神了,这很正常,你只需要温柔地,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呼吸带来的身体感受上。不断专注地观察呼吸带来的身体感受,你会发现,专注于身体感受的时间逐渐延长,内心的躁动不安逐渐回落。

05 把“可以做的事”,写下来

焦虑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很多疑问:该怎么办呢?问题出在哪?该怎么根除它?疑问越多越焦虑,因为这些想法就是焦虑的一部分。疑问之外,很多人都没有去想过:此时此刻,我,能做点什么吗?其实,只要我们开始认真、确切地思考该怎么做,焦虑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平复。最简单的,不妨试着把“我现在可以做的事”一条一条写下来。即使面对的是暂时无法解决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事,也没关系。把这件令人焦虑的事写下来,同样可以缓解焦虑。没错,焦虑最怕的就是 —— 具体。试着让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变得具体吧。

图片

06 找到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

大部分人焦虑的,往往是不确定性和无法掌控的事。焦虑的对立面是平静,是掌控感、确定感和安全感。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基本事实是:这个世界上,我们能控制的,只有一部分的自己。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想法或对待我们的方式;也不能控制天气或庄稼收成;不能控制事情的走向或工资的涨幅。我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自己要作出怎样的决定、要不要采取什么行动。我们不能控制明天下不下雨,但可以在包里放把伞;我们不能控制老板发不发脾气,但可以用平和坚守的态度,降低自己受到的伤害。试着拿出一张纸,把它分成三个区域,分别写下“我可以控制的”“我可以影响的”和“我不能控制的”。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帮自己,在不确定的焦虑中,找到可以掌控的安全感。

图片

07 集中注意力,选一件事来做

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不舒服的感受上。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好像照到放大镜下,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容易让我们陷入“什么事都不想干”的状态。那就选一件事来做吧,就一件,再小也可以。当这件事开始启动,你会发现,即便感到非常不舒服,你仍可以决定自己要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 哪怕是盯着空中飘过的云,背十个单词,搭一个积木玩具……或许有人会说,那种不舒服会把注意力拉回焦虑中。这很正常,让注意力再次聚焦在要做的这一件事上吧。当我们不断轻柔地把注意力回归到事情上,就可以让专注的时间长一些再长一些,大脑对于“危险”的误判也将慢慢消减,最终重新平静下来。下次脑子里冒出“我什么也做不了”的想法时,试着问问自己:此时此刻,对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一次次把注意力投入这件事。当你开始专注,焦虑会自然烟消云散。

08 给自己布置一个小挑战,实现它

有时候,强烈的焦虑来自“我做不到”“这太难了”或者“我不会”之类的判断。这些判断可能是基于事实的,人总会遇到超越当前能力的挑战 ——“不会、做不到”可太正常了。但先别否认自己,试着在完全不会的基础上,迈出那么一小步。

下面这些方法或许有助于应对:

  • 拆分任务: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长度、任务步骤或工序来拆分任务,直到它小到你在心里对自己说“没问题,这个程度我可以做到”。
  • 一次只做一件事:暂时放下头脑中冒出来的更多待办事项,如果它们很重要但不需要现在就做,把它们写下来。
  • 从坚持十分钟开始:告诉自己“我只需要坚持十分钟”,如果可以坚持更久,自然地继续;如果十分钟到了坚持不下去,告诉自己“至少有一些进展”,不如歇五分钟再试一次。
  • 重新安排时间:如果你意识到自己需要额外的准备时间,把准备时间算进任务时间里去,给自己留出足够宽裕的时间。
  • 放弃完美主义:不断提醒自己放弃“必须完完整整地学下来”或“要彻底掌握”的念头。
  • 向对的人求助:去寻找愿意帮助你、且能够向你提供对口建议的人寻求帮助,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先找到一个可以帮你找到他的人 / 信息平台。

无论做到哪一件,都请为自己欢呼。

09 记住:焦虑,一定会过去的

持续性的焦虑,往往是因为我们反复核查焦虑有没有过去,这反而让我们陷入焦虑的恶性循环。焦虑其实是一种终会过去的感受,即便什么都不做也能过去,主动选择“不去解决它”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我现在感觉有些不舒服,但这种感觉并不危险,我不需要逃开,也不需要解决它,我可以温柔地允许它存在,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上,我的感受会逐渐好起来。

记住,任何情绪都会过去,焦虑也不例外。

10 让自己好好睡一觉吧

重启可以解决 90% 的问题,睡觉也是。焦虑的时候,体内激素在短时间内飙升至较高水平,激励大脑反应加快、肌肉力量增强、心血管运输加快……这些活动,都会消耗身体存储的能量。有消耗就要有恢复,越是焦虑,就越要重视睡眠质量。睡不好,身体疲惫,能力下降,我们将更难主动调节情绪。研究发现,一个晚上没睡好,可能让焦虑情绪上升 30%,而深度睡眠则是焦虑的天然药剂,可以降低焦虑水平。

也许躺到床上,焦虑依然会让人难以入睡,那不妨多暗示自己:

现在我需要休息了,这些事情我可以明天睡醒再想;特别重要害怕忘记的这几件事我可以写下来 / 记在手机上,明天一醒来我就认真思考它们。

以及,必要的话,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者找医生开点儿药吧。

希望重启后的你,又会是一个崭新的自己。


心大了,所有的事就都小了

央视新闻

2025 年 04 月 11 日 21:43 北京

我们的人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些话,初看时也许平平无奇,再读却感意味深长,最后刻进心里,内化成前行的力量。在这个人间四月天,最好的礼物,就是慢慢变好的自己。

小编送大家 25 句可以支撑人很久的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在春天启程的信心。

25 个可以支撑人很久的句子

01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

02 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迈出第一步。—— 马丁・路德・金

03 每当我遇到自己不敢直视的困难时,就会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是一个 80 岁的老人,为人生中曾放弃和逃避过的无数困难而懊悔不已,我会对自己说,能再年轻一次该有多好,然后我睁开眼睛:砰!我又年轻了一次!

04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

05 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06 你无法控制风的方向,但你可以调整帆的角度。

07 也许你感觉自己与周遭格格不入,但正是那些你一人度过的时光,让你变得越来越有意思。等有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生活大爆炸》

08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毛姆

09 你是一粒种子,埋得再深,也会破土而出,迎接阳光。

10 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冯骥才

11 想要看鲜花,脚下难免有坑洼,生活永远不会亏待你。我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个刹那,愿四月有耕耘,九月有惊讶。

12 生命是一场远行,不必急于抵达终点,重要的是路上的风景与心中的光。

13 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一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14 允许一切发生,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和接受。

15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16 你的身体远比你想象中更加爱你。当你溺水时,你的肺会压缩成一团,只为再给你输送一口氧气;当你失血过多时,你的心脏仍然会拼了命为你输血……它们从不曾嫌弃你,也从不会认为你无药可救。——@三七二十

17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岛上书店》

18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丰子恺

19 生活本来就是由一个接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组成的,如果它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它就不值得我们去体验。—— 艾默生

20 珍惜你的低谷,你会看到很多真相。时间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低谷期的苦难,就是为了积攒力量,哪怕是裂缝里透出的光,也要牢牢抓住,然后生出向死而生的勇气。

21 只有在我们醒着时,天才是真正的破晓。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 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

22 人生在世,委屈、烦难、辛酸,都是难免,重要的是你得翻过去,因为推开暗壁,对面总还有蓝天。——@伊北

23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人生的一切才真正开始。—— 纪伯伦

24 不要成为你过往的囚徒,它只是一节课,不是无期徒刑。

25 有很多时候,勇气不是从你的脑袋里生出,而是从你的脚下涌现。

生活不是风平浪静的小溪,它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只有可以鼓起勇气面对一切意外的人,才能收获成长。在低谷时,直视它,找到迷宫的解法,就能打开走出困境的道路。请努力遇见美好、成为美好吧!哪句话也曾给予你力量?来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文 / 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不要焦虑 2 小时和 8 公里以外的事

央视新闻

2025 年 04 月 16 日 21:52 北京

之前,有读者在《心大了,所有的事就都小了》这篇文章下对小编说,自己的生活仿佛没有容错率,总是活得很小心。

图片

也有人说,自己习惯性地担心很多事情,根本无法放松下来,一直在反复纠结内耗,活得很辛苦。确实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总是希望把将来的“隐患”消灭于当下,希望自己每件事都能做得完美,如果做不到就无法轻松快乐起来,无法享受生活……但事实上,这样的心态恰恰是我们好好生活的阻碍,就像一句话说的,“比困难更难逾越的,是我们面对困难时的焦虑情绪。”要知道,你的人生是旷野,“它不是一条狭窄的单行道,也不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旅程,人生的容错率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

说给焦虑时刻的 15 句话

01 不要焦虑 2 小时和 8 公里以外的事。把关注点拉回到当下,你会发现,眼前的小确幸足以慰藉心灵,而未来自会带着答案到来。

02 想多了都是问题,做多了才是答案。当你被焦虑裹挟,与其在原地内耗,不如迈出第一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行动,也能打破焦虑的枷锁。

03 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生活偶尔会出难题,但换个角度看,一切都只是小插曲。深呼吸,告诉自己,天大的事,睡一觉就好了。

04 一切都会慢慢变好。时间是最好的医生,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终会找到解法。

05 不知所措的时候,试试深呼吸吧。当焦虑感袭来,鼓起肚子,深吸一口气,让空气充满胸腔,感受身体的起伏,在一呼一吸间,平复内心的波澜。

06 再大的焦虑,也只是暂时的。它或许会遮挡你的视线,但不会永远停留。坚持前行,很快就能拨云见日,生活将重见明朗。

07 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你知道吗?过往的经历其实已经赋予你应对难题的能力,相信自己,你远比自己想象中强大。

08 别急,一步一步来。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看谁一开始冲得快,而是看谁能稳步跑到最后。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再远的路也能抵达终点。

09 别慌,快乐马上就来。生活是个循环,有烦恼就有快乐,没有麻烦会一直伴随你。保持乐观,下一个转角,说不定就能与快乐撞个满怀。

10 把目光收回来,专注当下。当你全身心投入此刻正在做的事,无论是读一本书、品一杯茶,还是散散步,跟朋友聊聊天,只要你把注意力转移出去,焦虑就会因失去关注而渐渐消散。

11 你所经历的压力,都将化为你成长的力量。压力是成长的催化剂,它能磨砺你的意志,挖掘你的潜力,让你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

12 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不必急于求成,给自己一些时间,生活自有它的节奏。

13 你就是你,不必迎合每一个人。先取悦自己,再去考虑他人。真实做自己,自会吸引与你同频的人。

14 给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给生活留白,放松身心,才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15 与焦虑和解。接纳自己当下的情绪,用轻松飘然的心态去面对,你会发现,焦虑并不可怕,它只是生活的小插曲。

文 / 央视新闻《夜读》


vi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