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化不是教育“军备竞赛”的根源

一胎化不是教育“军备竞赛”的根源

                                                                                   --批判性阅读:郑也夫先生的《中国教育病理》

        郑先生的《中国教育病理》这本书,很早就听说过,只是没有拜读。 这一周,参加一个教育讨论会,有朋友提到,回来就拜读了。

        阅读了郑也夫先生的《中国教育病理》一书,郑教授多个视角,大胆说出了中国教育的病因,语言犀利,论据详实。可以看出作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关切之情怀。书中分多个章节来讲述中国教育的问题,论述观点鲜明,表现出作者的知识渊博。作者提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的教育“军备竞赛”是计划生育的结果,一胎化是其根源。理由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子,都不敢放弃这一个孩子,让其上大学,如果不是一胎,像几十年前,一家多几个孩子的话,就可以举全家之力专心培养一个孩子上大学,其余的就不管了,打工挣钱去。

        我想说,一胎化不是教育军备竞赛的根源!

        首先,教育的“军备竞赛”本来就是一件大好事,是社会的进步,是国家政策给大多孩子上大学的机会,也是平等的机会,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人心所向,并不是什么教育的“军备竞赛”!

       其次,多胎化,所有孩子天生是平等的,人人均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前,多胎化,只一人上大学,根源是穷,都上的话,上不起培养不起,所以只有选择最有可能上大学的孩子来上了。再说,每年招生几十万人,都上的话,也没有学校收的。所以,多胎不是大学生少的根源!

       还有,回到现在,如果一胎是教育“军备竞赛”的根源的话,现在好多非一胎的家庭,也有所有孩子都上大学的,好多一胎家庭孩子,也有没有上大学的。如果就先生观点来论,一家多生几个孩子,让其中的一个孩子来上大学,从数量上来讲,家家庭数量是不变的,一家还是有一个孩子来上,还不排除,有条件的家庭,几个孩子都上了。因此,从数量上讲,一家多胎,大学生不会少的。

         适龄上学人数摆在在那里,到现在为止,“军备竞赛”这么多年,还没有让所有的高中生进入大学。你入口大了,进来的就多了,入口小了,进来的人就少了。所以,一胎化是教育军备竞赛之说是吐吐槽之语,并不值得推理和关心。

         我们应该关心的是,“教育军备竞赛”的竞赛规则。如何保证进来的人出来是有用的人,如何办好层次结构合理的教育,如何制定合理多元公平的考核录取制度等。我们要关心的是,社会的分配制度、用工制度、保障制度等制度的改革优化。我们要关心的是如何让工作无贵贱之分,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我们要关心的是,教育的长效发展,教育的行政化的去除,教育的质量提高。

         一胎也好,多胎也好,  人人均有教育的权利。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