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学生导师制工作总结

     “导师”是一个光荣的名字

                                           -- 2010级学生导师制工作总结

       2010年,源于学院“导师制”好制度,负责作为五个学生的大学导师,五个90后,他们是丽涓,嘉歆,香怡,晓辉,钟锐。四年挥手之间,如今年他们毕业了。那天中午,最后一次请他们吃饭后,和他们分手道别了。祝他们一路顺利,前程光明。

       虽然学院取消了这个制度,但我想还会在以后老师生涯中,有责任做这件事,因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回忆四年的时间,努力践行这个导师光荣名字职责,常常觉得责任重大,所以一直在做。

一  做过什么

      四年来,我记得的专门开会沟通过有14次,系办4次,主楼休息室1次,主楼206室1次,钟海楼4次,科技楼前台阶1次,图书馆前台阶1次,科技楼412室2次;家里团聚有8次, 6次包饺子,一次做饭,一次请大家吃华少快餐。虽然每次沟通的时间均不长,大约在30分钟,时期不一样,但总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大一阶段

       主要内容是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性讨论和告知。每一个同学的发展定位,特长确定。还记得,丽涓,香怡将英语作为自己特长来发展,嘉歆将管理作为自己特长方面,钟锐呢,则是想从网络程序设计方向来发挥,小辉则想从事营销什么的。

    2. 大二 阶段

       主要内容是,对前期学生生活总结,检查个人目标实现情况,了解生活学习困难等。

    3.大三大四

       大四大家都忙得很,沟通少些。主要内容是专业方向学习,能力培养,小团队组建,尝试写论文,大四毕业设计定题和方向等。

二 结论是不成功

     应该说,四年来(准确来说是三年半),人们交集较多,内容并不空洞,但结果并不理想。还有两名学生考试有作弊被抓,特长并没实现。毕业设计唯1人是优秀,3名中等,1人及格。所以总体有失败感。

  三 不成功原因

        不成功的原因倒底在哪?行动力和执行力是关键问题。

      1.每次讨论的问题,在后来实现问题上没有严格把握,跟踪进度不够,没有措施来保证完成。

       2.对于具体内容引导也不到位,比如写论文,没有给他们定一个题目和指导,任务空洞,空洞的任务等于零。

      3.个性激励不够,学习动机激励不够,只从道理上明理,没从内心本质激起共鸣,表面认同无力行动。

      4.任务时间节奏没把握好,没实现明确时间,时间定位抽象,让他们有拖拉的借口。

  四 认识和未来

      导师制度的实践,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见博文:“对本/专科生实施“导师负责制”的实践和思考”,导师是一个光荣的名字,当前的教育形势,导师制有需求和存在的必要。但做好要从多方面来努力。个人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修行,从理论知识到管理,教育理念等均要好好提高,从不足中不断成长,只有自己扎实的知识才能不负导师的个名字。并将努力实践导师制工作。未来将继续实践导师制度。

        “孩子们”我来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