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才是力量

1. 以前总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今天听了钱旭红院士的讲座之后,才体会到,知识只是学习的结果,是前人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而思维是创造新东西的这个过程,相当于授人以渔中的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中的鱼。知识的掌握在现在看来更多的是一个重复、无新的东西产生的体力劳动过程,而创造新事物的这个思维则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这里思维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总的来说就是思维=形象思维(想象力思维)+逻辑思维(形式)+系统性思维(格局)。

2. 本来在讲座最后是要提问一个问题的,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提,有点遗憾,后面需要及早大胆地提出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开始的时候没有想清楚问题的语言组织,后来经过思考后才将问题给提出来:记得之前某个名人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像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他们在提出新的理论的时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自己的数学功底,历史上也有一些物理学家由于数学的功底比较差,虽然提出了idea,但是最后没有给出数学形式上的表达,最后没能被别人所认可。在数学中同样存在想象性思维(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逻辑思维(公理化体系,定理以及推论),系统性思维(如控制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第一法和第二法),那么我的问题就是是不是学好数学就能拥有良好的思维了吗?如果只是学习数学不能培养良好的思维,那么还需要具体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

3. 在我认为,思维的连续性很重要,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思考,或者思考中经常被打断,那么就很难形成一个系统全面逻辑性强的训练过程,或者这个过程的效率比较低。

4. 钱院士提出的采用量子的思维看待整个世界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像量子理论中的薛定谔的猫,观测者与被观测者之间是存在关系的,世界=观测者+被观测者+相互关系,而以前人们在分析问题是总喜欢从主观和客观这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较少提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只有加上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才会更加全面。采用量子理论看待社会中的某个人的例子:社会中的每个人可能会有多个角色,可以看为被观测者,而作为观测者,在于这个被观测者进行互动时,首先是基于自己的身份来看待这个被观测者,例如,一个教师在学校被学生观测那么他就是老师,如果在家里被儿子女儿观测那么他可能就是爸爸。因此,对于不同的观测者,其所观察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是薛定谔的猫、测不准原理很像。

5. 大脑偷懒的7种姿势:a. 锚定效应(20vs.400),b. 一致性或典型性(Linda);c. 可得性(本科率);d. 框架效应(存活率vs.死亡率);e. 选择性呈现信息(抽烟与肺癌);f. 沉没成本(球票); g. 语言与情绪(战争宣传)。

6. 常见的四种逻辑谬误:前后矛盾,错误预设,不相关,不充分。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单向的因果关系很有可能是CASH;不靠谱理论+确认偏误=固执,寻早过于简单的解释这两个是因果关系推断中的坏习惯。

7. 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提出的六大技术:华为云CCE Turbo、华为云CloudIDE、华为云GaussDB、TICS可信智能计算服务、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计算基础软件持续创新等6大创新技术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