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练习之深度优先搜索——最大的湖

最大的湖

题目描述

 

运行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mp[102][102];
int sum,num;
int N,M,K;
int dfs(int x,int y )
{
	 if( mp[x][y] )
	 {
	 	mp[x][y]=0;
        sum++;
        dfs(x+1,y);
        dfs(x-1,y);
        dfs(x,y+1);
        dfs(x,y-1);
	 }
	 return 0;
}
int main()
{
	cin>>N>>M>>K;
	int x,y;
	for( int i=1;i<=K;i++ )
	{
			cin>>x>>y;
			mp[x][y]=1;
	}
	for( int i=1;i<=N;i++ )
	{
		for( int j=1;j<=M;j++ )
		{
				sum=0;
				dfs(i,j);
				num=max(num,sum);
			
		}
	}
   cout<<num;
	return 0;
}
代码思路
  1. 初始化
    • 定义了一个二维数组mp,用于表示网格的状态,其中1表示已占用或可达的位置,0表示空位置。
    • 定义了三个整数变量sumnumK,以及两个整数变量NM,分别用于表示当前连通块的大小、最大连通块的大小、已标记的位置数量、网格的行数和列数。
  2. 读取输入
    • 从标准输入读取网格的行数N、列数M和已占用位置的个数K
    • 使用循环读取K个已占用位置的坐标(x, y),并在mp数组中将其标记为1。
  3. DFS遍历
    • 使用了两层嵌套循环遍历整个网格的每一个位置(i, j)
    • 对于每一个位置(i, j),都重置sum为0,然后调用dfs函数来搜索以(i, j)为起点的连通块大小。
    • dfs函数递归地访问当前位置的上下左右四个相邻位置,如果相邻位置是已占用的(即mp[x][y]为1),则将其标记为已访问(即mp[x][y]设为0)并将sum加1。然后继续递归访问该相邻位置的相邻位置。
    • 在每次dfs调用结束后,使用max函数更新num为当前连通块大小sumnum中的较大值。
  4. 输出结果:在遍历完整个网格后,输出最大连通块的大小num

改进建议

问题
  1. 变量初始化num没有初始化为0,这可能会导致未定义的行为,因为num可能包含任意值。
  2. DFS逻辑:在dfs函数中,你递归地探索了当前位置的四个方向(上、下、左、右)。但是,你没有检查递归调用是否越界(即,是否仍然在网格内)。
  3. 不必要的重复计算:在main函数中,你使用了两层循环遍历整个网格,并对每个位置都调用dfs。但是,一旦你找到一个1并调用了dfs,你就不需要再次对同一个位置调用dfs,因为该位置及其连通块已经被标记为0了。
  4. 性能问题:由于上述不必要的重复计算,该代码的性能非常差。
改进方向
  1. 初始化变量:在main函数的开始处,将num初始化为0。
  2. 边界检查:在dfs函数中,添加边界检查以确保递归调用不会越界。
  3. 避免重复计算:在遍历网格时,只对值为1的位置调用dfs,并在调用后立即将其标记为已访问(例如,使用另一个布尔数组或将其值更改为一个特殊的“已访问”值)。
  4. 使用队列或栈进行BFS或DFS:虽然递归DFS在这里可以工作,但使用队列或栈可能会更清晰,并减少递归调用栈的深度。

改进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mp[102][102];  
bool visited[102][102]; // 用于标记已访问的位置  
int maxArea = 0;  
void dfs(int x, int y, int& area, int N, int M) {  
    if (x < 1 || x > N || y < 1 || y > M || !mp[x][y] || visited[x][y]) return;  
    visited[x][y] = true;  
    area++;  
    dfs(x+1, y, area, N, M);  
    dfs(x-1, y, area, N, M);  
    dfs(x, y+1, area, N, M);  
    dfs(x, y-1, area, N, M);  
}   
int main() {  
    int N, M, K;  
    cin >> N >> M >> K;  
    int x, y;  
    for (int i = 0; i < K; i++) {  
        cin >> x >> y;  
        mp[x][y] = true;  
    }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M; j++) {  
            if (mp[i][j] && !visited[i][j]) {  
                int area = 0;  
                dfs(i, j, area, N, M);  
                maxArea = max(maxArea, area);  
            }  
        }  
    }  
    cout << maxArea << endl;  
    return 0;  
}
代码思路
  1. 初始化
    • 声明了两个二维数组mpvisited,其中mp用于存储网格的初始状态(0表示空,1表示占用),visited用于标记在DFS过程中已经访问过的位置。
    • 声明了一个变量maxArea来记录找到的最大连通块的大小,并将其初始化为0。
  2. 读取输入
    • 从输入中读取网格的维度NM,以及占用位置的个数K
    • 对于每个占用位置,读取其坐标(x, y),并在mp数组中将其标记为1。
  3. DFS遍历
    • 使用两层循环遍历整个网格。
    • 对于每个位置(i, j),如果它是占用的(mp[i][j]为1)且尚未被访问过(visited[i][j]false),则调用DFS函数来搜索该位置所在的连通块。
    • 在DFS函数中,首先检查当前位置(x, y)是否在网格内、是否被占用且未被访问过。如果是,则将其标记为已访问,并将当前连通块的大小加1。
    • 然后,递归地调用DFS函数来搜索当前位置的上、下、左、右四个相邻位置。
    • 每次DFS调用结束后,更新maxArea为当前连通块大小和maxArea中的较大值。
  4. 输出结果:在遍历完整个网格后,输出找到的最大连通块的大小maxArea

注意点:改进代码为  AI优化原代码

  • 5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筱姌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