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无界,心无疆”,原本是形容人生的最高境界——说走就走,说爱就爱。然而,在很多人还在这个目标奋斗的时候,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近几年已经迈出了自己无限扩张步伐。带着无限的野心,百度、阿里巴巴、腾讯、360、小米等都在肆无忌惮地跨出原本的“地盘”,走向跨行业服务之路。不管是垂直整合抑或横向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5.86亿美元注资新浪微博、2.94亿美元入股高德、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腾讯4亿多美元注资搜狗、360向云端/移动互联网转移、小米打造自家的生态系统……可以看出来,多家互联网巨头都在跨越核心业务边界,不断扩张自己的业务范围。接下来,不妨就让我们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扩张之路进行点评,分析其扩张的各自原因,总结它们扩张的特点及通性。
阿里巴巴:下一盘席卷全局的棋
阿里巴巴近几年可谓风光无限,它做出的每一步动作几乎都出乎业界和大众的意料之外。这主要是因为它有着一位特立独行而又具有前瞻性、大局观的掌门人——马云。阿里巴巴原本的核心业务是电商,而在国内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中,阿里巴巴显而易见地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半垄断地位。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其他电商都是跟随阿里巴巴的脚步,亦步亦趋的进行学习。
但如 雨后 春笋般出现的对手,显然让阿里巴巴也坐不住了。因此它花费5.86亿美元注资新浪微博,希望凭借新浪微博数以的用户以及庞大的流量,结合自身的大数据优势,为自己的购物网站带来更多的人气和流量。从目前来看,已经初具成效,但能否值回票价,还得看接下来的发展。
除了电商领域,阿里巴巴越来越注意到扩张的重要性。在前两年,阿里巴巴为“迎合”呈爆发式增长的智能手机系统的“云”概念,推出了自己的“阿里云”。虽然阿里巴巴极力向市场推销自家的“云”产品,但从后续的市场反映看,“阿里云”无疑算不上成功。但阿里巴巴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这张牌,就在近段时间,“阿里云”改头换面,成为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阿里巴巴笼络了一大批硬件厂商、视频内容提供商,欲在急速发展的智能电视市场分一杯羹。
在互联网金融方面,阿里巴巴今年的表现无疑让人眼前一亮。基金类产品余额宝的推出聚集了众多小资产用户,积沙成塔,形成数百亿规模,让传统银行为之胆寒。阿里巴巴坐拥数以用户,又有着强大的大数据做支撑,此时它强势扩张金融版图,就是为了增加客户黏度,深度挖掘客户价值,更好地对旗下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马云在从阿里巴巴的最高职位退下来后,还马不停蹄地跑遍全国,想要建立全国的物流骨干网,极力解决严重拖累国内经济发展的物流因素。
此外,阿里巴巴还以2.94亿美元入股高德。之所以入股高德,就是因为阿里巴巴想从线上走向线下,发展与本地生活相关的业务,打通O2O环节。
从上面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野心之大——几乎没有它不涉足的方面。虽然铺开的摊子比较大,但阿里巴巴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只要不发生根本方向性错误,即使有些许失误,也不会伤筋动骨。反而会让其总结经验,更好地将自己的版图进行扩张。
百度:一口气吃成“胖子”的大气
百度作为以搜索为核心业务的互联网巨头,其搜索业务一直是其引以为荣又能大肆捞金的金字招牌。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单凭搜索引擎就想称霸天下已经绝不可能——搜索引擎已经不再是用户迈向网络世界的唯一的入口。因此,近些年来百度也是动作不断,其中很多大手笔更是让业界和围观群众瞠目结舌。
类似百度贴吧、百度百科、百科知道、百度文库这类高人气而又几乎全凭用户积极性来生产内容的产品就是百度初期扩张版图的一种思路。将这些产品作为搜索引擎的一种延伸,作为其附加产品。从目前来看,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这些产品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聚拢了一定的人气。
但显然仅仅围绕着搜索引擎还远远不够,因此百度开始尝试多方出击。作为一家以搜索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谷歌自然是其学习对象。因此百度尝试学习谷歌制作自家的百度手机、百度智能手机系统。但原本雄心勃勃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最后却折戟沉沙,弄得灰头土脸,市场根本不买它的帐,百度的行为看起来更像是“玩票”性质。
既然在智能手机系统和终端市场没有取得较大进展,百度就将目光转向了移动应用分发市场。但原本在移动端已经落后于人,几乎没有什么亮眼建树的百度要想迅速上位,取得成功,就必须有非常手段。于是,震惊业界的19亿美元收购91这项交易就此诞生。目前凭借旗下的百度助手、91助手、安卓市场等平台,百度总算在移动互联网有了一席之地,但远远还未达到垄断地位。从这方面来看,这19亿美元花的有点冤枉。
百度还财大气粗的以3.7亿美元收购PPS,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版图——开始正式在视频领域发力。再加上新发布的百度影棒等产品,也许再给于百度点时间,它就能在视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近几年百度在电商领域推出了百度有啊,最后却惨淡收场,让人不胜唏嘘。也曾在IM、社交、招聘等领域进行了试探,但大多数都并未取得成功。让人搞不懂百度究竟是怎么了……
但不管如何,百度在近段时间利用自己现金流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地在扩张自己的版图,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到多个领域,力图在保证搜索业务的同时,转型成为综合性的互联网公司。虽然这其中有许多失败的案例,也有“冤大头”的时候,但不变既亡,百度扩张版图也是情非得已。反正家大业大,随便怎么折腾都能活得很滋润。
腾讯: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对于腾讯来说,也许是众多互联网企业中,涉足领域最多的一家。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就没有它不干的事,甚至很多人都认为腾讯是“拿来主义”的最好奉行者。但不可否认的是,“企鹅帝国”之所以能够建立,就是因为它在各个领域都插一脚,其中也不乏各个领域的重磅产品。
腾讯最初以“QQ”这IM聊天工具起家,而随后陆续推出的产品据传言已经超过1000个!虽然具体数量尚不清楚——没人去花费那个时间和精力去统计,庞大的数量让腾讯的产品渗透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腾讯的扩张很难用某些特定产品去论证,因为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腾讯最擅长的就是利用QQ这款具有强势黏性的社交应用,去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而且这扩张力量始终保持强大力量。几乎没有谁能够应对——除了腾讯拍拍在淘宝前栽了个大跟头。
如果非得找出最能代表腾讯扩张路线的产品,那就非微信莫属。在微信前面,已经有米聊等类似的产品。但微信硬是凭借其原本的用户黏性,以超高速度发展,目前拥有数亿用户,一跃成为国内移动端的社交霸主。而自更新5.0版本后,微信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涉足支付、银行、线下等多方面业务,是腾讯做成功的扩张产品。
腾讯的扩张方式都有迹可循,但对手就是阻挡不住。而腾讯也凭借自己的优势,扩张的步伐从未停止,最终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格局。
扩张:不被落下的唯一出路
以国内互联网最大的巨头“BAT”为代表,其他互联网企业也都在走着跨界整合的路子。这是因为它们都在某一个领域做到了顶点,迫切的需要新的增长点。即使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中遇到些许挫折,也在它们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无损大局。可以说,扩张的游戏谁都可以来参一脚——只要有承受不成功还能继续存活下去的实力。因此,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扩张可以用乱套来形容,谁都想在对手的领域里分一杯羹。
此外,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都将手伸向其他领域的现在,要想不被落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扩张。作为高新科技的代表,互联网企业自然深谙其中之道,为了不落后,不“挨打”,只能不断向前,将自己的版图扩张到各个领域。(科幻星系/文)
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5.86亿美元注资新浪微博、2.94亿美元入股高德、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腾讯4亿多美元注资搜狗、360向云端/移动互联网转移、小米打造自家的生态系统……可以看出来,多家互联网巨头都在跨越核心业务边界,不断扩张自己的业务范围。接下来,不妨就让我们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扩张之路进行点评,分析其扩张的各自原因,总结它们扩张的特点及通性。
阿里巴巴:下一盘席卷全局的棋
阿里巴巴近几年可谓风光无限,它做出的每一步动作几乎都出乎业界和大众的意料之外。这主要是因为它有着一位特立独行而又具有前瞻性、大局观的掌门人——马云。阿里巴巴原本的核心业务是电商,而在国内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中,阿里巴巴显而易见地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半垄断地位。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其他电商都是跟随阿里巴巴的脚步,亦步亦趋的进行学习。
但如 雨后 春笋般出现的对手,显然让阿里巴巴也坐不住了。因此它花费5.86亿美元注资新浪微博,希望凭借新浪微博数以的用户以及庞大的流量,结合自身的大数据优势,为自己的购物网站带来更多的人气和流量。从目前来看,已经初具成效,但能否值回票价,还得看接下来的发展。
除了电商领域,阿里巴巴越来越注意到扩张的重要性。在前两年,阿里巴巴为“迎合”呈爆发式增长的智能手机系统的“云”概念,推出了自己的“阿里云”。虽然阿里巴巴极力向市场推销自家的“云”产品,但从后续的市场反映看,“阿里云”无疑算不上成功。但阿里巴巴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这张牌,就在近段时间,“阿里云”改头换面,成为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阿里巴巴笼络了一大批硬件厂商、视频内容提供商,欲在急速发展的智能电视市场分一杯羹。
在互联网金融方面,阿里巴巴今年的表现无疑让人眼前一亮。基金类产品余额宝的推出聚集了众多小资产用户,积沙成塔,形成数百亿规模,让传统银行为之胆寒。阿里巴巴坐拥数以用户,又有着强大的大数据做支撑,此时它强势扩张金融版图,就是为了增加客户黏度,深度挖掘客户价值,更好地对旗下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马云在从阿里巴巴的最高职位退下来后,还马不停蹄地跑遍全国,想要建立全国的物流骨干网,极力解决严重拖累国内经济发展的物流因素。
此外,阿里巴巴还以2.94亿美元入股高德。之所以入股高德,就是因为阿里巴巴想从线上走向线下,发展与本地生活相关的业务,打通O2O环节。
从上面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野心之大——几乎没有它不涉足的方面。虽然铺开的摊子比较大,但阿里巴巴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只要不发生根本方向性错误,即使有些许失误,也不会伤筋动骨。反而会让其总结经验,更好地将自己的版图进行扩张。
百度:一口气吃成“胖子”的大气
百度作为以搜索为核心业务的互联网巨头,其搜索业务一直是其引以为荣又能大肆捞金的金字招牌。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单凭搜索引擎就想称霸天下已经绝不可能——搜索引擎已经不再是用户迈向网络世界的唯一的入口。因此,近些年来百度也是动作不断,其中很多大手笔更是让业界和围观群众瞠目结舌。
类似百度贴吧、百度百科、百科知道、百度文库这类高人气而又几乎全凭用户积极性来生产内容的产品就是百度初期扩张版图的一种思路。将这些产品作为搜索引擎的一种延伸,作为其附加产品。从目前来看,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这些产品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聚拢了一定的人气。
但显然仅仅围绕着搜索引擎还远远不够,因此百度开始尝试多方出击。作为一家以搜索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谷歌自然是其学习对象。因此百度尝试学习谷歌制作自家的百度手机、百度智能手机系统。但原本雄心勃勃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最后却折戟沉沙,弄得灰头土脸,市场根本不买它的帐,百度的行为看起来更像是“玩票”性质。
既然在智能手机系统和终端市场没有取得较大进展,百度就将目光转向了移动应用分发市场。但原本在移动端已经落后于人,几乎没有什么亮眼建树的百度要想迅速上位,取得成功,就必须有非常手段。于是,震惊业界的19亿美元收购91这项交易就此诞生。目前凭借旗下的百度助手、91助手、安卓市场等平台,百度总算在移动互联网有了一席之地,但远远还未达到垄断地位。从这方面来看,这19亿美元花的有点冤枉。
百度还财大气粗的以3.7亿美元收购PPS,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版图——开始正式在视频领域发力。再加上新发布的百度影棒等产品,也许再给于百度点时间,它就能在视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近几年百度在电商领域推出了百度有啊,最后却惨淡收场,让人不胜唏嘘。也曾在IM、社交、招聘等领域进行了试探,但大多数都并未取得成功。让人搞不懂百度究竟是怎么了……
但不管如何,百度在近段时间利用自己现金流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地在扩张自己的版图,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到多个领域,力图在保证搜索业务的同时,转型成为综合性的互联网公司。虽然这其中有许多失败的案例,也有“冤大头”的时候,但不变既亡,百度扩张版图也是情非得已。反正家大业大,随便怎么折腾都能活得很滋润。
腾讯: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对于腾讯来说,也许是众多互联网企业中,涉足领域最多的一家。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就没有它不干的事,甚至很多人都认为腾讯是“拿来主义”的最好奉行者。但不可否认的是,“企鹅帝国”之所以能够建立,就是因为它在各个领域都插一脚,其中也不乏各个领域的重磅产品。
腾讯最初以“QQ”这IM聊天工具起家,而随后陆续推出的产品据传言已经超过1000个!虽然具体数量尚不清楚——没人去花费那个时间和精力去统计,庞大的数量让腾讯的产品渗透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腾讯的扩张很难用某些特定产品去论证,因为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腾讯最擅长的就是利用QQ这款具有强势黏性的社交应用,去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而且这扩张力量始终保持强大力量。几乎没有谁能够应对——除了腾讯拍拍在淘宝前栽了个大跟头。
如果非得找出最能代表腾讯扩张路线的产品,那就非微信莫属。在微信前面,已经有米聊等类似的产品。但微信硬是凭借其原本的用户黏性,以超高速度发展,目前拥有数亿用户,一跃成为国内移动端的社交霸主。而自更新5.0版本后,微信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涉足支付、银行、线下等多方面业务,是腾讯做成功的扩张产品。
腾讯的扩张方式都有迹可循,但对手就是阻挡不住。而腾讯也凭借自己的优势,扩张的步伐从未停止,最终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格局。
扩张:不被落下的唯一出路
以国内互联网最大的巨头“BAT”为代表,其他互联网企业也都在走着跨界整合的路子。这是因为它们都在某一个领域做到了顶点,迫切的需要新的增长点。即使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中遇到些许挫折,也在它们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无损大局。可以说,扩张的游戏谁都可以来参一脚——只要有承受不成功还能继续存活下去的实力。因此,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扩张可以用乱套来形容,谁都想在对手的领域里分一杯羹。
此外,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都将手伸向其他领域的现在,要想不被落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扩张。作为高新科技的代表,互联网企业自然深谙其中之道,为了不落后,不“挨打”,只能不断向前,将自己的版图扩张到各个领域。(科幻星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