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进程的概念和进程的状态

一 、进程概念

第一个被创造出来的进程是0号进程,这个进程在操作系统层面是不可见的,但它存在着。0号进程完成了操作系统的功能加载与初期设定,然后它创造了1号进程(init)。1号进程是管理整个操作系统的,所以在用pstree查看进程树可知,1号进程位于树根。再之后,系统的很多管理程序都以进程身份被1号进程创造出来,还创造了与人类沟通的桥梁——shell。从那之后,人类可以跟操作系统进行交流,可以编写程序,可以执行任务。。。
而这一切,都是基于进程的。每一个任务(进程)被创建时,系统会为他分配存储空间等必要资源,然后在内核管理区为该进程创建管理节点,以便后来控制和调度该任务的执行。

进程真正进入执行阶段,还需要获得CPU的使用权,这一切都是操作系统掌管着,也就是所谓的调度,在各种条件满足(资源与CPU使用权均获得)的情况下,启动进程的执行过程。
除CPU而外,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就是存储器了,系统会为每个进程分配独有的存储空间,当然包括它特别需要的别的资源,比如写入时外部设备是可使用状态等等。有了上面的引入,我们可以对进程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进程,是计算机中的程序关于某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是操作系统结构的基础。它的执行需要系统分配资源创建实体之后,才能进行。
随着技术发展,在执行一些细小任务时,本身无需分配单独资源时(多个任务共享同一组资源即可,比如所有子进程共享父进程的资源),进程的实现机制依然会繁琐的将资源分割,这样造成浪费,而且还消耗时间。后来就有了专门的多任务技术被创造出来——线程。
线程的特点:就是在不需要独立资源的情况下就可以运行。如此一来会极大节省资源开销,以及处理时间。一个进程下面至少包含一个线程,当然也可以创建多个线程。所有的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

Linux内核通过一个被称为进程描述符的task_struct结构体来管理进程,这个结构体包含了一个进程所需的所有信息。它定义在linux-2.6.38.8/include/linux/sched.h文件中。

Linux进程结构:
可由三部分组成: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也就是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PCB(Process Control Block)组成。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识,系统通过PCB的存在而感知进程的存在。

查看进程
输入ps -ef 指令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ID(进程的 ID 号)
系统为每个用户都分配了用于标识其身份的 ID 号(UID)。同样地,进程也有这样一个 ID 号,被称作 PID。

PPID(父进程的 PID)
在 Linux 中,所有的进程都必须由另一个进程创建(除了在系统引导时,由内核自主创建并安装的那几个进程)。当一个进程被创建时,创建它的那个进程被称作父进程,而这个进程则相应地被称作子进程。

注意在以上的叙述中,多次用到了“创建”这个词,这是出于表述和理解上的方便,事实上,在 Linux 中进程是不能被“凭空”创建的,换句话说,Linux 没有提供一种系统调用让应用程序“创建”一个进程,应用程序只能通过克隆自己来产生新进程。

UID(真实用户ID)和EUID(有效用户ID)
只有进程的创建者和 root 用户才有权利对该进程进行操作,因此记录一个进程的创建者(也就是属主)就显得非常必要。进程的 UID 就是其创建者的用户 ID 号,用于标识进程的属主。

除此之外,Linux 还为进程保存了一个“有效用户 ID 号”,被称作 EUID。这个特殊的 UID 号用来确定进程对某些资源和文件的访问权限。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进程的 UID 和 EUID 是一样的,除了著名的 setuid 程序。

那么,什么是 setuid 程序呢?前面讲了 passwd 命令,这个命令允许用户修改自己的登录口令。但读者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密码保存在 /etc/shadow 文件中,这个文件对普通用户是不可读的,那么用户为什么能够通过修改 shadow 文件来修改自己的口令呢?

这就是 setuid 的妙处了,通过使 passwd 在执行阶段具有文件所有者(也就是 root)的权限,让用户临时有了修改 shadow 文件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是受到限制的)。因此,passwd 就是一个典型的 setuid 程序,其 UID 是当前执行这个命令的用户 ID,而 EUID 则是 root 用户的 ID(也就是 0)。

GID(真实组ID)和 EGID(有效组ID)
类似地,进程的 GID 是其创建者所属组的 ID 号。对应于 EUID,进程同样拥有一个 EGID 号,可以通过 setgid 程序来设置。坦率地讲,进程的 GID 号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一个进程可以同时属于多个组,如果要考虑权限的话,那么 UID 就足够了。相比较而言,EGID 在确定访问权限方面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当然,进程的 GID 号也不是一无是处。当进程需要创建一个新文件的时候,这个文件将采用该进程的 GID。

进程的谦让度和优先级
修改进程的谦让度可以使用 nice 和 renice 命令:
一开始运行程序就立即给予一个特定的 nice 值:用 nice 命令;
调整某个已经存在的 PID 的 nice 值:用 renice 命令。

二、进程的状态

linu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用户的多个程序,就必然会产生很多的进程,而每个进程会有不同的状态。

Linux进程状态:R (TASK_RUNNING),可执行状态。

只有在该状态的进程才可能在CPU上运行。而同一时刻可能有多个进程处于可执行状态,这些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进程控制块)被放入对应CPU的可执行队列中(一个进程最多只能出现在一个CPU的可执行队列中)。进程调度器的任务就是从各个CPU的可执行队列中分别选择一个进程在该CPU上运行。

很多操作系统教科书将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定义为RUNNING状态、而将可执行但是尚未被调度执行的进程定义为READY状态,这两种状态在linux下统一为 TASK_RUNNING状态。

Linux进程状态:S (TASK_INTERRUPTIBLE),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处于这个状态的进程因为等待某某事件的发生(比如等待socket连接、等待信号量),而被挂起。这些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被放入对应事件的等待队列中。当这些事件发生时(由外部中断触发、或由其他进程触发),对应的等待队列中的一个或多个进程将被唤醒。

通过ps命令我们会看到,一般情况下,进程列表中的绝大多数进程都处于TASK_INTERRUPTIBLE状态(除非机器的负载很高)。毕竟CPU就这么一两个,进程动辄几十上百个,如果不是绝大多数进程都在睡眠,CPU又怎么响应得过来。

Linux进程状态:D (TASK_UNINTERRUPTIBLE),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与TASK_INTERRUPTIBLE状态类似,进程处于睡眠状态,但是此刻进程是不可中断的。不可中断,指的并不是CPU不响应外部硬件的中断,而是指进程不响应异步信号。
绝大多数情况下,进程处在睡眠状态时,总是应该能够响应异步信号的。否则你将惊奇的发现,kill -9竟然杀不死一个正在睡眠的进程了!于是我们也很好理解,为什么ps命令看到的进程几乎不会出现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而总是TASK_INTERRUPTIBLE状态。

而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内核的某些处理流程是不能被打断的。如果响应异步信号,程序的执行流程中就会被插入一段用于处理异步信号的流程(这个插入的流程可能只存在于内核态,也可能延伸到用户态),于是原有的流程就被中断了。(参见《linux内核异步中断浅析》)
在进程对某些硬件进行操作时(比如进程调用read系统调用对某个设备文件进行读操作,而read系统调用最终执行到对应设备驱动的代码,并与对应的物理设备进行交互),可能需要使用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对进程进行保护,以避免进程与设备交互的过程被打断,造成设备陷入不可控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的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总是非常短暂的,通过ps命令基本上不可能捕捉到。

linux系统中也存在容易捕捉的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执行vfork系统调用后,父进程将进入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直到子进程调用exit或exec(参见《神奇的vfork》)。
通过下面的代码就能得到处于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的进程:

#include   void main() {  if (!vfork()) sleep(100);  } 

编译运行,然后ps一下:

kouu@kouu-one:~/test$ ps -ax | grep a\.out  4371 pts/0    D+     0:00 ./a.out  4372 pts/0    S+     0:00 ./a.out  4374 pts/1    S+     0:00 grep a.out 

然后我们可以试验一下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的威力。不管kill还是kill -9,这个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的父进程依然屹立不倒。

上面我们介绍了Linux进程的R、S、D三种状态,这里接着上面的文章介绍另外三个状态。

Linux进程状态:T (TASK_STOPPED or TASK_TRACED),暂停状态或跟踪状态。

向进程发送一个SIGSTOP信号,它就会因响应该信号而进入TASK_STOPPED状态(除非该进程本身处于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而不响应信号)。(SIGSTOP与SIGKILL信号一样,是非常强制的。不允许用户进程通过signal系列的系统调用重新设置对应的信号处理函数。)
向进程发送一个SIGCONT信号,可以让其从TASK_STOPPED状态恢复到TASK_RUNNING状态。

当进程正在被跟踪时,它处于TASK_TRACED这个特殊的状态。“正在被跟踪”指的是进程暂停下来,等待跟踪它的进程对它进行操作。比如在gdb中对被跟踪的进程下一个断点,进程在断点处停下来的时候就处于TASK_TRACED状态。而在其他时候,被跟踪的进程还是处于前面提到的那些状态。

对于进程本身来说,TASK_STOPPED和TASK_TRACED状态很类似,都是表示进程暂停下来。
而TASK_TRACED状态相当于在TASK_STOPPED之上多了一层保护,处于TASK_TRACED状态的进程不能响应SIGCONT信号而被唤醒。只能等到调试进程通过ptrace系统调用执行PTRACE_CONT、PTRACE_DETACH等操作(通过ptrace系统调用的参数指定操作),或调试进程退出,被调试的进程才能恢复TASK_RUNNING状态。

Linux进程状态:Z (TASK_DEAD - EXIT_ZOMBIE),退出状态,进程成为僵尸进程。

进程在退出的过程中,处于TASK_DEAD状态。

在这个退出过程中,进程占有的所有资源将被回收,除了task_struct结构(以及少数资源)以外。于是进程就只剩下task_struct这么个空壳,故称为僵尸。
之所以保留task_struct,是因为task_struct里面保存了进程的退出码、以及一些统计信息。而其父进程很可能会关心这些信息。比如在shell中,$?变量就保存了最后一个退出的前台进程的退出码,而这个退出码往往被作为if语句的判断条件。
当然,内核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保存在别的地方,而将task_struct结构释放掉,以节省一些空间。但是使用task_struct结构更为方便,因为在内核中已经建立了从pid到task_struct查找关系,还有进程间的父子关系。释放掉task_struct,则需要建立一些新的数据结构,以便让父进程找到它的子进程的退出信息。

父进程可以通过wait系列的系统调用(如wait4、waitid)来等待某个或某些子进程的退出,并获取它的退出信息。然后wait系列的系统调用会顺便将子进程的尸体(task_struct)也释放掉。
子进程在退出的过程中,内核会给其父进程发送一个信号,通知父进程来“收尸”。这个信号默认是SIGCHLD,但是在通过clone系统调用创建子进程时,可以设置这个信号。

通过下面的代码能够制造一个EXIT_ZOMBIE状态的进程:

#include   void main() {  if (fork())  while(1) sleep(100);  } 

编译运行,然后ps一下:

kouu@kouu-one:~/test$ ps -ax | grep a\.out  10410 pts/0    S+     0:00 ./a.out  10411 pts/0    Z+     0:00 [a.out]   10413 pts/1    S+     0:00 grep a.out 

只要父进程不退出,这个僵尸状态的子进程就一直存在。那么如果父进程退出了呢,谁又来给子进程“收尸”?
当进程退出的时候,会将它的所有子进程都托管给别的进程(使之成为别的进程的子进程)。托管给谁呢?可能是退出进程所在进程组的下一个进程(如果存在的话),或者是1号进程。所以每个进程、每时每刻都有父进程存在。除非它是1号进程。

1号进程,pid为1的进程,又称init进程。
linux系统启动后,第一个被创建的用户态进程就是init进程。它有两项使命:
1.执行系统初始化脚本,创建一系列的进程(它们都是init进程的子孙);
2.在一个死循环中等待其子进程的退出事件,并调用waitid系统调用来完成“收尸”工作;
init进程不会被暂停、也不会被杀死(这是由内核来保证的)。它在等待子进程退出的过程中处于TASK_INTERRUPTIBLE状态,“收尸”过程中则处于TASK_RUNNING状态。

Linux进程状态:X (TASK_DEAD - EXIT_DEAD),退出状态,进程即将被销毁。

而进程在退出过程中也可能不会保留它的task_struct。比如这个进程是多线程程序中被detach过的进程(进程?线程?参见《linux线程浅析》)。或者父进程通过设置SIGCHLD信号的handler为SIG_IGN,显式的忽略了SIGCHLD信号。(这是posix的规定,尽管子进程的退出信号可以被设置为SIGCHLD以外的其他信号。)
此时,进程将被置于EXIT_DEAD退出状态,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代码立即就会将该进程彻底释放。所以EXIT_DEAD状态是非常短暂的,几乎不可能通过ps命令捕捉到。

进程的初始状态

进程是通过fork系列的系统调用(fork、clone、vfork)来创建的,内核(或内核模块)也可以通过kernel_thread函数创建内核进程。这些创建子进程的函数本质上都完成了相同的功能——将调用进程复制一份,得到子进程。(可以通过选项参数来决定各种资源是共享、还是私有。)
那么既然调用进程处于TASK_RUNNING状态(否则,它若不是正在运行,又怎么进行调用?),则子进程默认也处于TASK_RUNNING状态。
另外,在系统调用调用clone和内核函数kernel_thread也接受CLONE_STOPPED选项,从而将子进程的初始状态置为 TASK_STOPPED。

进程状态变迁

进程自创建以后,状态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直到进程退出。而尽管进程状态有好几种,但是进程状态的变迁却只有两个方向——从TASK_RUNNING状态变为非TASK_RUNNING状态、或者从非TASK_RUNNING状态变为TASK_RUNNING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给一个TASK_INTERRUPTIBLE状态的进程发送SIGKILL信号,这个进程将先被唤醒(进入TASK_RUNNING状态),然后再响应SIGKILL信号而退出(变为TASK_DEAD状态)。并不会从TASK_INTERRUPTIBLE状态直接退出。

进程从非TASK_RUNNING状态变为TASK_RUNNING状态,是由别的进程(也可能是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唤醒操作来实现的。执行唤醒的进程设置被唤醒进程的状态为TASK_RUNNING,然后将其task_struct结构加入到某个CPU的可执行队列中。于是被唤醒的进程将有机会被调度执行。

而进程从TASK_RUNNING状态变为非TASK_RUNNING状态,则有两种途径:
1.响应信号而进入TASK_STOPED状态、或TASK_DEAD状态;
2.执行系统调用主动进入TASK_INTERRUPTIBLE状态(如nanosleep系统调用)、或TASK_DEAD状态(如exit系统调用);或由于执行系统调用需要的资源得不到满足,而进入TASK_INTERRUPTIBLE状态或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如select系统调用)。
 显然,这两种情况都只能发生在进程正在CPU上执行的情况下。

具体查看的话

用ps aux | less

R 正在运行,或在队列中的进程
S 处于休眠状态
T 停止或被追踪
Z 僵尸进程
W 进入内存交换(从内核2.6开始无效)
X 死掉的进程

<    高优先级
N    低优先级
L    有些页被锁进内存
s    包含子进程
+    位于后台的进程组;
l    多线程,克隆线程  multi-threaded (using CLONE_THREAD, like NPTL pthreads d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