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电池内阻?
锂电池的内阻指的是电池内部电阻,这由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性质、电池的结构以及制造工艺等因素决定。
二、内阻计算方法
常见的内阻计算方法有直流测量法、交流测量法。
直流测量法:测量精度高能达到0.1%、需要大电流放电,只适合大容量电池。
交流测量法:测量精度误差一般在1%~2%,测量时间短(100ms),能测所有电池内阻。
工商业储能中常用的电芯容量为280Ah和314Ah,因此储能BMS中电池内阻计算基本都是采用直流放电法测量。
1.直流放电法
(1)放电末端启动内阻测量。
直流放电法计算电池内阻之所以要在放电末端进行,是因为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其内阻会随着放电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放电初始化阶段,电池的电压和容量的影响较大,内阻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到了放电末端,电池的电压开始迅速下降,这时候内阻的增大对电压下降的影响变得非常显著,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电池的内阻。此外,放电末端时电池的化学活性较低,内阻相对稳定,便于进行准确测量。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通常放电保护电压2.8V,因此可以在单体平均电压3.0V左右,恒流40-80A放电,开始测量电池内阻。
直流放电法中,电池内阻恒流放电之所以采用40-80A的电流,主要是为了确保放电过程中电流足够大,以便在电池电压下降时仍然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来测量电池的内阻。在这个电流范围内,放电电流不会急剧增加,这样就能够获得较为稳定和准确的内阻测试结果。此外,这个电流范围对于大多数电池来说是安全可接受的,可以避免因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池。
工商业储能中常用的电芯容量为280Ah和314Ah,行业内常见的放电电流为0.25C、0.5C,
0.25C刚好能满足恒流40-80A放电的要求。
(2)记录短时间内电池恒流放电的压降;
记录放电前所有电芯的开路电压U1、短时间恒流放电(5s)后各电芯电压U2,放电电流 I 。
(3)内阻计算
计算公式:内阻R = (U1 - U2)/ I;
内阻计算对放电电流以及电芯电压大小都有要求,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可能在放电末端有限流的保护策略并不一定满足内阻计算的条件,因此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增加电流数据的录波,判断其是否满足内阻计算的电流大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