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人玩郵票,有的人收碎磁片,有的人愛打球,有的人好聽戲,好拉拉小提琴或者胡琴。有的人就不該逛逛書攤嗎?夕陽西下,微颸吹衣,訪得久覓方得之書,挾之而歸,是人生一樂也!」
鄭振鐸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壇上頗具影響、輝映時代的文化大家,在文學研究、文化創作、文學翻譯、文物品鑒、組織開展文化運動等方面,建樹甚多,厥功至偉。其傾力所著之《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等皇皇巨著,既具有學術研究之開創之功,且影響至今,沾溉當代。作為一位慧眼獨具的知名學者,僅以其訪書、購書、淘書、藏書、鑒書之非凡閱歷,亦足以垂範後人。當時,抗戰軍興,艱苦卓絕,烽煙薰人,狼彘遍地,先生與諸多富有良知與正義感的文化學人一樣,或避居滬上,或往返各地,奔走呼號,救亡圖存。然而,作為一名摯愛傳統文化的學者,則稍有閒暇,生活中略得片刻安寧,甚至於戰禍綿延之罅隙間,亦不失讀書人的本真底色,以訪書、淘書、讀書為務,並將其過程與感悟逐一記下,取名《劫中得書記》,刊發於當時開明書店所編輯發行的《文學集林》中,獲得了時人的交口贊譽,影響甚為廣泛,被譽為漫漫長夜裡的一點溫馨的漁火,是照亮讀者心頭的希望之光。當時,便有許多文化人渴求得到該書之單行本,據著者自述,開明書店也確實已將其排印成書,並打好了紙型,但不知何故,終沒有開機印刷,直至解放後才由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印行,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摘錄一節文字:
余有志於編刊明曲,獲此,得助不少。初,余於課余偶過中國書店,遇(金)性堯,立談甚久。夜色蒼茫,燈火逐漸四現,正欲歸去,抱經堂主人朱瑞祥忽攜數冊破書來,要郭石麒鑒閱。余久不與之交易,姑問有何好書。彼雲:新從杭州收得此數種。略一翻閱,赫然有《樂府先春》在,首附插圖八幅,為黃應光所鐫,圖中人物,古樸類唐畫。書分三卷,首卷有套數二十,上卷有套數六十五,下卷有套數五十七,題松江陳眉公選,其刊刻年代當與《吳騷集》約略同時(萬曆四十年左右)。余得之,不忍釋手。詢價,索金五十。立即收得,不復躊躇觀望,蓋一失之,即不可復得也。方斥售「曲庫」中物大半,精本盡去,不意乃復得此,誠自喜!中有俞羨長、姜鳳阿、鄭翰卿、朱射皮、李復初等十餘家曲,皆他處所未見者。抱書而歸,滿腔喜悅,不復顧及餐時已過,飢腸碌碌矣。
吾人何幸,生活於寧靜繁盛之時代,遠離硝煙,不見凶頑,既可端起碗來吃肉,又能放下筷子罵娘,工作之暇,月白風清,或獨處一室,或邀約友朋,品茗觀書,其快活當如羲皇上人,誠然不為飾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