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端架构的思考与总结

我是一个Android猴, 主要从Android端来谈一下对各种结构的看法,总结一下基础架构的核心是什么?因此,这篇文章对于对架构一词不是很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的朋友来讲, 梳理一下大局观;并且我觉得同样的作为移动开发,IOS与Android的架构差异化并不是很大。


从移动端谈架构,其实有点夸大了。因为移动端的项目往往不是很大,或者模块不是很大。一般架构这个词,可能用在Web端比较好一点,也更有效点,架构好了,意味这更稳健的运行效率, 更大体量。从移动端来谈架构,无非是让代码可以优雅一点,解决一下常见的耦合等问题。


从Android诞生至今,移动端的架构变更了很多次,从最初的MVC到MVP, 从冷门的Flutter(由RN引入到移动端)到Google的AAC/MVVM;好像架构的思想一直在变,但是大抵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MVC
MVP
MVVM
Flutter
AAC


以上的架构中MVX系列先不说,剩下的两个是什么? 先来解释一下。


Flutter


此Flutter非目前炒得火热的Flutter, 而是由React Native衍生而来的,适用于移动端的框架。是的,这也是一种框架思想。Flutter的元素分为3种: View(不必多说), Model(也不必解释吧), Store(这个要说一下,用于处理Action的核心类,类似Presenter的作用), Dispatcher(Action路由), Action(事件)。该框架类似于MVP, 只是通信模块由接口,改为路由系统。


AAC([Android Architecture components]


不知道的可以查看一下官网:https://developer.android.com/topic/libraries/architecture/guide.html



以上是来自官网的AAC-Demo的源码,看结构其实就清楚了,如果允许自己命名的话,或者我们可以称为MVVM了;ViewModel这个模块,是不是像极了Controller或者Presenter。


通过以上框架的分析, 我们应该可以得出结论:


局部的架构,为什么说是局部架构?因为项目级得架构肯定就是大结构的组件化与插件化。


1. 分层


从代码的实现解耦。对于现在狭义上的架构,M和V是必然单独的两层,因为数据处理和UI嘛,界限很清楚。难以划分层次的就是逻辑实现,也就是我们的业务处理。而Controller, Presenter, VM这些模块的功能都是一致的


所以分层的维度几乎已经确定,就是 数据处理(Model), UI显示(View), 业务处理(X)


2. 通信


不同的模块,好像层次划分都是一致的,虽然骚气的取了不同的名字。但是区别就在于通信方式。


MVC/AAC的通信方式是对象, View与Model的交互是完全通过对象来实现的,如下





以上代码是MVC模式, 是不是这么处理的?通过持有对象来达到模块之间的通信。当时可能会觉得这样耦合度比较高,这样就出现了解决方案。于是MVC做成了MVP(哦,当然,那时候还不这么叫),通过接口的方式来通信,或许接口化没那么彻底而已。AAC通过绑定页面的周期做到随页面释放并包装。


MVP的通信方式是完全接口式通信, V和P之间,甚至M和P之间也可以。


MVP的方式来解释一下,V和P分别实现自己的接口, IV和IP。然后分别传如自己的接口达到调用目的。代码如下:






以上是MVP的通信方式,完全的接口相互调用。可能一些架构思维比较前卫的公司,在前期就把MVC改造成了如今的MVP,还是那句话,只是那时候不那么叫罢了。


Flutter是以路由机制来实现解耦通信


在现在组件化风行的时代,相信各位对路由没那么陌生了。就算不了解, 那么路由器总知道吧,那么先说路由器。


路由或路由器,分两个模式: 接收信号, 发出信号。分别是多对一和一对多的关系。


举个例子, 现实中的路由器,接收只有一个入口,但发出口有很多个,毕竟如果只有一个出口,那么路由器就没用了。在路由机制中,入口也可以有多个。所以就是上面说的,接收是多对一(一当然是路由器), 发出是一对多(一还是路由器)。


简单由一个图来说明一下路由机制,图不是很规整,明白就好。

在Flutter模式下,我们如何对应呢?


M/V/P或C不同模块之间不能有耦合,即不持有对象,且不持有接口,完全解耦。那么各模块怎么通信呢?通过向路由器发信号。所以M  V  P/C  都是上图的信号源。


M/V/P或C 不同模块要交互,那么怎么得到信号呢? 这时候他们的角色就转变了,不仅可以发信号,也可以接口信号,来做对应处理。 所以M V P/C 也同样是上图的手机(信号接口器)。


以上的解释, 不同模块既可以发出信号,也可以接收信号。和Android中的一个组件很相似,就是Handler. Handler既可以发出消息,同时消息又在里面处理。


既然有发送信号的, 有接收信号的,那么必然有一个路由器负责接收与发送,在Flutter中就是Dispatcher。Dispatcher保存了不同信号与接收器的对应关系, 以此完成消息的分发。


上面都提到了消息,现在正式的介绍一下,消息是角色是Action。


看一下Flutter的元素


接下来通过代码了解一下




public class X implements Dispatcher.IReceiver{

    Model model;

    public X() {
        model = new Model();
        Dispatcher.getDispatcher().register(this);
    }

    public void clearX() {
        model = null;
        Dispatcher.getDispatcher().unregister(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ceive(Action action) {
        if(action.name.equals("login")) {
            model.postLogin((User) action.data, new Model.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sponse(int result) {
                    if(result == 1) {
                        // 登录成功
                        Dispatcher.getDispatcher().sendEvent(new Action("login-success", null));
                    }else {
                        // 登录失败
                        Dispatcher.getDispatcher().sendEvent(new Action("login-failed", null));
                    }
                }
            });
        }
    }
}


public class Action<T> {
    public String name; // 执行动作,比如“登录”
    public T data; // 数据,比如username, password

    public Action(String name, T data) {
        this.name = name;
        this.data = data;
    }
}


public class Dispatcher {
    private static Dispatcher dispatcher = new Dispatcher();
    private List<IReceiver> receivers = new ArrayList<>();

    private Dispatcher(){}

    public static Dispatcher getDispatcher() {
        return dispatcher;
    }

    public void register(IReceiver receiver) {
        if (receivers.contains(receiver))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receiver has been registerd yet!");
        } else {
            receivers.add(receiver);
        }
    }

    public void unregister(IReceiver receiver) {
        if (receivers.contains(receiver)) {
            receivers.remove(receiver);
        }
    }

    public void sendEvent(Action action) {
        if (action != null && action.name != null && action.name.length() > 0) {
            for (IReceiver r : receivers) {
                if (r != null) {
                    r.onReceive(action);
                }
            }
        }
    }

    public interface IReceiver {
        void onReceive(Action action);
    }


解析一下以上代码, 首先我们说过, 所有模块既是消息发出者,也是消息接收者。代码中,View和X都分别发出了消息进行登录以及登录结果成功或失败;同时View和X也都注册了接收器的接口,在onReceiver中可以接收消息。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View和X完全没有耦合,既不持有对象, 也不持有接口,中间的通信都是通过Dispatcher进行分发的,解耦已经很彻底了。Dispathcer就是路由器,负责接收,并分发消息,应该很好理解,哪个组件想接收消息,那么就注册一个接收器,这样有合适的消息自然就接收到了。


当然,以上的代码有点简陋,可以从不同组件再行封装,比如Action, 比如Dispatcher, 比如BaseView等等。我们可以通过给路由注册机制添加Group与Tag(Action name)概念来优化效率问题,这里只是说思想。


我们知道了什么?


1. 我称移动端的架构思维为MVX,即是说按这个规则的分工被开发市场所接受了,我们不用费尽心思考虑狭义架构的分层问题了,就沿用Model-View-X来就可以。当然还可以自己加一些辅助的模块层,如Worker负责异步, Converter负责转换, Verify负责校验等


2. 移动端目前的架构,差异化在于通信机制。通过以上说明,通信机制主要分为3种:
1) 对象持有
2) 接口持有
3) 路由


3. 通信方式中,对象持有是比较原始的,解耦率最低,建议放弃; 接口持有是个不错的选择,极大程度上实现解耦的诉求,但是解耦不彻底,相互持有交互方的接口。 路由机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实现完全解耦,就像组件化一样。但是路由机制的设计是个技术难点,怎么设计效率最高?更健壮?代码可查阅性更好?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 对于路由机制的优化,阿里的ARouter(用于组件通信)中,采用了分组的模式,我们可以采用;其次可以根据AnnotationProcessor的处理,为每一个注册接收器的组件实现一个SupportActions来确保消息只发送给注册了指定类型的模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可以看到,移动端的框架核心是一定的,只要理解了架构的核心思想,其实出多少新的框架,不过是加了一些解决部分问题的实现罢了。看懂了这篇文章,可能再出什么架构模式,或许看一眼就明白是怎么实现了呢?


出处:https://www.jianshu.com/p/d77630d691dc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架构文摘

ID:ArchDigest

互联网应用架构丨架构技术丨大型网站丨大数据丨机器学习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