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与to C市场大相径庭,从发掘客户痛点到产品策划、研发,从树立标杆客户到市场发声,从定价、伙伴分成到开发者生态,事无巨细……to B市场更像是一个生态系统。 用腾讯云视频业务的产品总监自己的话说,to B产品更加“润物细无声。 ”在Techo开发者大会前夕,LiveVideoStack专访了黄斌,畅谈了to B市场、视频云的出海的机会和挑战、开发者生态、多媒体应用的行业机会等。 在12月13-14日的LiveVideoStackCon2019深圳大会期间,黄斌还会分享“视频云的未来”,探讨视频云的未来机会。
文 / 黄斌
策划 / LiveVideoStack
LiveVideoStack:
黄斌你好,很荣幸代表LiveVideoStack采访你。
能不能向LiveVideoStack读者介绍下自己?
黄斌:
我加入腾讯视频云团队快4年了,曾就职于SONY、UTStarcom、ChinaCache等技术服务公司,一直在从事和广电媒体、音视频相关的产品设计和技术市场的工作,现在负责腾讯云视频业务的产品策划、解决方案及产品市场工作。
LiveVideoStack:
作为腾讯云视频业务的产品总监,你如何定义产品总监这个角色(的职责)?
这个角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黄斌:
腾讯云面向的是to B的领域,而我们的视频云是平台化的产品,不像to C的产品用户感知那么强,PaaS的产品更多是提供平台能力,提供云化的服务,比较润物细无声;
这里产品工作,不仅仅是要发现客户的痛点,还能提炼出需求模型,结合技术能力进而形成产品机会,这里的从0到1,对产品团队而言,不仅要具备对市场的洞察能力、有To B产品策划的方法以及思考如何持续的去构建平台产品的优势与差异化;
另外,产品的goto marketing及“增长”也是一个挺挑战的工作,怎么去做标杆客户,怎么去复制推广成功案例,如何兼顾头部与中长尾客户的均衡发展,包括构建开发者生态及品牌影响力,在腾讯这家擅长to C的公司逐渐的去构建起这一套适合B端市场的产品策划及运营体系,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LiveVideoStack:
回顾过去一年,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比如,孤独面临重大决策的“至暗时刻”,获得客户认可的欣喜,带领团队攻坚的快乐......
黄斌:
我在体系还是比较基层的leader,谈不上重大的决策、也还没有至暗的时候,哈哈。
不过从整个行业来看,随着流量红利到顶,整体直播及短视频行业也不会像前两年那样高速增长,目前是到了一个平稳期,而对我们视频云来说,也面临同样的挑战:
我们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未来往哪个方向发展演进?
我们其实做了较多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整个视频链条里腾讯云在流媒体的云端处理、分发及终端SDK的产品矩阵都足够丰富也能为开发者提供不错的闭环能力,与此同时,在生态的上游、内容供给侧的技术能力需求还在持续增长,是否有更方便快捷的内容生产的协同手段,如何提升内容协同生产的效率,能否更方便的获取到丰富的编辑素材、内容如何方便的分发到多个流量平台的内容生命周期全流程的能力等等,我们希望在这里有所布局,于是我们决定要落地我们“视频制作云”的方案。
内容的生产制作相关的工具,是相对比较专业、比较重的一个市场,这里不仅需要对视频生产场景需求的理解、对UGC、MCN甚至广电新媒体生态链条的分析,同时在产品打磨上也要求慢工出细活儿。
我们从今年年初立项并组织了精兵强将投入内容制作域,过程中也碰到了非常多的挑战,比如在产品交互方面,如何能设计出对编辑人员体验更好的工具能力、如何让浏览器更顺畅的调用视频处理及渲染的能力、如何在前端实现形式丰富的字幕及特效模版、如何更好的集成音视频AI而且能达到商用的水平、怎么解决直播剪辑过程中直播流到时间线加载慢以及边采边编等等问题,比较让人鼓舞的是,我们这个团队不管是技术音视频组、平台组、前端组还是交互视觉组,大家都希望能把这个产品做出来,而且能做成精品,经过大半年的死磕和打磨,“腾讯云剪”这款面向制作域的产品也已经在公测阶段了。
在腾讯内部也得到了包括微视、企鹅号、企鹅电竞等内容平台团队的认可并成为他们内容生产工具的一环。
对外,我们也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的商业化路线。
内容制作域及视频编辑场景,我们是新入局者,整体也还刚起步,有一个个的难题需要去攻克,不过我和我们的团队对此充满了信心……
LiveVideoStack:
接下来聊聊视频云,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到这个市场,从CDN价格大战,到RTC产品一拥而上,蓝海正在变成红海;
全球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5G依然充满想象力......作为局内人,你怎么看视频云服务的未来?
从产品到技术,腾讯云做了哪些布局?
黄斌:
视频一直是互联网里面流量的大头,而且随着5G、物联网及边缘计算的发展,这个比重还会进一步提升。
对腾讯云来说,我们首先还是会持续的在基础音视频技术方向进一步的投入,在内部我们也会联同多媒体实验室、以及基础架构平台等部门,在下一代编解码技术、VR视频拼接及编解码、在视频传输协议优化、在视频AI技术以及工程化等方面持续增加投入;
而在基础网络设施方面,我们正在持续的构建我们覆盖度更高、节点数量更大的一张CDN网络,包括我们在全球范围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节点能力,也进一步的将我们的云端计算能力推向边缘节点,让我们的CDN网络不仅具备分发能力,还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以此来应对5G时代在超高清、VR等场景的需求;
而在产品方面,我们除了进入到了在上面提到的内容制作域外,我们也正在落地云游戏的解决方案,在终端产品方面,我们也会进一步强化在直播短视频等一系列SDK上的能力,我们也会针对我们的美颜动效产品进行迭代升级。
还有就是我们针对企业客户的产品质量、服务交付的SLA以及技术运维的能力水平,这也是我们在持续提升和体系化的过程中。
LiveVideoStack:
从直播、短视频、直播答题、在线教育、视频会议、企业协作,多媒体应用经历了从互联网到行业,从to C到to B的渗透,你认为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黄斌:
个人认为,在短期内,视频会作为一个基础能力进入到包括电商、教育、金融、政务民生等各个垂直场景里去,深度的场景化。
另外就是超高清4K/8K,包括360全景视频等大带宽模型的应用会随着奥运会、欧洲杯、S10等重大活动的带动下,开始更大规模化的应用。
而未来三到五年,在大带宽结合视频超低延时的技术将会更加成熟,以云游戏、VR/AR场景为代表的应用会有很大的增长;
另外一个是IoT与视频及AI技术结合的AVIoT在智能工业、智能安防监控等方面也会应该较大的发展。
LiveVideoStack:
具体到新产品、用户或流量入口,腾讯手上的牌令人羡慕。
比如,2018年初小程序支持直播就引发了开发者的热捧,今年腾讯云正在(针对开发者)酝酿哪些关键服务或新入口?
黄斌:
在内容制作域,除了刚提到的腾讯云剪、智能AI剪辑外,在小程序生态的能力方面,我们正在与微信团队联合开发“微剪”插件,它能在小程序上对音视频进行采集、编辑、特效制作、智能配乐并最终完成发布,并计划以插件方式提供给到开发者;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发了腾讯云导播台、基于SRT协议的跨洲际高清实时视频传输产品能力,基于上述几块能力综合而成的是我们腾讯的“内容制作云”方案,期望在内容供给侧能为我们开发者及内容生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LiveVideoStack:
接下来聊聊技术几个关键技术,编码,网络,AI。
我知道腾讯云有非常强大的编码算法和工程团队,最近在编码效率、时延等方面最近有哪些新的突破?
黄斌:
先说编码效率,视频编码是一个有众多模块精密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腾讯视频云在工程实现上通过精简核心架构、高性能访问及存储设计、数据相关性优化,我们希望更高效地利用系统的缓存、内存、多核等资源及CPU适配优化,在编码算法单元划分等RDO模块和码率控制等方面优化算法以充分挖掘压缩潜能和优化平衡压缩性能及复杂度的取舍,以此更加精确的控制码率,减少无效码率损失。
而在时延方面,视频回源及分发加速这块我们支持SRT及QUIC等网络抗性比较好的传输协议,下行分发我们又支持WebRTC及FLV、CMAF Chunk等低延时模式,我们的云游戏方案、“快直播”等产品都得益于这些低延迟技术能力的积累。
LiveVideoStack:
腾讯曾经推出过基于AVS2编码的图片容器TPG,也有基于HEVC的V265编码器,另外在10月初加入了AOMedia。
未来在腾讯视频云上,将有包括AVS系列、MPEG系列以及AV1/AV2等主流编码器的支持?
黄斌:
我们去年推向市场的极速高清智能动态编码技术,通过智能场景识别、动态编码匹配、画质修复增强相结合,为直播、点播等行业以更低的码率提供更高清的流媒体服务,转码这块现在已经联同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在国内率先支持H.264/H.265/AV1/AVS2/VP9等多种编码算法,在同等带宽条件下,提供更加高清优质的视频画质。
LiveVideoStack:
网络方面,我知道有些客户已经在测试腾讯视频云的SRT方案和WebRTC CDN产品,相较于QUIC、RTMP和低延迟HLS,SRT和WebRTC CDN的优势是什么?
黄斌:
SRT会作为我们系统新增的上行协议,针对已有的RTMP,具备更低的延迟、抗抖动的优势,尤其是在远距离传输上,今年英雄联盟S9赛事期间,我们将现场的PGM信号,在欧洲的现场从公网上基于SRT协议分别传送到北美及上海演播室,实际传输稳定性及延迟控制的效果非常不错,后面我们会将其作为我们平台支持的标准协议之一开放;
关于我们的WebRTC CDN产品,我们对外叫“快直播”。
我们希望它会作为我们直播CDN升级的一个重要能力。
WebRTC本身可以做到低于1秒的超低延迟,并且延迟可控,不会持续积累。
作为实时通话标准,它有一整套应对网络波动和弱网的策略,在超低延迟的基础上,卡顿不会落后于其他高延迟流媒体方案。
另外,WebRTC已经被绝大多数浏览器广泛支持,不需要安装插件就能播放;
而且,WebRTC技术依然在快速演进,未来会支持AV1,SVC等;
我们也在网络层与QUIC进一步结合,形成更好的传输方案;
如果在带宽成本、节点资源覆盖上面持续优化,相信未来基于WebRTC的CDN将会成为直播内容分发的一个趋势。
LiveVideoStack:
AI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从AI增强的Codec,内容理解和自动化剪辑,腾讯视频云正在做哪些相关工作?
黄斌:
腾讯内部有包括多媒体实验室、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智聆语音实验室等多个专注音视频AI的研究团队,而腾讯视频云基于各实验室多年在深度学习、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积累对视频内容进行多维理解分析,提供视频多级标签自动生成能力;
支持根据需求定制标签,满足视频推荐系统、视频分类、拆条、精彩集锦、编辑等广电编目的需求,让"采、编、存、发“内容生成流程更简单;
智能审核能力则提供准确、高效的黄暴政、音画字等多维度鉴别服务。
另外一个是我们的极速高清技术,聚焦在画质增强以及画质修复的深度学习这块,在色彩增强、插帧、超分等也都在持续优化和性能加速,比如画质修复超分我们已经支持直播实时1080P超分到4K/60fps,已经用于今年英雄联盟S9的赛事直播,多宫格tile 8K实时编码,语音RNN实时降噪等。
而我们对外则围绕我们“腾讯明眸”、“腾讯智眸”两个品牌方案,持续的将视频相关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审核、智能编辑、极速高清等产品能力输送给到行业市场。
LiveVideoStack: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聊聊视频云的海外机会。
我记得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了解到一家Video as a Service公司Brightcove,这家公司由前Macromedia的CTO Jeremy Allaire创立,并在2011年完成IPO,被认为是VaaS的鼻祖。
类似的VaaS创业公司在美国和欧洲有不少,当然也有像AWS这样的巨头(2015年收购了Elemental)。
你怎么看国内视频云公司出海的机会和挑战?
黄斌:
视频云出海其实有两层涵义,一个是利用视频云厂商在海外的基础设施能力,帮助希望业务出海的国内客户构建业务落地及内容分发的能力;
另外一种是视频云厂商直接参与海外当地业务及客户的拓展。
从腾讯视频云的海外运营数据来看,出海客户的流量主要来自东南亚、中东与印度、北美、港澳台等区域,东南亚和印度区域,正处于流量增长的阶段,我感觉这些区域的泛娱乐直播与短视频、体育赛事的视频分发会是个不错的机会,当然,明年是体育大年,奥运会和欧洲杯也是要关注的机会;
技术层面来讲,国内的视频云与Akamai、AWS的产品平台还是有些差异的,国内的视频云从视频的采集推流到云端转码处理再到CDN分发,包括最后的终端播放,基本是一套相对耦合的闭环方案;
而像AWS这样的云厂商,平台产品会相对解耦一些,独立的源站及转码模块、视频传输模块、CDN模块,每一个都可以独立接入服务,彼此可以不用相互依赖;
从格式及协议来说,海外HLS、DASH、CMAF占主流,而国内视频云一般是RTMP上行,FLV、HLS下行为主,在这个层面来说,国内客户出海基于国内视频云团队的方案,业务接入上会相对平滑一些;
而在海外本土机会,则面临架构、格式以及节点资源的竞争;
当然,除了竞争,我们也有合作,比如我们和Akamai也会在不少项目上进行系统对接,共同服务好客户的需求。
总的来说,视频云出海面临的还不是完全的存量市场,更多是去发现和培育更大的增量市场,这里挑战和机遇并存,而我们也会加大技术设施和产品技术的投入,成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LiveVideoStack 秋季招聘
LiveVideoStack正在招募编辑/记者/运营,与全球顶尖多媒体技术专家和LiveVideoStack年轻的伙伴一起,推动多媒体技术生态发展。同时,也欢迎你利用业余时间、远程参与内容生产。了解岗位信息请在BOSS直聘上搜索“LiveVideoStack”,或通过微信“Tony_Bao_”与主编包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