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分享 模型,了解更多👉 模型_思维模型目录。穷的越穷,富的越富。
1 模型故事
1.1 股市马太效应
在股票市场上,价格的上升会推动价格的上升;相反,价格的下跌则会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换言之,股票市场的内在机制以一种特殊的马太效应方式表现出来,它直接导致了股票价格背离基本价值而大升深跌、暴升暴跌。由于马太效应及股价的超常涨跌是股票市场内在运作规则的结果,因而它也就成为股票市场的必然的、常规性的运作形式。股票市场必然有投机、必然超常动荡,因而股票市场永远是一个可以博取差价的场所。股市在经历了一轮或强或弱的马太式不平衡循环后,可能会进入另一个反向马太循环过程,也可能进入暂时平衡状态。使一轮马太循环中止的原因,如果是价格升涨的中止,通常是因为后续资金量枯竭、高价位所形成的高市场风险、突发利空消息刺激和累积获利筹码过多等等;如果是价格下跌的中止,则多是因为价位进入投资价值区域、突发利多消息刺激、累积套牢筹码过多过深等等。
1.2 房价马太效应
如今,房产价值已经背离了实际的居住价值,房产价值捆绑了教育、医疗、商业及就业等资源,受到城市发展的差异化影响,房价的涨跌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加剧。在房价高的城市或地区,即使房价高居不下还一房难求,而房价低的城市或地区,房价“白菜”,却遍地空置无人问津。
1.3 品牌马太效应
品牌资本的马太效应是指,某个行业或产业的产品或服务,品牌知名度越大,品牌的价值越高,其忠实的消费者就越多,势必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就越大。反之,某个行业或产业的产品或服务,品牌知名度越小,品牌的价值越低,其忠实的消费者就越少,势必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就越小,将导致利润减少,被市场淘汰,其让位的市场将会被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或服务代替。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在品牌资本领域内就是普遍存在的市场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1.4 人才分布的马太效应
人才危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人才占有上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显现:占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对人才越有吸引力;反过来,被认可的人才越稀缺。此外,在〖科学、学术〗研究中也存在“马太效应”,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2 模型 马太效应
2.1 什么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即两极分化现象。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2.2 为什么会有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存在的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积累优势:马太效应指的是在某一领域中,已经具有一定优势和成就的个体或团体会因此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进一步增强其优势地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声誉、知名度、社会关系或其他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获得机会和资源,而较弱势的个体或团体则相对缺乏这些机会和资源。
- 社会认知和认可: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个体或团体通常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他们的成就和优势地位可能被广泛传播和宣传,从而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和支持。这种社会认知和认可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地位和优势。
- 网络效应和连接:已经处于优势地位的个体或团体往往能够建立更广泛和强大的社会网络。这些网络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资源和支持,进一步巩固他们的优势地位。同时,这些网络也使得其他人更容易与他们接触和合作,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影响力和优势。
- 自我加强和积极反馈:已经取得成功和优势的个体或团体往往能够利用其优势地位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他们可以通过吸引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实践来不断巩固其优势。这种自我加强和积极反馈进一步巩固了马太效应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马太效应并非在所有领域和情境中都普遍存在,其程度和影响因具体情况而异。了解马太效应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优势的积累和不平等的现象,并采取措施来促进公平和机会的平等分配,以减少马太效应可能带来的不平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