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限流算法

一、限流算法分类

  • 简单限流算法
  • 漏斗限流算法(令牌桶算法)
  • 分布式漏斗限流算法(分布式令牌桶算法)

二、简单限流算法

1. 问题引入

系统要限定用户的某个行为在指定的时间里只能允许发生 N 次,如何使用 Redis 的数据结构来实现这个限流的功能?

2. 解决方案

这个限流需求中存在一个滑动时间窗口,想想 zset 数据结构的 score 值,是不是可以通过 score 来圈出这个时间窗口来。而且我们只需要保留这个时间窗口,窗口之外的数据都可以砍掉。那这个 zset 的 value 填什么比较合适呢?它只需要保证唯一性即可,用 uuid 会比较浪费空间,那就改用毫秒时间戳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代码实现

# coding: utf8
import time
import redis

client = redis.StrictRedis()
def is_action_allowed(user_id, action_key, period, max_count):
	key = 'hist:%s:%s' % (user_id, action_key)
	now_ts = int(time.time() * 1000) # 毫秒时间戳
	with client.pipeline() as pipe: # client 是 StrictRedis 实例
		# 记录行为
		pipe.zadd(key, now_ts, now_ts) # value 和 score 都使用毫秒时间戳
		# 移除时间窗口之前的行为记录,剩下的都是时间窗口内的
		pipe.zremrangebyscore(key, 0, now_ts - period * 1000)
		# 获取窗口内的行为数量
		pipe.zcard(key)
		# 设置 zset 过期时间,避免冷用户持续占用内存
		# 过期时间应该等于时间窗口的长度,再多宽限 1s
		pipe.expire(key, period + 1)
		# 批量执行
		_, _, current_count, _ = pipe.execute()
	# 比较数量是否超标
	return current_count <= max_count

for i in range(20):
	print is_action_allowed("laoqian", "reply", 60, 5)

4. 算法优缺点

  • 优点:简单
  • 缺点:如果量很大,比如限定 60s 内操作不得超过 100w 次这样的参数,它是不适合做这样的限流的,因为会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

三、漏斗限流算法(令牌桶算法)

1. 算法思想

在每次灌水前都会被调用以触发漏水,给漏斗腾出空间来。能腾出多少空间取决于过去了多久以及流水的速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单机漏斗算法

# coding: utf8
import time

class Funnel:
    def __init__(self, capacity, leaking_rate):
        self.capacity = capacity    # 漏斗容量
        self.leaking_rate = leaking_rate    # 流出速率
        self.left_quota = capacity    # 漏斗剩余空间
        self.leaking_ts = time.time()    # 上一次漏水时间

    def make_space(self):
        now_ts = time.time()
        delta_ts = now_ts - self.leaking_ts    # 距离上一次漏水过去了多久
        delta_quota = delta_ts * self.leaking_rate    # 腾出的空间
        if delta_quota < 1:    # 腾的空间过小等待下一次
            return 
        self.left_quota += delta_quota    # 增加剩余空间
        self.leaking_ts = now_ts    # 记录漏水时间
        if self.left_quota > self.capacity:    # 剩余空间不得高于容量
            self.left_quota = self.capacity
        
    def watering(self, quota):
        self.make_space()
        if self.left_quota >= quota:    # 判断剩余空间是否足够
            self.left_quota -= quota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funnels = {}    # 所有的漏斗

def is_action_allowed(
    user_id, action_key, capacity, leaking_rate):
    key = '{}:{}'.format(user_id, action_key)
    funnel = funnels.get(key)
    if not funnel:
        funnels[key] = Funnel(capacity, leaking_rate)
    return funnel.watering(1)


for i in range(20):
    print is_action_allowed('tom', 'reply', 15, 0.5)

Funnel 对象的 make_space 方法是漏斗算法的核心,其在每次灌水前都会被调用以触发漏水,给漏斗腾出空间来。能腾出多少空间取决于过去了多久以及流水的速率。Funnel 对象占据的空间大小不再和行为的频率成正比,它的空间占用是一个常量。

四、分布式漏斗限流算法(分布式令牌桶算法)

1. 问题引入

问题来了,分布式的漏斗算法该如何实现?能不能使用 Redis 的基础数据结构来搞定?我们观察 Funnel 对象的几个字段,我们发现可以将 Funnel 对象的内容按字段存储到一个 hash 结构中,灌水的时候将 hash 结构的字段取出来进行逻辑运算后,再将新值回填到hash 结构中就完成了一次行为频度的检测。
但是有个问题,我们无法保证整个过程的原子性。从 hash 结构中取值,然后在内存里运算,再回填到 hash 结构,这三个过程无法原子化,意味着需要进行适当的加锁控制。而一旦加锁,就意味着会有加锁失败,加锁失败就需要选择重试或者放弃。
如果重试的话,就会导致性能下降。如果放弃的话,就会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代码的复杂度也跟着升高很多。这真是个艰难的选择,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 Redis-Cell介绍

Redis 4.0 提供了一个限流 Redis 模块,它叫 redis-cell。该模块也使用了漏斗算法,并提供了原子的限流指令。有了这个模块,限流问题就非常简单了。
官网地址

3. Redis-Cell使用

请参考:Redis-Cell使用

//返回值说明
> cl.throttle laoqian:reply 15 30 60
1) (integer) 0 # 0 表示允许,1 表示拒绝
2) (integer) 16 # 漏斗容量 capacity
3) (integer) 15 # 漏斗剩余空间 left_quota
4) (integer) -1 # 如果拒绝了,需要多长时间后再试(漏斗有空间了,单位秒)
5) (integer) 2 # 多长时间后,漏斗完全空出来(left_quota==capacity,单位秒)

//在执行限流指令时,如果被拒绝了,就需要丢弃或重试。
//cl.throttle 指令考虑的非常周到,连重试时间都帮你算好了,直接取返回结果数组的第四个值进行 sleep 即可,如果不想阻塞线程,也可以异步定时任务来重试。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