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动力电池包下线测试内容分析(2)—— 等电位测试

本文详细解析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PACK的等电位测试,包括测试原理(测量电压降、计算接地电阻)、目的(保护人员安全,防止电击)以及连接要求,强调了等电位连接对电气安全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各位朋友好,前面有内容全面分析过动力电池pack包下线测试内容,本次着重分析下等电位测试。从业多年,不管是在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还是在动力电池PACK制造车间经常会遇到同事有提起等电位测试的原理及目的,下面分享下我的理解。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首先请看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18384-2020中的5.1.4.3节:

 

 

一 、新能源汽车整车等电位测试原理和目的

1.1)根据国标的要求,结合整车模型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等电位测试点(符合B级电压要的高压元件)

图片

1.2)由结构图等效成测试原理示意图,可以理解为通过测量电压降,最终计算得到接地电阻值。测试汽车各充电接口的地线、零部件外露的可导电外壳与距离不超过2.5米车架之间的导通电阻。

图片

1.3)测试目的分析

图片

图片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如果B级电路中的高压元件可接触部分的金属外壳与车身没有等电位线连接,一旦出现漏电,(见右侧图)会发生电流从人体流过的情形,从而使接触人员受到伤害。如果B级电路中的高压元件可接触部分的金属外壳与车身有等电位线连接,漏电流可以从等电位线流走,从而起到保护人员的作用。、在电动汽车产品中,如果整个电池组的最大电压超过60V(DC),就已经超过了人体安全电压的范围,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以确保使用安全。  

       在等电位连接的情况下,即使电池组的正极或负极与电池组壳体的绝缘因故障而失效,由于车辆上所有的裸露金属部件都已经通过等电位连接达到了同一电位,因此人体接触这些金属部件时,不会有电流产生,人体在车辆上面仍然是安全的,不会发生电击事故。


二、动力电池PACK包等电位测试原理和目的

2.1)电池PACK壳体上面的所有可接触的导电金属部件(比如盖板、支架、水冷管等),都必须与壳体是等电位连接的,这可以通过焊接、压接、螺栓连接等各种方式实现。如果等电位连接是通过压接或螺栓连接来实现的,那么接触面不能喷漆或做绝缘处理,否则接触阻抗很大,无法满足要求。针对等电位连接的螺栓,其类型和扭矩等也有相应的规格要求。 

图片

2.2)   在PACK制程过程中通过测量PACK上盖与下壳体或者PACK等位线与壳体之间的连接阻抗,从而保障系统对人体的安全性。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学习使人快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uto2battery制造与测试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