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每周六上奥数班儿了,那时候还小,感觉不出来什么辛苦。后来上了中学。每天起早贪黑还要上晚自习,回家快八点了,初二的时候第一次丢掉了星期六,但也只是半天。有时候晚上下课了还要去补课,第一次有了疲惫的感觉,好在中考成绩不错,辛苦算是有了回报。
再后来上了高中,一下子丢掉了整个周六,每天上下学坐公交两个小时,疲惫感拉满。我非常反感补课或者是临时考试什么的加码,感觉好像被资本家剥削的工人。高三开始,星期六,星期天,学校就模拟考试当放假。那时候,实在学不动了,只得草草考个二本了事。
好在大学和研究生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大学很多时候半天没课,我就去图书馆看课外书,完了再打个球。研究生没课,我就只四天去实验室,然后放三天。这样确实节奏慢,发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但是人的精神状态还行。
工作以后我也尽量避免选择九九六的公司。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可能休息好,慢节奏的工作更适合我。
然而,男人呐,你哪有躺平的资格呢?
现在不单单是星期六,星期天成为了奢侈品,平时下班后的时间也得被利用起来,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副业开源节流,强身健体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作为一个人类个体的代表,精神紧绷,大脑持续兴奋的状态如果不能维持下去,马上就会和时代脱节,前几年还没有大模型的概念,距离transformer发明才不到七年,程序员现在基本可以不用自己写代码了。七年时间AI大约进化出快进三倍的效果,我们能跟得上吗?
然而人类几百万年来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做简单而充满专注的事情,奔跑,狩猎,采摘,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真的适应现代快节奏的变化吗?
作为一名工程师,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沟通协调处理资源,每日大海捞针般的海量信息辨别与提取,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打完收工,每日的精气神也消耗殆尽。
日复一日,让我有一种生活在黑盒中的错觉,输入时间,输出工资。还完信用卡归零,继续以上动作,周而复始。
以前快到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充满期待,现在他们好像闪电,一晃而过。我又想起了非洲大草原上数以百万记的角马,每年枯水期,它们便被群体裹挟着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它们也没有星期六,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