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一身琉璃白@Lofter
因为前阵子的肖战事件和最近的B站《后浪》,二次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二次元到底意味着啥?我院做二次元(Lofter)也算是由来已久了,但作为七零后,对二次元确实也始终欣赏不来。最近因为工作和事件的原因,经常在Lofter上刷刷刷。虽然从二次元开始,刷着刷着就开始看美女图(Lofter真的是很多眉目清秀、汉服古装,都特别美。我觉得比很多中年大叔那种前凸后翘的品味好太多了。),不知不觉的又回到三次元了,但这个过程中我好像感觉到了二次元的本质,那就是“卸下真实性的枷锁,无拘无束地创新”,二次元群体,是一群“不受真实性约束的自由心灵”。
对二次元群体来说,可能很多在真实世界得不到的,在二次元世界可以得到;可能很多在真实世界做不了的,在二次元世界可以做。二次元世界和他们的长辈熟悉的世界相比差异越大,长辈越看不懂,不适应,二次元群体就越自由。
但我觉得二次元并不是一种逃避,更是一种创新。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打破枷锁的过程,思想上、法律上、道德上,各个方面的约束都是阻碍创新的枷锁。曾经有一句话,叫改革从违法开始。不但过去中国的改革是这样,任何别的国家的改革好像都是这样,拿身边的互联网行业来说,美国互联网的发展一开始也是违法的。道德也一样。道德和法律无非都是人为搞出来的一些规则而已,这些规则我们也知道往往是利于统治(说的现代化一点叫社会治理吧)而已。想起一件事。两年前拼多多大火的时候。咱同学们有次聚会谈拼多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拼多多的成功就是因为“道德滑坡”啊。你看拼好货还是很有道德的对不,但发现“好货”实在搞不定,拼好货就是做不起来。然后,要不咱“道德”滑坡一下?也不要我们来判定货好不好,有人买的货就是好货。质量是不行,但是贼便宜,五环外爱买,你说是不是好货?应该是,不然就“何不食肉糜”了。
法律和道德仅是人为之物,突破了往往都很牛逼,“真实性”作为天然之物,突破了应该更牛逼。可能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世界越来越不真实,这只是你自己放弃机会而已,而且世界就是在演化,你不能左右。
其实“真实性”的枷锁到处都在卸。拿着纸书沉甸甸,电子书不太真实吧;面对面侃大山真实,微信聊聊不太真实吧;线下逛逛街真实,线上逛逛朋友圈不太真实吧。以前拟物化的设计真实,现在扁平化的设计不太真实吧。
其实“真实性”的枷锁早就在卸。其实咱东方人画画历来就不太真实,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日漫。西方绘画现在也越来越不真实了,越来越多的现代画直呼看不懂。文学也早就不真实了。七零后之前爱看武侠,金庸还算真实,古龙温巨侠就没那么真实了,同是金庸鹿鼎记相比书剑恩就没那么真实;后来大家看玄幻,越来越不真实了。
卸掉“真实性”的枷锁,创新就出来了。在三次元世界,你让梁朝伟妆成女的,陈妍希妆成大叔?立马吐了。但是二次元世界里性别的区分就不会这么对立。猫和老鼠如果是三次元,那场面得多血腥,但是搞成二次元动画,想怎么把Tom往死里搞都可以。
世界走向不真实,是必然的。因为真实是有限的,不真实是无限的;真实有约束,不真实没有约束;真实的东西成本居高不下,不真实的东西成本可以降。有了数字技术,一切不真实的想象,变得都有可能。
世界走向不真实,是必要的。大家都追求好的生活。Diamond在《崩溃》一书里说,如果第三世界的人民都要过上第一世界的生活,地球就崩溃了。但是你不能不允许第三世界人民追求幸福?怎么办,我们应该创造一个低成本、资源无限的虚拟世界,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好的生活。
未来回头看,我们很可能要感谢二次元文化对世界走向不真实的贡献。
不过扯了这么多,我考虑的主要还是技术。二次元的核心技术我想主要是内容技术,因为我们初入二次元觉得不习惯的就是内容。既然人类不适应,算法也会不适应。比方说,ImageNet全部都是三次元的,这样我们对二次元图像内容的理解就不足。二次元的话语体系圈外人都看不懂,那么现有的NLP技术是否也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当前的图像、视频编码格式都是面向三次元的,面向二次元风格的图像和视频,需要新的编码格式吗?
作为前浪的七零后,即便能够去理解一些二次元,但不可能融入这个群体。也不能去融入,如果我们融入,他们可能就得逃离。我们就远远的看着,安静的提供服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