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计算机操作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操作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计算机操作基础》是一门强调技能性的,是最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主要途径。?”的课程,
同时也是其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Office软件的使用是用人单位要求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本课程也是通过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的必备课程。
二、???
(一)、教材分析
选用。在主要介绍操作技能的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最重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新”,介绍了最新的技术发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为为五大模块:
1)、计算机基础知识
此模块的学习以理论为主导,主要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史、应用,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编码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有关计算机的基本常识,为学生参加省二,国二的考试做铺垫。
2)、文字处理软件2007
学生能使用Word制作具有表、图、文多元素的电子文档;
3)、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7
能使用Excel输入、编辑、管理、分析和图表化数据;
4)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07
能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表、图、文、声及多修饰、多动态元素演示文稿;
5)掌握网络的基本使用方法
使用Internet的常用服务(电子邮件、微博等),能使用IE浏览器通过因特网获取必要信息。
在内容设计上我们要做到知识的模块化,层次化和整体化,内容选择上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提高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按照软件功能分为四个板块,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2007、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7、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07,设计了十二个子实验,课内学时22学时.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 24学时 ,上机操作:24学时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统计,学生的动手能力,听课率和作业完业能力比较好,《》这门课的教学对象是院非计算机专业的新生,需要教师授课时更加的细致,有更多的耐心从普高入学的对计算机的接触不太多,从职高入学的则基本已学过这门课的大多数内容,造成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掌握好教学的难度,既让基础较的能够掌握基本内容,又让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够进一步。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多的思考、的时间,此在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身经历”。
课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例如大家熟悉的“复制”操作,方法很多,什么菜单法、命令法等等,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具体介绍,只能根据学生的情况介绍一、二种,其他方法让学生自己练习中发现,引导学生自学和“复制”相似的一些操作,总结方法。介绍完一种软件,学生能自学其他的软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这门课程主要是以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为主,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不同的实验单元还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引导型教学等方法。
教学手段是依拖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有视频,还有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依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理论结合实践,教师讲学生做,即是课堂又是实训基地的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按照课程导入、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检查评价、教学总结来进行。
教学过程可分为四大板块: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生主导、教师总结。
具体的实施过程:首先进行课程导入,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对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然后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按任务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任务步骤,由老师进行检查最后给出评价。我为学生提供素材,由学生自行在网上下载使用,完成所有操作。
制作了整门课程的教学课件,选取了视频资料,开发了实训任务书、学习工作单,评价表,实施单,资讯表。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多元化,建立能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期末考试作品、实验、课程设计作品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课后考核相结合,学生评介与教师评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通过讲授,演示,学生的,以及课后独立完成相关上机实践的方式,这门课已收到的教学效果。预计这门课应该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