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Python实现聚类算法(二)之AP算法

1.算法简介 AP(Affinity Propagation)通常被翻译为近邻传播算法或者亲和力传播算法,是在2007年的Science杂志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聚类算法。AP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全部数据点都当作潜在的聚类中心(称之为exemplar),然后数据点两两之间连线构成一个网络(相似度矩阵),再通过网络中各条边的消息(responsibility和availability)传递...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算法简介

        AP(Affinity Propagation)通常被翻译为近邻传播算法或者亲和力传播算法,是在2007年的Science杂志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聚类算法。AP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全部数据点都当作潜在的聚类中心(称之为exemplar),然后数据点两两之间连线构成一个网络(相似度矩阵),再通过网络中各条边的消息(responsibility和availability)传递计算出各样本的聚类中心。

 

2.相关概念(假如有数据点i和数据点j)

         

                         (图1)                                     (图2)                                       (图3)

     1)相似度: 点j作为点i的聚类中心的能力,记为S(i,j)。一般使用负的欧式距离,所以S(i,j)越大,表示两个点距离越近,相似度也就越高。使用负的欧式距离,相似度是对称的,如果采用其他算法,相似度可能就不是对称的。

     2)相似度矩阵:N个点之间两两计算相似度,这些相似度就组成了相似度矩阵。如图1所示的黄色区域,就是一个5*5的相似度矩阵(N=5)

     3)  preference:指点i作为聚类中心的参考度(不能为0),取值为S对角线的值(图1红色标注部分),此值越大,最为聚类中心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对角线的值为0,所以需要重新设置对角线的值,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值,也可以设置成同一值。一般设置为S相似度值的中值。(有的说设置成S的最小值产生的聚类最少,但是在下面的算法中设置成中值产生的聚类是最少的) 

     4)Responsibility(吸引度):指点k适合作为数据点i的聚类中心的程度,记为r(i,k)。如图2红色箭头所示,表示点i给点k发送信息,是一个点i选点k的过程。

     5)Availability(归属度):指点i选择点k作为其聚类中心的适合程度,记为a(i,k)。如图3红色箭头所示,表示点k给点i发送信息,是一个点k选diani的过程。

     6)exemplar:指的是聚类中心。

     7)r (i, k)加a (i, k)越大,则k点作为聚类中心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i点隶属于以k点为聚类中心的聚类的可能性也越大

 

3.数学公式

    1)吸引度迭代公式:

             (公式一)

        说明1:Rt+1(i,k)表示新的R(i,k),Rt(i,k)表示旧的R(i,k),也许这样说更容易理解。其中λ是阻尼系数,取值[0.5,1),用于算法的收敛

        说明2:网上还有另外一种数学公式:

             (公式二)

          sklearn官网的公式是:

                 (公式三)

            我试了这两种公式之后,发现还是公式一的聚类效果最好。同样的数据都采取S的中值作为参考度,我自己写的算法聚类中心是5个,sklearn提供的算法聚类中心是十三个,但是如果把参考度设置为p=-50,则我自己写的算法聚类中心很多,sklearn提供的聚类算法产生标准的3个聚类中心(因为数据是围绕三个中心点产生的),目前还不清楚这个p=-50是怎么得到的。

    2)归属度迭代公式

      

       说明:At+1(i,k)表示新的A(i,k),At(i,k)表示旧的A(i,k)。其中λ是阻尼系数,取值[0.5,1),用于算法的收敛

 

4.详细的算法流程

   1)设置实验数据。使用sklearn包中提供的函数,随机生成以[1, 1], [-1, -1], [1, -1]三个点为中心的150个数据。    

def init_sample():
    ## 生成的测试数据的中心点
    centers = [[1, 1], [-1, -1], [1, -1]]
    ##生成数据
    Xn, labels_true = make_blobs(n_samples=150, centers=centers, cluster_std=0.5,
                            random_state=0)
    #3数据的长度,即:数据点的个数
    dataLen = len(Xn)

    return Xn,dataLen
View Code

   2)计算相似度矩阵,并且设置参考度,这里使用相似度矩阵的中值

def cal_simi(Xn):
    ##这个数据集的相似度矩阵,最终是二维数组
    simi = []
    for m in Xn:
        ##每个数字与所有数字的相似度列表,即矩阵中的一行
        temp = []
        for n in Xn:
            ##采用负的欧式距离计算相似度
            s =-np.sqrt((m[0]-n[0])**2 + (m[1]-n[1])**2)
            temp.append(s)
        simi.append(temp)

    ##设置参考度,即对角线的值,一般为最小值或者中值
    #p = np.min(simi)   ##11个中心
    #p = np.max(simi)  ##14个中心
    p = np.median(simi)  ##5个中心
    for i in range(dataLen):
        simi[i][i] = p
    return simi
View Code

   3)计算吸引度矩阵,即R值。

     如果有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上述求R和求A的公式中,求R需要A,求A需要R,所以R或者A不是一开始就可以求解出的,需要先初始化,然后再更新。(我开始就陷入了这个误区,总觉得公式有问题,囧)

##初始化R矩阵、A矩阵
def init_R(dataLen):
    R = [[0]*dataLen for j in range(dataLen)] 
    return R

def init_A(dataLen):
    A = [[0]*dataLen for j in range(dataLen)]
    return A

##迭代更新R矩阵
def iter_update_R(dataLen,R,A,simi):
    old_r = 0 ##更新前的某个r值
    lam = 0.5 ##阻尼系数,用于算法收敛
    ##此循环更新R矩阵
    
  • 3
    点赞
  • 2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