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七个好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是美国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的1989年的著作。风靡企业界,号称「世界500强企业必备培训课程」。

台达(之前工作的公司)的CEO日理万机,但每年还是会抽时间从台北飞到东莞给员工上这堂培训课,可见是这本书并不是普通的「鸡汤」。

 

对习惯2 -「以终为始」的曲折理解

最开始的印象是在台达厂房内的楼梯——有些楼层的楼梯,中间七级,每级用一块不锈钢板钉着一个「习惯」,这样在上楼梯的时候会不自觉看到:「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但当时对这几个词没有特别印象,直到一次开会,向老板抱怨:很多时候,我们开会,开着开着就开始天南海北瞎侃,谈论的话题和最初的主题大相径庭。老板就说:这就是没有「以终为始」……

这时我开始留意这个词——「以终为始」,想当然地理解为:做事情要从一而终,不要始乱终弃。但是后来慢慢品味,发觉不对劲,这是「以『终』为『始』」,并不是「以『始』为『终』」,说的不是从一而终啊。

于是乎,我发挥双鱼座喜欢幻(yi)想(yin)的本性,那应该理解成:做事情,要以一件事情的「终点」作为另外一件事情的「起点」,契而不舍,永不松懈(真特么醉了)。

再到后来,我看了中文版的书籍,看了详细的阐释,才得要领,我的理解就是:「思想的终点,是行动的起点」,通俗讲就是「想好再去做」(别以为这很简单,讲话不经大脑还见得少吗)

今天写程序练习一个小项目,就贯彻了这个「习惯」:把对象图先全部画出来,用到哪些「视图」、哪些「控制器」、哪些「数据模型」,参照《iOS编程》一书,严格按MVC模式画出来(用的是OmniGraffle这个软件)。然后再付诸代码实现,顿时有种「胸有成竹」的感觉,一气呵成。不像以前写一行看一行,写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附图如下:

于是很兴奋地又联想到「以终为始」这个词,为了确认之前对这个词的理解是否有误(其实是对中文翻译的不信任),于是查阅了这本书的维基百科英文词条(也只能看英文,中文没有收录这个词),「以终为始」是从这个句子翻译过来的: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是不是很好理解了?「以思想的终点作为开始」

它下面还有一句话展开阐述:

envision what you want in the future so that you know concretely what to make a reality.

更明确了:考虑好你想要什么、你想做什么,然后你才能更好地用具体行动去实现这个想法。

搞了半天,这就是「以终为始」。

 

 

对「其他习惯」的理解

于是我顺道也把其他几个「习惯」也看了(其实在WunderList待办事项中也一直有「看《七个好习惯》一书」这么一条)。

 

习惯1 - Be Proactive/积极主动

这个从字面上很好理解,但是维基百科上还用一句话解释了这一「习惯」: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in life.

「生命中的角色和关系」,这句话貌似和「积极主动」搞不到一起,其实意蕴深长,就我的经历,作此解读:在生命长河里,思考你的「角色/roles」和定位(你和别人、和这个社会的「关系、联系/relationships」),当你得出答案的时候(弄清楚了「你是谁?」这个问题),你就可以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做事情。

iOS开发者tinyfool在其文章《不要轻易在简历上写我热爱编程,我热爱学习》中写道:

「这个行业中的大多数年轻人,只会说,我热爱编程,我热爱学习。

但是,真的需要他付出努力的时候,他会说:

你能推荐几本书么?

有好的教材么?

有易学易懂的视频么?

有中文资料么?

这个技术我不懂,你可以教我么?

我英语不好。

我不会FQ。

我们学校没教。

这东西也太难了。

学这东西有前途么?

苹果是不是要盛级而衰了?

等等,等等……

但是,你能不能稳住,问问自己,我真的热爱编程,我真的热爱学习么?」

这里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反面例子:在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前,他不可能「积极主动」,有很强的执行力去做这件事情。

这时又想起李开复先生自传中引用他导师的一句话:「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difference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这就是思考自己「角色roles」和「关系relationships」的重要性,厘清了,才能放开手脚去做。

 

习惯3 - Put First Things First/要事第一

这个翻译没什么歧义,也好理解。根据以前在台达的经验,关键点就是做好「时间管理」,区分出哪些是「重要」的事情(包括「重要紧急」和「重要不紧急」)。

 

习惯4 - Think Win-Win/双赢思维

这个也是,比较好理解。不过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本书将前面三个习惯归为一类并命名为「Independence/独立」;将后面三个习惯也归为一类。

并指出前三个习惯,可以使你从「依赖/dependence」到「独立/independece」;后三个习惯可以使你从「独立/independece」到「互赖/Interdependence」。(该书将人类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依赖/dependence期,独立 /independence期,互赖/interdependence期)。

 

习惯5 -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知彼解己

这个中文翻译也是非常地耐人寻味,一来像文言文一样,二来太多类似词语:「知己解彼」、「知己知彼」……醉~

但是一看英文,就明白多了:要别人「理解Understand」你,你就先要「理解/Understand」别人。

其下的阐释也很明白:

Use empathic listening to be genuinely influenced by a person, which compels them to reciprocate the listening and take an open mind to being influenced by you. This creates an atmosphere of caring, and positive problem solving.

利用「同理心/empathic」倾听他人的感受,让其以开放的心态和你交流,营造关怀、积极解决问题的氛围。

多么和谐的画面!

 

习惯6 - Synergize/统合综效

这个也好理解,就是:1+1>2。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基本心态:如何面对/管理「比你强的人」?

我就见过不少管理者,为了震住下属,请回来的人(有意识或潜意识地)都是比管理者本身弱;或者比管理者强(多指专业技能,非管理能力),管理者不愿承认。如此团队,还会统合得出综效么?

所以与人合作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力。

 

习惯7 - Sharpen the Saw/不断更新

这个「习惯」的名称,中英文都耐人寻味。

Balance and renew your resources, energy, and health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long-term, effective lifestyle. It primarily emphasizes exercise for physical renewal, prayer (meditation, yoga, etc.) and good reading for mental renewal. It also mentions service to society for spiritual renewal.

如果解读维基百科上面的解释,可以这样理解:

要创造/打磨一种可持续(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生理上的身体锻炼和精神上的冥想、升华和通过阅读使心理更健康——不断更新自己。这样就可以为前面六个习惯的实施奠定基础、提高效率。

 

想不到通过这种方式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过了一遍——其实连原著都没看完整过,也不知道理解得有无谬误。 

希望这些「工具」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我的实践。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ntony-wong/p/4243748.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