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床激光熔化(LPBF)是一种多用途的增材制造工艺,可直接从CAD文件生产出复杂的金属零件,无需昂贵的模具, 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材料浪费。选择用于熔融和固化金属粉末的工艺参数至关重要,因为合金的热反应会影响其完整性和强度。正确选择适合所加工材料和特定零件的参数是加工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批量生产应用中。
雷尼绍(Renishaw)增材制造应用总监Marc Saunders阐释了如何计算金属增材制造 (AM) 零件的理想工艺参数,探讨了粉末床激光熔化工艺参数选择的考量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定义“操作窗口”,并分析了加工过程对零件几何形状变化的灵敏性,这也是在进行零件3D打印时需要针对具体应用选择特定参数的原因。
本期,3D科学谷将分享上篇,包括:粉末床激光熔化工艺概述,连续波和调制激光熔融,确定“操作窗口,在“操作窗口”内加工,熔融不足,深孔形成,球化几个部分。
熔融特性及对零件密度的影响
LPBF概述
粉末床激光熔化是将高能掺镱光纤激光束聚焦成一个小的光斑,使之具有足够的能量强度以完全熔融金属粉末薄层。通过一对扫描振镜使激光在粉床上移动,金属粉末在激光的作用下熔融并与下层及相邻的区域凝固相连,形成一道熔池。保护气流流过加工托盘,保护热金属免于氧化,并安全地清除烟尘。
焊道的宽度大于激光光斑(大约是光斑直径的2 到3倍),因为激光产生的热量会传导到周围的粉末颗粒,并将它们熔融到移动熔池中。多条熔融轨道相互连接又重叠,形成一个与零件的分层相对应的固态金属层。熔融轨道必须足够深,才能部分重熔下方的金属层,以形成完全致密的固体结构。粉末床激光熔化3D打印设备就是以这种方式逐层构建零件。
连续波和调制激光熔化
金属粉末熔化主要有两种技术 — 连续波和调制扫描。连续模式,顾名思义,是指连续不断地传输激光能量以熔融粉末。这种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引导激光光束来回扫描粉末床表面,使金属粉末固化。由于扫描线重叠,因此每次连续扫描都会部分重熔前一条扫描线,从而凝固成焊材。

图1 连续波激光扫描(左下)包含一系列重叠的扫描线,每条扫描线都是由激光连续熔融形成的。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