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反射实例(MAX20046+PPS+6米线缆)

  看完信号完整性分析,虽有所得,然未有尽兴之意,特别在对信号传播与反射章节,似是一知半解。幸今遇一实例,且待从头剖析。

  具体方案未PPS信号通过MAX20046输出,对外连接6m长线缆,测试MAX20046输出端波形。MAX20046为USB过压保护器件,确保PPS对12V电源短路不损坏。终端开路,输出为50Ω同轴线。

  

  实际测试MAX20046输出波形如下:

  

  信号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2V;第二阶段2.4V;第三阶段3.3V。以下将从信号反射的角度对此三个阶段进行讲解,一家之言,如有纰漏之处,希望大家能指出。

  第一阶段:输出为3.3V,电压上升至1.2V即停止,可以推断MAX20046输出阻抗为87Ω。(3.3V/1.2V=Rz/(Ro+Rz),Rz为同轴线缆特征阻抗)。

  PS: 此处科普一下源端输出电压的理论,节选自中国PCB技术网(不保证节选部分的正确性):

  当驱动器发射一个信号进入传输线时,信号的幅值取决于电压、缓冲器的内阻和传输线的阻抗。驱动器端看到的初始电压决定于内阻和线阻抗的分压。 图2.8描述了一个初始波被发射进入传输线。 初始电压Vi将沿着传输线传播直到它到达终端。 Vi的幅值决定于内阻和线阻抗之间的分压:

  

  1.2V的信号到达开路终端的时间为,信号在50欧姆同轴线速度为光速的60%~70%,以2/3计算,光速为12in/ns, 则信号在同轴线的速度为8in/ns。到达终端的时间为6m / 8in/ns=29.5ns,返回的时间同到达的时间。共计59ns。基本与第一阶段时间60ns时间相符。在59ns的时间内,示波器检测到的都是1.2V的电平

  第二阶段:在1.2V的方波到达开路终端后,全反射回源端,叠加到已有的1.2V电平上(PPS持续1ms)。可以看到,经过6米长线缆后,反射信号的高频分量受到极大的衰减,上升时间已经较第一次上升时间有延缓很多了,大约多了5ns左右。回到源端的1.2V,反射系数为(87-50)/(87+50)=0.2,反射电压为0.23V叠加在2.4V的电压上,直到0.23V到6m开路终端全部反射回来再次叠加。在此期间测点测量的电压为2.63V,持续时间为60ns。

  第三阶段:源端反射,反射系数为0.2. 反射电压为0.23V X 0.2=0.05V,电压为2.7V,经过来回反射后,最终达到3.3V的稳态值(时间足够长的前提条件下)。

  综上:理论分析的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与是不一样的。This is a question。

  在中国PCB技术网中节选的部分,有一个欠载的例子,将Vs由3.3V->2V,TD由30ns->250ps。计算方法与上一致,实际的台阶波形也相仿。

  其他疑惑有

  1,为何第一阶段电压会缓缓降低,理论上不应该是平的吗。

  2,为何第二阶段电压优惠缓缓升高,理论上不应该是平的吗。

 

  当然,此次的测试还有一个弱智的地方是测点应该位于终端开路的地方,而不是source,最终负载接收道德是终端的信号,而不是源端的信号。

  -----------------------------------------------------------------------------------------------------------------------------------------------------------------------------------------------------------------

  洗澡时还在想反射的问题,突然茅塞顿开,作为补充说明。时已晚,然求知之心依旧。

  明显PPS输出是一个欠载输出,输出阻抗大于特征阻抗(同轴线50Ω),当前计算的值为87Ω,然而MAX20046为USB保护器件,USB,USB,US………………。90欧姆的差分阻抗,可是理论上单端应该差不多是45欧姆,可是为什么我计算出来的是87欧姆,暂且搁置,待与原厂确认。

  我需要变更PPS输出的同轴线缆阻抗,当前为50Ω,输出阻抗如果为45Ω,接收端的信号应该是完美的。当前测量的输出端的信号应该是2.6V,台阶上扬至3.3V。

  如果使用75欧姆的同轴线缆,输出阻抗为90欧姆,终端电压为3.0V,远远好过2.6V。所以坚决要换75欧姆线缆,无论MAX20046的输出阻抗是多少,肯定是大于50Ω的,因为波形现实确实为欠载传输线。此处涉及到信号在传输线的动作,今天总算是相同了,在此也记录一下。

  还是以PPS信号为例:(实际电路终端一般为TTL或者CMOS输入,相对传输线特征阻抗,其输入电阻很大,所以此处终端开路模型可信度很高)

  第一种情况:MAX50046输出阻抗为50欧姆,同轴线为50欧姆,PPS输出为3.3V,首先看源端的信号。分压至1.65V,反射回的1.65V直接被吸收不再反射回终端,所以源端电压在起初的2TD内为1.65V,2TD后上升至3.3V。在终端,信号传输延迟的TD内,信号未达到终端,终端电压为0。经过TD后,1.65V到达终端同时全反射,终端电压持续为3.3V并维持。

  第二种情况:MAX50046输出阻抗为25欧姆,同轴线为50欧姆,PPS输出为3.3V,典型的过载传输线,信号会有过冲,首先看源端的信号。分压至2.2V,反射回的2.2V在源端与2.2V叠加产生4.4V电压。同时在源端产生副反射,拉低源端4.4V电压,进一步到开路终端来回反射,最终源端电压趋近于3.3V。

  如何消除4.4V的过冲,如果在源端串接25欧姆电阻,于输出电阻形成50欧姆的集总电阻。效果等效于50欧姆的输出阻抗。姑且不管输出电压多少,反射电压回来后,传输线阻抗等于输出阻抗不再反射了,也就没后面过冲和下冲什么事了。同时也隐含着,终端一定书源端输出的1.65V反射double,不然3.3V的电压输出成其他电压,结果是不成立的。

  第一种情况是设计终极目标,负载接受到的信号无任何信号畸变。所以,对于输出阻抗较小的IO,如TTL,CMOS一般为20欧姆~30欧姆。一般需要串接一个源端电阻保持与传输线阻抗一致,或者直接将传输线阻抗设计与输出阻抗一致也可以,因为反正一般负载的输入阻抗很大。

  对过载传输线与欠载传输线的总结:过载传输线会 形成过冲-下冲的振铃形式上升沿。欠载传输线会形成台阶型的上升沿。

  感性负载一般为过载传输线(高频阻抗大),一般会形成振铃;容性如在一般为欠载传输线(高频阻抗小),一般会形成台阶。

  难道以上献给深夜好学的我。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egend-yuan/p/8419441.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