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角度有哪些_【悦读】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及备考集锦

5b7aedc3bf326d15b35820efa04c2ed0.gif

29e1ca27d3863153d911db3182543f0e.png

466b9c97ce213dd627803b686b3a8293.png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ff64bf8715e3522e833c20f516785044.png

【词句注释】

1.西江月: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2.黄沙道: 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3.鸣蝉: 蝉叫声。 4.旧时: 往日。 5.茅店: 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6.社林: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 7.溪桥: 一作,溪头。

15301ee63c7f015c0eba2aef1f2489ae.png

【白话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 然出现在眼前。 0dacc6556b5fc16f166a6f927b40b995.png

【作品赏析】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上阕写晴,描绘乡村仲夏的夜里,静谧的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一句运用得特别自然,而且别样的工整,以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大自然里最普通的事物和景象。用的虽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明月升高了,鹊儿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这一句,作者将“蛙”拟人化,不仅显得生动、形象,同时还写活了一个境界。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下阕笔峰一转,写起了夏夜乡间骤然的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词人运用对仗手法,写远望之所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一句如上阕首句一般,对仗特别整齐,却不留雕凿的痕迹。“七八个”对“三两点”;“星”对“雨”;“天外”对“山前”;自然巧妙,如出水芙蓉般天然去雕饰。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写雨,作者写得既有层次,又有特色。先以“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的天象,再以“两三点雨山前”写骤雨来临,最后写雨中人的心理变化。写雨前天象,预示已有雨意。这里,虽没写云,但由星稀,已可知云密。这一句,作者把“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分别提到“天外”、“山前”之前,不仅突出强调了雨前的天象,骤雨的来临,照顾到了音韵的需要,而且还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写出了夏雨的特点。暴雨忽至,夜行的人焦急起来,到哪儿避避雨呢?他想起了“社林边”的“茅店”,可那是“旧时”,现在不知在否。前文“路转”,后文“忽见”,等他转过“溪头“,“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不仅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还表现出词人“忽见”“茅店”的喜悦心情,相得益彰,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得灵活,轻快,富有情趣,读后,那个急而复喜的雨中人的形象,历历如在目前。 上阕与下阕紧密衔接,天衣无缝。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ba26de6a2e3da3f69e6341ddd48b926f.png 【作者简介】 4e6ae81f874b0f5ada83e6b445ae130a.png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f85148c33c142a8e70fb14fb014181ec.png

【书法欣赏】 8b77c10a331f286b7abebada8310366f.png 93bfbbda3a0bd086298376c1b6f2daab.png

【备考知识处理】

1.上阕描写了哪些声音?有何作用? 答:描写了蝉鸣,鹊啼,蛙叫,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反衬出夏夜乡村的寂静。 2.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2分) 答: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蝉鸣声。(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3.上阕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上阕描绘了一幅幽静,丰收,欢快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揭示了诗人因丰收在望的喜悦,侧面体现了悠闲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 这首词通过描绘农村夏夜的清新优美的景色,抒发了词人的闲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分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写景角度和作用. 答: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夏夜的宁静,侧面烘托了诗人因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5.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2分) 答案示例:①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②词人(作者)与同伴;③夜行人;④蛙儿们(2分。两种说法各1分) 6.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下阕主要写了此人遇雨避雨之景,充满乐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写乌云骤至,大雨将起,侧面表现了诗人急于寻找避雨之所的焦急:“路转溪桥忽见”写找到旧时社林边的茅店,倒装句凸显出了诗人此时的惊喜。“星”“雨”“茅店”等景,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写得生动有趣,表现了词人遇雨的焦急和找到避雨之所的惊喜,也反映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态。 7.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壮志难酬。(3分)(2)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四句诗中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3分) 8.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将眼前的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与感慨身世时世的悲慨之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而虑及人生时局,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3分)(2)直接抒情。如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一句,直接写出了中秋寂寞独处、无人与共的内心的凄然。(2分) 9.“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 答案: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 10.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壮志难酬。(3分)(2)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四句诗中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3分) 11.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将眼前的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与感慨身世时世的悲慨之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而虑及人生时局,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3分)(2)直接抒情。如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一句,直接写出了中秋寂寞独处、无人与共的内心的凄然。(2分) 12.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         (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          的心情。(2分) 夏夜(同时扣住"夏"和"夜"两个元素即可)    闲适(或:淡泊、喜悦、欣慰、怡然自得)(2分。每空1分) 13.上阙中的  惊鹊  、  鸣蝉  、  蛙声   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  疏星  、   微雨  等。 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  作者热爱农村生活  的情感。 14.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词的上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句从嗅觉和听觉上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丰收喜悦的心情。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波澜变幻,骤雨将至时“路转”“ 忽见”的描写,既衬托出词人 看到临近旧屋 时的欢心,又表现了沉浸在夏夜美景中忘记路途远近的入迷状态。

c48e6333e0d4ab38bd08697c24d7bef1.gif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e79c965b60eb5a9c650d6e1eb620f3fa.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