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GC是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
Java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所有对象实例和数组都在堆上进行内存分配。为了高效的进行垃圾回收,虚拟机把堆内存分为新生代,老年代和永久代3个区域
新生代可以分为Eden区和Survivor Space(S0,S1)区,大多数情况下,对象在Eden区分配,当Eden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时触发一次Minor GC
Survivor是幸存区,是新生代和老年代的缓冲区域,当新生代发生MinorGC时,会将存活的对象从Eden区移动到S0内存区域,并清空Eden区,当再次发生Minor GC时,将Eden和S0中存活的对象移到S1区;存活对象反复在S0和S1移动,当对象在Surivivor之间移动或者从Eden移动到Surivivor区时,对象的GC年龄会不断增加,当GC年龄超过默认阈值15会进入老年代
老年代用于存放经过几次MinorGC后依然存活的对象,当老年代空间不足时会触发Full GC/Major GC,速度比MinorGC慢十多倍
如何判断对象是否存活
引用计数法
对象上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对象引用它时,计数器加1,当使用完该计数器时,计数器减1,计数器为0表示该对象不被使用
优点:实现简单,判定高效
缺点:无法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引用的问题
可达分析法
通过一系列的GC Roots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起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路径称为引用链
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
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静态变量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当一个对象到GC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时,就表示该对象可以被回收
使用可达性分析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可被回收需要经过两次标记:
对象ObjectA到GC Roots没有引用链,进行第一次标记
如果ObjectA重写了finalize方法,且还未执行过,那么ObjectA会被插入到一个F-Queue队列中,再由一个虚拟机自动创建的,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触发其finalize方法。finalize方法中如果对象ObjectA与引用链中的对象建立联系,那么在进行第二次标记时ObjectA会被移出即将回收的集合(注:finalize方法只会被JVM调用一次)
GC算法:
标记清除(老年代)
对待回收的对象进行标记
缺点:标记和清除过程效率都很低,收集之后会留下很多内存碎片,不利于大对象的分配
复制(年轻代)
将内存分为大小相等的A和B两份,每次只使用一份,A中内存用完了,就把A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B中,并清空A的内存
优点:只需要标记存活的对象,标记效率得到提高;避免了内存碎片的问题
缺点:可用内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标记整理(老年代)
老年代中,对象的存活率较高,复制算法效率比较低,在标记整理算法中,标记出所有存活的对象并移到一端,然后直接清理边界以外的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