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之美——网页中的网格设计》——第一章 引言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秩序之美——网页中的网格设计》一书中的第1章,第1.1节,作者: 【美】Khoi Vinh 译者: 侯景艳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第一章 引言

从某种层面上讲,设计可被看做一种利用创造力将想法强加于这个世界的方式,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强加于世界,而是以一种更恰当,更人性化的尺度。

在由问题出发,沿着思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从商业(业务需要,技术限制)或者艺术(美学,易用性,人文因素)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作品。无论如何,最成功的设计可以简化为一种最本质的目的:在混沌中创造秩序。

怎样的秩序?当然是一种能准确反映设计师世界观的秩序。世界应如何运转,设计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由此创造出不同的秩序。它的力量微弱而有限,但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受到影响。

也许我现在就在印证这个道理。因为我刚才向你们叙述的内容其实就是最初吸引我从事设计的原因。

说到对“设计”或者“平面设计”的理解,当17岁的我进入艺校时几乎没什么想法。我只知道尽我所能地画画,唯一的目标就是学习如何以画谋生。但当发现我可以不受束缚,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时——这是我成人毕业后过的一段散漫日子——世界忽然就变得一片迷茫,没有规则可言。我有意无意地感觉到,要将自己特有的创造力发扬光大,我需要利用它来创造秩序,至少在工作中是这样。

离开艺校时,我并未在平面设计上获得学位,但留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我私下选修了尽可能多的设计课程。事实上,我自己胡乱摸索出一套设计的学习方法,阅读尽可能多的书籍,尽力接受各种商业客户的设计工作,参加五花八门的设计工作室。年复一年,在磕磕碰碰中,我尝试确立对平面设计的个人理解,并制定出自己的方式进行实践。那时我若有若无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寻找一套严密的方法,使我可应对各种设计挑战。一个可靠的系统构架,使我可将任何设计理念付诸实践。

最终我意识到在平面设计中,网格正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能够建立秩序并发挥创意。多年来,在未受正规训练、也不经特意准备的情况下,我一直尝试运用网格得出各种各样的设计结果。据说,平面设计就等同于“为事物排序”,我差不多也一直这么做。我的大多数设计都使用了临时设计的网格,这种网格并未经过精心的规划,当我尝试对事物进行排序时,它便自然成形(当然,这种临时网格难以为设计提供稳定的基础,经不起推敲),尤其当我在设计过程中随意改变设计元素时更能体现出来,我几乎总是可以跳过设计单元和栏的必要步骤,仅靠各元素确定网格的细节数据。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学会如何运用网格。历经反复地、试验,阅读,钻研无数天才设计师的作品;更多阅读、大量地实验;最后再进行更大量的阅读,我最终领悟到了其中的诀窍。按照我的理解,网格是一种较字面意思更深层的东西。我永远能在网格上学到新的知识——它们嘉奖不断钻研的人。就像我对设计、网络、技术和广义艺术感到痴迷一样,网格也同样吸引着我。并非我所遇到或使用的网格都各不相同,有时也会重复。但在运用网格时,我总能有所收获。

圆点
我在艺校第一天上的设计课程,老师向全班同学分发了空白纸张。然后他让每位学生在纸上的任意位置绘制一个小圆点。

当我们画圆点的时候,老师在教室里随意走动,浏览我们选择画圆点的位置。然后,他对我们的决定以及由此暗示出的各人性格特点发表了一番幽默的言论。有些同学将圆点精确地画在纸张的中部,有些则随意画在某个部位,还有一些同学特意将圆点画在靠近纸张四个角落的位置。随后,他又让每个人在纸上画第二个点,仍然是不限位置。我们做完这一切后,他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个设计——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和用处的设计,但不管怎样也是一个设计。

我们画的两个点凭借着在同一平面上的联系——不管是隔着纸张的对角线遥遥相望,还是紧紧地靠在一起——暗示出了构成。虽然是以如此原始和本质的形式,但一种构成已被展现出来。其实,这节课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当超过一个元素被展示,就会暗含一种人类的处事动机,一种强加的规则形式。如果不能在混乱中建立秩序,设计就会失去意义。

看着我在纸上画的圆点,我想到:如果任何两个并存的符号都隐含构成信息,与其放任不管,尝试将这种构成明确地分析出来并进行实现会不会更好?

我的直觉立即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我本身的那种企图找到规则或强加规则的潜意识的冲动,最终促使我成为了一名平面设计师——一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喊着:“是的,当然更好!所有事物都需要构成。”

这个训练证实了我一直以来的推测:毫无疑问,万物皆有构成。而当时我想从我的设计教育中得到的是知识,技巧,以及能通过建立秩序从而解决我最感兴趣的设计问题的工具。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网格的产生也许是设计师想在平面设计的实践中建立秩序的最生动体现。在业界的各种最佳设计中,网格所造成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网格既能表现出一个设计师制造秩序的倾向,它也是一种替个人和企业组织系统的实用工具。

网格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经过不断地检验和发展,网格的运用终于在设计中不断获得成功。那时,通讯的机械化开始改变我们对设计的理解。但这也是近百年来,那些将网格运用到设计实践中的设计师们所促成的结果,他们乐于创新并雄心勃勃。他们将现代派在社会,艺术和技术方面独特而前卫的理念转变成一种关于设计的不朽的观点,这种观点持续支配着我们绝大多数的设计实践和论著。

网格理念的历史演化告诉我们:设计师不应否定自己,不过这个观点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我想,几乎任何一个书店的设计书架上,都将会出现一些讲述网格设计的充满智慧的迷人作品。

然而,存在于其余主要相关文献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大多数著作都只关注网格在纸上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将自己与所谓“传统平面设计”的实践——止步于胶版印刷的设计作品——联系起来,很少有人关注如何将网格应用到基于万维网的数字设计过程中,这正是我写本书的目的。

这本书为谁而写
为在网络上创建出引人注目的用户界面,本书依据网格设计的方法论提供了实例教程。本书将解释网格如何及为何起作用的基本原理,然后带你体验一系列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设计训练。

如果你想学习网页设计,或仅仅是对其感兴趣,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如果你对平面设计和印刷的基本概念有着必要的认识;并且读过本书后你还想在更广阔的设计教育中继续深造,那么你将从本书中获益良多。

如果你刚接触网页设计,为确保能从以后的章节中获益,你需要学习一些关于网站建设的编程知识。因为,我所陈述的概念,尤其是构成本书核心的设计实践练习,全都包含HTML和CSS如何联合组建网页,以及Java语言及其他技术如何强化网页界面的实用知识。虽然你不需要成为这些方面的专家,却需要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实际上,这本书恰当地止步于将网格运用于网络的技术领域。在本书中,你将找不到关于如何编码HTML,CSS或者任何其他技术工具的策略建议,因为在这些课题上,有其他更多更权威的专家和更丰富的资源。

最后的忠告
这本书并不是对所有关于网格的设计想法的全面调查。它只代表了一种能呈现本书主题的观点:一种来源于我个人经验的观点,它建立在过去十五年我所做的数字媒体设计工作的基础上。这也是为什么你将不会在这里发现关于网格理论的抽象练习,或发现对你可能遇到的每一个设计问题的解答。我更想展示出的是我在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一些设计项目;包括我在解答这些设计项目时使用的所有技巧。

其实,好比我鼓励你扩大对平面设计的研究面,熟悉互联网技术一样,同样重要的是:你还要将走在我前面的先驱者和专家们有关网格的著作,与你在本书读到的内容相互补充,这将使你具备对网格运用的各种方式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能使你成为一名更聪明,更具洞察力的设计师。实际上,我还要鼓励你阅读尽可能多的关于设计和技术的书籍;不仅仅是网格,还要读有关印刷、排版、人机交互、界面的书籍;全面了解设计与技术如何对我们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产生影响。无论你是网格理念方面的新人还是老手,我都希望本书能与许多其他相关书籍一起,在你的书架上拥有一席之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