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似的“按揭”




“按揭”一词,现在几乎家喻户晓。但它从何而来的呢?有一张房地产专业报纸说:“按揭”就是“按”你贷款的年限,给你“揭”开商品房的盖子。这是望文生义式的解释,不足信也。


其实“按揭”一词为外来语,它来自英文mortgage(抵押)。


将mortgage译成中文首推港人,港人将mort-gage的前四个音节用广东话译成“按揭”。这里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因为即使用粤语来译mortgage的前两个音节,译音也应是“摸揭”而不是“按揭”。那么为什么要用“按揭”呢?原来这里涉及到一个在香港约定俗成的译名规则。


这个译名规则的核心是:尽可能赋予中文译名字面上的含义。举例来说,内地译“撒切尔”,字面上不妨没什么意义。港人则译“戴卓尔”,这“戴”字,字面意义为“姓”,故“戴卓尔”之意义为人名。


类似的还有SONY(索尼)港译“新力”,SHARP(夏普)港译“声宝”等,中译名均具有字面上的意义。因此上面提到的“摸揭”尽管比“按揭”更接近mortgage的原发音,但“模揭”不具有字面上意义,不符合前述规则,故予以修改。


但问题是有时不一定能找到既符合原发音又具有字面意义的汉字,这时就只好采用谐音或甚至近似谐音的方法来加以变通。如National(松下),如译前两音节,粤语应为“纳声”,但“纳声”,意义不明显,故变通为有点接近谐音的“乐声”,意为“快乐之声”或“音乐之声”。而“摸揭”之改为“按揭”也类似这种情况,因为“按”与“摸”的粤语读音接近谐音。那么“按揭”的字面意义又是什么呢?


商品房抵押贷款是将刚买进的房子立即抵押出去给银行,银行按规定发放贷款。你看这“买进”和“押出”,一“进”一“出”,方向相反,前后紧接,正好比是“按揭”。因为“按”是用手指将一物压住,“揭”是用手指将压在某物上的东西拿开,这一“按”一“揭”,方向相反,前后紧接,跟买进了房马上又抵押出去十分神似。


因此,用“按揭”来指商品房抵押贷款,实在也是译得很巧妙的呢。


龚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