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晶体数据库_邓鹤翔:介孔晶体分子精度的定制化设计与合成

bcc9c185b4c32ce557aa67406b96de34.png

欢迎点击上方“公众号” 订阅

15e8c67b8a6632072e6d3d4b3b691749.png

11月30日上午,武汉大学邓鹤翔教授受邀来访软物质研究院做主题为“介孔晶体分子精度的定制化设计与合成”的学术报告,介绍其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邓鹤翔长期致力于分子定制介孔晶体的设计与合成、固态纳米材料在气体储存与分离、节能减排、选择性催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他以通讯作者在Nature、Nat. Chem.、Chem、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期刊上发表30余篇论文,研究成果被Nat. Chem., C&EN等媒体报道。因介孔晶体的研究特色,获得中国分子筛学会于2017年颁发的第一届“中国分子筛新秀奖”,于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475e15b6d12f29f484cd993eec678f78.png

邓鹤翔表示,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和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OF)作为由分子构筑的新型晶态孔材料能够提供分子尺度的定制化孔道,能够通过框架分子的有序排列提供与客体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客体分子的连接、取向及排列精确控制。这些晶体在小分子的吸附,分离及转化中已展现出优异的性能。然而这些晶态孔材料的孔径一般小于2 nm,属于微孔材料,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鲜有报道。和小分子相比,具有较大尺寸的客体(如无机纳米颗粒和有机大分子等)往往具备更为丰富物理、化学及生物功能。

54257d366d3c2338844b6e13d08f78c0.png

邓鹤翔向现场师生详细介绍了几种合成孔径在介观尺度(2-50nm)的MOF及COF合成方法及设计理念,包括同拓扑结构拓展法及最新发现的多组分构筑法等。其中以武汉大学命名三种新型分子多面体拓扑(wuh、liu及yys),并入选RCSR数据库。这些自主研发的介孔晶体最大的孔径达到6.0 nm,其中由小尺寸配体构筑的MOF-919具有目前已报道的最大孔径/配体比。另外,他还介绍了介观尺度MOF结构研究新方法及研究与客体分子作用机制的原位动态表征,以及结合介孔MOF的尺度优势,探索MOF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图文/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往期阅读

大阪大学宇山浩教授讲授“生物塑料和纤维素”海外课程

英国阿斯顿大学Paul Topham教授网络讲授高分子纳米技术研究课程

软物质前沿实验技术讲座系列3 | 微量热技术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与人生:杨万泰院士讲述高分子化学风雨四十年

科学与人生:奋斗的人生最美

研究生本科生同上一门课“科学与人生:老一辈科学家的大讲堂”

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微信号 :MoSE-AISMST

ff1c767252a1dc11edbbdd7b1cf4a21a.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