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房远举,又到了我们的周周讲时间,在上期中我们复习了近交系数的概念,相信大家一定对这一考点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今天为大家介绍复杂近交系数的计算。
◐ 我们先来看一个家系:
计算图中家系中X个体的近交系数,我们按规范的步骤来,应该首先写出连接X双亲S和D的所有通径:S←A→D S←B→D
(这里我们需要再强调一下通径的书写,通径是以个体和箭头组成的关系链,以箭头表示亲子关系。箭头的方向在一条通径中只能改变一次,改变处的个体即为该通径中的共同祖先。通径的两头连接的是要计算近交系数的个体的双亲。注意通径中不允许出现重复个体)
两条通径中各有三个个体,故X的近交系数为:
Fx=(1/2)3+(1/2)3=1/4
以上的例子最常见的形式,相信大家都已经对这样的计算十分熟悉了,我们再来看一个复杂一些的家系:
◐ 计算图中Z个体的近交系数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Z的双亲是亲子关系……Z的双亲还是兄妹(或姐弟)关系…Z的外祖母和父亲(或祖父和母亲)又是兄弟姐妹关系……
这一家子挺扑朔迷离的,咱也捯饬不清楚了,我们按照常规方法直接来写通径吧:
S→D S←A→D S←I→A→D
写完之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
在第一条通径链S→D中,共同祖先 S的双亲I和A是亲子关系,S本身就是由亲子近交产生的,具有1/4的近交系数。那么这个时候,同学们不禁会想,这种情况下共同祖先本身是近交的产物,理应会增大后代Z的近交程度,直接套我们常用的公式计算好像不那么合适。
◐ 我们怎么对近交系数进行精确呢?
其实,计算近交系数真正的原本的公式,长下面这个样:
F=Σ【(1/2)n(1+FA)】(FA为每一条通径的共同祖先的近交系数)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共同祖先是近交个体时,对后代近交系数的影响了。所以说大家也能看出,我们粗略计算使用的公式F=Σ(1/2)N,实际上是默认了所有共同祖先的近交系数都为0的一种特殊情况。
那么我们最后计算出上图中Z的近交系数为:
FZ=(1/2)2(1+1/4)+(1/2)3(1+0)+(1/2)4(1+0)=1/2
希望大家做题时,不要忽视共同祖先本身为近交个体产生的影响~
最后留一道题,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
计算图中X个体的近交系数
下期预告:在下期将为大家介绍代谢生化中的计算题如何快速正确的计算。
◐ 请同学们课前先思考:
1. 如何计算某物质完全氧化生成多少个ATP? 2. 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 谢需要经过什么代谢途径? 3. 什么反应可以实现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像丙酮酸的净转化? 4. 三羧酸循环中的这些有机酸想要净被氧化分解,关键在于哪一种酶?这么棒的干货
在后台聊聊点个在看吧 ?往期精彩文章
连锁遗传题的解题技巧|亲缘系数和近交系数
交换值、重组率与图距|生存曲线与存货曲线|杜南平衡
PLM法检测细胞周期|前概率、条件概率和联合概率
一抗与抗一抗的抗体|基因在染色体上距离丝点的关系
western技术|RAN与蛋白质|Co-IP与GST Pull-down的
中心思想| 论文题技巧|显微镜与分辨率|基因敲除技术
狂犬科普| 静脉注射与口服| 流感科普 |小心猫爪病 高血糖与低血钾 | 心率与心输出量| 动物学模拟题 肾上腺素 | 青霉素 | ACH来源和去路 | 肉毒毒素 三大发明 | 乙酰胆碱 | 头孢菌素 | 肾脏的神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