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谱图分析步骤_科研教程|核磁共振(NMR)知识归纳

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NMR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场景和测试方法,重点讲解了1H-NMR谱和13C-NMR谱在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磁铁、射频振荡器、射频接收器等核心组件的功能,以及探头和化学位移的产生。同时,提到了溶剂的选择标准和核磁共振数据的软件处理流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94b68023096bc5b7da1903eb4e7f874.png

c49956dd95cfc762dab6a239041013ca.gif

  2020.12.28  

之前,我们分享了

科研教程|SEM构成及制样要求(知识点汇集)

软件|CasaXPS安装包、安装教程、基本操作!

Origin教程|如何做一份XPS分峰图的美化

科研教程|不得不看的XPS知识归纳

今天,我们分享关于

核磁共振NMR的一些知识总结

非全原创 核磁共振(NMR)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定义: 类似于红外或者紫外吸收光谱,是吸收光谱的另一种形式, 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电磁波在不同的物质结构中会有不同的衰减,获得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的技术手段。 机理 :具有非零自旋量子书的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动量,会产生磁矩,如1H,31P, 13C, 15N等原子核。磁矩是一矢量,如果将其置于磁场,则符合Boltzmann分布,原来简并的能级分裂成不同的能级状态,如果用适当的电磁辐射就可以发生核自旋能级跃迁。而原子核的能级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外部磁场强度大小和原子核的种类,还取决于原子核外部的电子环境。因此,通过不同的共振频率,核磁共振就可以获得原子核外环境信息。

f8193fb742614c89d05eaf61a496d3dc.png

测试原理:样品管放置在磁铁的两极夹缝中,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使得样品均匀收到磁场强度作用,射频振荡器发生固定频率电磁波,射频接收器探测核磁共振时吸收信号,改变磁场强度,由低场扫至高场,记录核磁共振图谱。

分类:NMR波谱按照测定对象分类可分为:1H-NMR谱(测定对象为氢原子核)、13C-NMR谱及氟谱、磷谱、氮谱等。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材料都主要由碳氢组成,所以在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中,以1H谱和13C谱应用最为广泛。

7a78a57b3f4b1cbb599db872240bd501.png

应用场景:

1. 结构确定;2.化学鉴定;3.聚合物特性测定;4.药品开发;5.催化研究;

3c69a443ddd9f19e9fd5eb7af122db71.png

一般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