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
之前,我们分享了
科研教程|SEM构成及制样要求(知识点汇集)
软件|CasaXPS安装包、安装教程、基本操作!
Origin教程|如何做一份XPS分峰图的美化
科研教程|不得不看的XPS知识归纳
今天,我们分享关于核磁共振NMR的一些知识总结
非全原创 核磁共振(NMR)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定义: 类似于红外或者紫外吸收光谱,是吸收光谱的另一种形式, 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电磁波在不同的物质结构中会有不同的衰减,获得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的技术手段。 机理 :具有非零自旋量子书的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动量,会产生磁矩,如1H,31P, 13C, 15N等原子核。磁矩是一矢量,如果将其置于磁场,则符合Boltzmann分布,原来简并的能级分裂成不同的能级状态,如果用适当的电磁辐射就可以发生核自旋能级跃迁。而原子核的能级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外部磁场强度大小和原子核的种类,还取决于原子核外部的电子环境。因此,通过不同的共振频率,核磁共振就可以获得原子核外环境信息。测试原理:样品管放置在磁铁的两极夹缝中,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使得样品均匀收到磁场强度作用,射频振荡器发生固定频率电磁波,射频接收器探测核磁共振时吸收信号,改变磁场强度,由低场扫至高场,记录核磁共振图谱。
分类:NMR波谱按照测定对象分类可分为:1H-NMR谱(测定对象为氢原子核)、13C-NMR谱及氟谱、磷谱、氮谱等。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材料都主要由碳氢组成,所以在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中,以1H谱和13C谱应用最为广泛。
应用场景:
1. 结构确定;2.化学鉴定;3.聚合物特性测定;4.药品开发;5.催化研究;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