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志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门诊部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其发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可分为三个阶段:(1)致敏阶段;(2)激发阶段;(3)效应阶段。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强烈、具有不可预见性,部分患者虽经积极抢救仍有短时间内迅速死亡。

过敏反应机理示意图
过敏反应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I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出现斑丘疹和荨麻疹。
II级:初皮肤症状外,出现中等程度不危及生命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血压降低幅>基础值30%,伴有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心动过速)、支气管高反应性。
III级:出现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低血压(经常规升压药物处理后收缩压<60 mmHg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率失常、支气管痉挛,需要给予特异性的抗过敏治疗,皮肤政治可能会在低血压缓解以后出现。
IV级:心跳或呼吸停止。
V级:死亡。
引发过敏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引发过敏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药物因素、个体体质和环境因素。有些药物的小分子结构使得他在进入人体后,容易与人体中的蛋白质和多肽等物质形成不可逆的结合反应,尤其是具有化学活性的抗拒药物更容易引发上述反应,从而发生过敏反应。个体体质的不同也会引起过敏反应,有的机体由于遗传等原因,机体分泌紊乱,导致过敏反应发生。另外,恶劣的环境因素,例如虚弱、饥饿等不良状态下,人体也有可能变成过敏体质,导致过敏反应发生频率上升。
要尽量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则要做好过敏防护措施。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应当立即进行过敏源排查,并停止使用可疑过敏药物,并开展紧急抢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