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特点
- 概念多
- 理论多
- 实践性强
- 内容多
- 课程脉络清晰
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使用单一技术相互连接的自主计算机的互联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 单台计算机的独立自主性
- 计算机连接起来的介质多样
- 网络呈现出不同的大小、形式
互联网络:不同计算机网网络的互相链接,是计算机网络的网络
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不是计算机网络,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分布式系统。万维网上所有的一切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拓扑:信道的分布方式
常见的拓扑: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其中最常见的是总线拓扑和星型拓扑。
总线拓扑:所有主机挂接在总线上,相互直接通达
总线拓扑信号传输特点:
- 从主机上发出的信号在总线上双向同时传输
- 所有的主机都可接收到这个信号
星型拓扑:主机都挂接在一个中心节点上,早期的中心节点由集线器充当,现在的中心节点主要由交换机充当
,星型拓扑因为其拥有中心节点,所以有一个单点故障的缺点
协议:一系列规则和约定的规范性描述。它控制网络中的设备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交换
数字带宽(理想带宽):指单位时间内流经的信息总量。带宽越大越好,越大里边的信息越多
数字带宽的基本单位:比特每秒,即bps
bps的单位太小,常用K,M,G
比G更大的单位还有T、P、E、Z、Y
吞吐量(Throughput):指实际的,可测到的带宽。让用户感觉到好还是不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吞吐量受多个设备的影响:
- 网络设备和性能
- 用户数量
- 用网的时间
- 用户计算机性能
- 网络拓扑
- 服务器
信息量S、带宽BW和传输时间T之间的关系:
理想情况:
T
=
S
B
W
T=\frac {S}{BW}
T=BWS
实际上我们的介质的带宽常常没用用满,所以改用吞吐量P
T
=
S
P
T=\frac {S}{P}
T=PS
点到点:信源机和信宿机之间的通信由一段一段的直接相连的机器间的通信组成,机器间的直接相连叫做点到点连接。
端到端:信源机和信宿机之间直接通信,好象拥有一条直接的线路。但实际上是由一条一条的点到点连接构成的。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传输介质分:
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
按网络的大小和规模:
- PAN 个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s),覆盖范围大概一米(比如个人的电脑、鼠标、键盘)
- L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s):覆盖范围一公里左右,一个单位或一个建筑
- MAN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覆盖的距离范围大概十公里左右
- WAN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覆盖范围大概100公里,通常覆盖一个国家、一个省
- Internet 互联网:覆盖的范围是全球
上述距离不是绝对的,关键是看它是否采用了局域网的技术。
参考模型(重点)
计算机网络非常复杂,分而治之,可以更好的学习。
分层的好处:
- 各层工作独立、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降低协议工作的复杂程度
- 灵活性好,任一层的改变不影响其它层
- 每层的实现技术可以不同,减少了实现的复杂度
- 易于维护,每层可以单独进行调试
- 便于标准化
怎么进行分层?
每个人都只完成自己的工作,都只和自己的上下层打交道,但是每个人好象都直接在和同城的对方打交道一样
计算机网络也使用类似的模型:分层模型
分层原则:
信宿机第n层收到的对象应与信源机第n层发出的对象完全一致
典型的分层模型有两个:
-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inazation)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
- TCP/IP四层模型
ISO七层模型
- 应用层:主要为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提供网络服务:Email FTP 微信等
- 表示层:把信息表示为一定格式的数据流。为什么要进行表示?因为我们的计算机不认识信息,但认识01组成的比特数据流。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等都是这层的任务
- 会话层:七层中比较薄弱的一层,它负责通信主机间的会话的建立、管理和拆除。协调通信双方的会话。
- 传输层:参考模型上的核心层之一。他负责通信主机间的端到端连接。对于TCP来说,还负责提供可靠传输、差错恢复、拥塞控制等额外的功能。整个传输层,不管是TCP还是UDP,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源机和目的机之间的端到端的联系。
- 网络层:是另一个核心层。它的功能两个词来描述:地址和最优路径。它负责将每一个分组从源机一路送达目的机。地址说的是通信主机需要一共标识,网络层面上是IP地址。最优路径是说路由用来做寻径的,每一个中间设备都为到达的分组(包)找到一根最优的路径,并送出。
- 数据链路层:它主要提供介质访问服务。通过物理地址识别通信主机,提供可靠的帧传递并做差错控制,流控等
- 物理层:它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透明的比特流可以是光信号、电信号、无线信号等。物理层只关心比特流的传输,忽视比特流里边的具体内容。
参考模型每一层都完成特定的功能,都为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每一层都使用它下层提供的服务。
TCP/IP参考模型: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012116
电子邮件是如何传送的?
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了三个主角:发送方、接受方和信号通道。
数据在各层的形式(或者说各层处理的数据对象)叫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任何一次通信都以发方的封装开始,接收方的解封装结束
是谁完成封装、解封装的功能的呢?
每一层上有一个实体:实体是每一层上活动的元素,可能是个硬件也可能是软件,他负责实现本层的功能
收发双方对应层上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 peer entity
虚拟通信:
例题:
客户端-服务器使用卫星网络,与在 22,500 km高度的卫星进行通信。由客户端 (或服务器) 发送一条消息给卫星,然后卫星再传递此消息到服务器(或客户端)。响应一个请求的延迟最佳情况,即,客户端发送 (或启动) 对服务器的请求后,客户端需要多长时间等待来自服务器的响应?假定信号以光速传播。(提示: 光速是 300,000,000 米/秒.)
A.15ms
B.150ms
C.30ms
D.300ms
问题的关键在于传输路径。
发送请求的路径为:客户端->卫星->服务器,长度为222,500km
响应请求的路径为:服务器->卫星->客户端,长度为222,500km
故,需要422,5001000*1000/300,000,000=300ms,选A
例题:
“线”上有一个传入帧 ABC 由协议进行多路解编和处理 (A、 B 和 C 代表各自协议的报头,他们都按接收到他们的顺序给出)。传递到协议 B是什么消息,协议 B 又传递给谁什么消息?
A.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 BC,并传递C到协议 C
B.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 AB,并传递BC到协议 C
C.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 ABC,并传递BC到协议 C
D.协议 B 从协议C获取 ABC,并传递ABC到协议 C
传入帧为ABC可确定A为B的下层,B为C的下层。故解码时,ABC先进入A层,输出BC,再进入B层,输出C,进入C层,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