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的东西_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平常我写英语和数学,具体的实操方法写得很多,我觉得应该加强一些在「大方向」上的着墨,所以上周写了这篇早期语言启蒙的「落脚点」:说一千道一万,早期语言启蒙的一切努力,落脚点都在这里,得到了你们很热烈的回应,说好了这周要聊聊数学,今天就来交作业了。

从大家平常的留言和私信中我就能看出来,数学的确是家庭启蒙和家庭教育中的「痛点」和「难点」,一辅导起数学来,就难免要母慈子孝变鸡飞狗跳。

我之前分享过很多数学启蒙的方法和经验,这次就想着重讲一讲我们在面对数学时,应该避开那些误区?

我会分「学龄前」和「入学后」两个部分来讲。

学龄前:

误区一:没有足够的具象积累,就进入抽象

数学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它一门由抽象符号组成的抽象语言。

「抽象」是什么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2」,这是一个抽象的符号。

它是从2个苹果、2本书、2个人、2条狗、2棵树、2块石头等等无数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来的一个共同的、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数量「2」。

又比如「2+3=5」,这同样是从一系列具体的事物中总结出来的「抽象的规律」。

爸爸买了2个苹果,妈妈又买了3个苹果,家里一共有几个苹果?教室里有2个人,又进来了3个人,现在有几个人?这些问题的本质都可以用「2+3=5」这个等式来表示。

所以「抽象」就是指,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有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早期数学思维的培养一定要从「具体」着手,只有具象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自然地悟出、提炼出抽象的概念,所以掰手指头算数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我经常说,「生活」就是孩子的第一个数学课堂,因为生活中都是具体的事物啊!

比如我们最开始给孩子引入【加减法】的概念,一定是说「我有1块积木,你有2块积木,我们总共有3块积木」,而不是直接讲「1+2=3」。

有很多朋友问过我如何选择数学教具?我们选择教具也是遵循同样的道理,先具体,后抽象。

884ea4e1235a0a36c39ac3bd4398faa8.png

比如说「圆点卡」、「魔法方块」、「数学积木」这些教具都属于具体类的,只要没有误吞风险,3岁前就可以用上了。

37851b6f0319dedf7afc9c04e12a4e4a.png

「百数板」和「百数表」是由数字符号组成的教具,这是抽象类的,要等到小朋友认识数字,理解数字对应的数量含义了之后,才能玩起来,通常就得4岁以后了。

b624c5b24495e6ddd90c5af9f15aba5e.png

还有家家都有的「扑克牌」,因为牌面既有数字符号,又有数量图示,算是具体与抽象兼顾。

我把「具象」和「抽象」放在学龄前来讲,这并不代表入学之后就不需要具象了哦。

事实上很多数学概念的学习都是从具象引入的,比如空间思维这一块儿就是最好的例子,多动手去摆一摆,转一转,多观察,空间想象力才能逐渐地培养起来。

f79fdade6d286fa506485b2c7fd8a3bf.png

这是姐姐在做豌豆思维的课后习题

误区二:不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我知道朋友圈里和公众号里的「数学牛蛙」会给很多家长带来无形的压力和焦虑。一看到别人家年龄差不多的,甚至更小的孩子已经能把几位加减法倒背如流了,心里一下子就不淡定了吧?

我以前在公号里分享过2张图片,今天再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a8e09d1ca2364089981b73d5f4f920b4.png

2岁孩子的认知

这张图片讲的是2岁孩子对数量的认知。大部分2岁的孩子,还只能理解「1」和「2」的含义,一组物体的数量如果比2多,那反正就是很多了。

85bb077ab41192b5d60212abec151a09.png

3岁孩子的认知

到了3岁,很多孩子可以一一对应地数到5(不是念到5),要是数量比5多,可能数着数着就乱了,或者手移动了2个,嘴里只数了一下。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平均水平。没错,人群中会有对数量和数字格外敏锐的孩子,神童也是有的。

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肯定遵循正态分布规律,也就是说大部分孩子都在「平均值」的左右,极少数人在两端。

对于数学启蒙,3、4岁之前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给予孩子一个丰富的数学认知环境,多从生活中启发和浸润,但不必对「成果」过于执着和焦虑,毕竟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摆在那里,它对大部分孩子都是适用的,由不得我们不尊重。

我是亲力亲为,一手带大姐弟俩的,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4岁以后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数学方面进步会很快,4岁、5岁、6岁、7岁,真真是一年一个样儿。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着急,学习的悟性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入学以后

误区三:没有理解本质、

吃透概念,只记住了解题方法

我觉得这是学数学的时候最容易踩的一个坑儿。数学一定要理解,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光记住了一套方法是不行的。事实上,只要真正理解了,数学并没有多少需要硬记的东西,但凡记住了,也是因为「熟能生巧」的缘故。

比如说「凑10法」,与其生硬的教给孩子解题步骤,让孩子记住,不如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和思考。

我带弟弟学数学,并没有刻意地教过他凑10法,当他碰到9+7这样比较大的数字时,我就让他自然而然地先通过数数,或者实物教具去得出答案。

等他自己嫌慢的时候,我就启发他去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你不知道9+7是多少,那10+7你知不知道呢?

后来他就知道怎么去巧算了,算数的时候都尽量往自己熟悉的地方靠,比如3+3,4+4,5+5,6+6,10+x这些都是他闭眼能答的,如果我问他6+8=?,他不会去凑10,他会想6+6=12,那么6+8就是14。

所以你看,「凑10法」只是一个代表而已,如果小朋友真正理解了,凑6、凑8、凑12,自己怎么方便就怎么凑,对不对?

相反,如果小朋友没有理解到「巧算的本质」,只是记住了「凑10法」这么一个解题步骤,就不见得能灵活运用了。

路要一步一步走,笨方法也是重要的思维过程和积累过程,不需要我们急急忙忙地帮孩子跳过。

理解本质、吃透概念,这部分可以讲的太多了。好比说「加减法」,如果孩子明白了加减法的本质是「部分与整体」,会自己画图分析,那么不管填空题和应用题怎么出都不用怕了,是不是?

d9731ff7983626de8fb1c60547229c30.png

最近接连在下雪,门外已经有很厚的积雪了

误区四:把计算当成了全部

不可否认,计算确实是数学的基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提高效率。但是在我看来,数学思维的培养更加重要。

所以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我宁愿多花一些时间去引导和启发孩子思考,计算只要每天都在接触,都在用,或快一点或慢一点,最终都会熟练的。

有读者问过我,有没有必要给孩子报珠心算这类的课程?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珠心算,不能全凭主观地去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学珠心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计算速度更快,我个人是没有太大的兴趣的,我们人算得再快,还能快过机器吗?

当然了,珠心算既然能算得更快,肯定也有一些思维方法在里面,懂得了自然没坏处,如果孩子自己喜欢,感兴趣,当然可以学。

如果把珠心算当成一个什么神童培养方法,那就被忽悠了。

误区五:一味地追求高难度

我跟周围一些学数学、做数学研究的朋友聊到过「数学天赋」这个话题,他们都跟我说,数学这件事儿,越往上面走,确实就是越要有悟性的。

所以即便我们带着「亲妈光环」,觉得自己的娃很不一般,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姐姐现在上1年级,课堂上的数学内容对她来说确实比较简单,所以我也会给她做一些数学思维方面的扩展和提高。

不过我不会一味地追求「高难度」,只是希望能给她适度的挑战,让她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保护和激发她对数学的兴趣,让她了解到数学是一件有意思,也很美的事情。

我知道国内有应试的大环境在那里,高考又是一项选拔性考试,大部分家庭都很难做到完全不给孩子加餐,我们自己当年也是刷题过来的,对吧?

我们能做的,就是去了解孩子,然后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去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和规划。

有一点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是需要我们一直跟进的。

写到最后,还是讲到了「刷题」、「加餐」、「拔高」这些,这让我不得不想到了最近不断被人们提及的「教育内卷」,你们想听我聊聊这个话题吗?可以留言告诉我。

还要提醒一句,这周一我给大家推荐了姐姐在上的在线数学思维课程,这是我和孩子都一致认可和喜爱的,也是我目前唯一给孩子报的网课,就是看重了它寓教于乐的理念,对培养小朋友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都很有帮助。

我还争取到了非常好的免费试听课福利,以及正课的购课福利(适合3-12岁的孩子),现在寒假在家正好用得上,之前错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已经注册领取了试听课的朋友,会有顾问老师联系你安排试听时间,大家记得按时去上课哦~

点击了解更多

8a9b9eb5e7dd753849cc3adc94f103d7.png

By超雄 2021.2 于克利夫兰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优质项目推荐】 1、项目代码均经过严格本地测试,运行OK,确保功能稳定后才上传平台。可放心下载并立即投入使用,若遇到任何使用问题,随时欢迎私信反馈与沟通,博主会第一时间回复。 2、项目适用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通信、物联网、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专业教师,或企业员工,小白入门等都适用。 3、该项目不仅具有很高的学习借鉴价值,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进阶的绝佳选择;当然也可以直接用于 毕设、课设、期末大作业或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开放创新:如果您有一定基础,且热爱探索钻研,可以在此代码基础上二次开发,进行修改、扩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应用。 欢迎下载使用优质资源!欢迎借鉴使用,并欢迎学习交流,共同探索编程的无穷魅力! 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 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 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