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夜曲21_“昨夜寒蛩不住鸣”,赏析多布尔津斯基《G小调夜曲》

df6d990dfa4e0b9b4d3bf1c798ff4b74.png

荷兰公司Brilliant Classics 出品过一套四张CD的夜曲专辑,标题是《十九世纪的夜曲艺术》(The Art of Nocturn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1995年-2003年录制)。这是一套值得品茗的专辑,原因有二:

其一,四张专辑中,包括两张肖邦,一张约翰·费尔德(John Field,1782-1837),以及一张同时代作曲家的夜曲。盒子上“夜曲”(Nocturnes)标题下写着“全部(complete)”的字样。显然,两张肖邦的夜曲囊括了他所有的二十一部——这算名副其实了;但费尔德写过的夜曲一定不止一张CD上录入的十五首,因为市面上能找到十八首的版本。

02100ae0caa9495f942f20655ad4108d.png

对夜曲这一形式感兴趣的朋友,肖邦夜曲至少会入手五六个版本,费尔德的夜曲也会涉猎二三。这套夜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是采用早期钢琴(Fortpiano)录制的。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开始流行古乐风,回归本真(authentic)演奏之后,用莫扎特时代的乐器演奏莫扎特音乐,用贝多芬时代的编制诠释贝多分作品成了潮流……这张用肖邦时代的钢琴诠释肖邦自然是个不错的卖点。

其二,这套专辑中最引人好奇的是第四张“同时代”作曲家夜曲。第四张CD上收集了九位作曲家的十五首作品。其中克拉拉·舒曼、格林卡大家比较熟悉,甚至法国作曲家查尔斯-瓦伦汀·阿尔坎Charles-Valentin Alkan)在小众圈里也流行着…但另外六位,其中包括女作曲家Maria Szymanowska(波兰人 1789-1831)以及Camille Pleyel (奥地利人 1788-1855),这些人别说作品了,连名字都如此陌生。

2aedfed07c16c4b55cc3beee447e269d.png

虽然“九位作曲家”和“十五首夜曲”是否能称的上是那个时代的“全部夜曲”,但能了解一下肖邦和费尔德同时代作曲家的夜曲风貌也是件意外之喜。这套CD上,有多布尔津斯基的《G小调夜曲》作品21号第一首(Nocturne in G Minor,Op.21 No.1)。

多布尔津斯基(Ignacy Feliks Dobrzynski,1807-1867),从名字上看是位波兰作曲家。在这第四张专辑上,十五首的作品中便收录了他五首作品——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其中最撩人的是那首《G小调夜曲》。

704646e34020b2ebb0035c3cc2370b4c.png

这里还是插叙一下所谓的“夜曲”,法文叫做Nocturne,德文Nachtstuck,意大利文Notturno。现在一般都用法文称呼。根据第六版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ans,1981)的解释:夜曲,是一种使人联想到夜的乐曲,通常有宁静、沉思的特征,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一提夜曲,人们第一印象就是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甚至本能的以为就是肖邦创造了夜曲这种艺术形式。其实,“夜曲”这个名称在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已经时长出现;只不过到了十九世纪,费尔德写了十八首夜曲,Nocturne这个用法文命名的音乐作品形式才被大众所熟知。

严格意义上讲,Nocturne的创始人不是肖邦,而是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费尔德,可惜他的名气远不及肖邦。费尔德从1813年到1835年共写了十八首“夜曲”形式的钢琴作品。有人说是十九首,因为有时候费尔德会把它们叫做“浪漫曲”(Romance);也有人认为它们应是夜曲。其中,前三首早在1814年已经在莱比锡出版了。所以,费尔德是“夜曲之父”。

bcbd2b83dec46057d5ce2d661a43ee32.png

费尔德之所以在那个时期创造出“夜曲”,有两个必要条件:其一,新型的钢琴正好在那个时候产生。新钢琴在机械结构上作了很多的调整,尤其是安装了踏板。这使得钢琴和声伴奏的表达渲染能力大大增强。其二,费尔德在俄国时熟悉了意大利歌剧中Cantilena这种歌唱形式,他就把Cantilena的歌唱特征用钢琴表现出来。费尔德的十八首夜曲歌唱性与抒情性都很强;但与肖邦的夜曲比起来,费尔德更清新——如果肖邦是水晶灯,费尔德就是晨露珠。

肖邦的贡献自然不可否定,是他发展和定型了“夜曲”这种艺术形式;再说一生写出二十一首夜曲,这样的成就无出其右。但毕竟肖邦是在费尔德的夜曲影响下才创作出自己的夜曲。肖邦是在1833年才遇见费尔德的;可谁又能保证早在1818年,八岁的肖邦在华沙演奏费尔德作品时,没演过其中的夜曲呢?后来,肖邦定居巴黎,这些夜曲不仅自己弹,还把它们拿来做教材给学生上课用…肖邦自己的第一首夜曲要等到1830年才问世。

e16984eb6ad168959ff4a6a8c4f851b1.png

在肖邦的影响下,法国和俄国的作曲家纷纷开始写夜曲,不过在德奥作曲家中,夜曲并没有什么市场,因为那时他们还在使用没有踏板的旧式钢琴——不宜演奏夜曲。当然也有例外,舒曼就写过夜曲《Nachtstucke,Op.23》。后来有人又把夜曲发展成乐队形式,比如德彪西著名的《Trois Nocturne》。后来有人甚至还加上了人声,比如本杰明·布雷顿创作的为男高音、圆号与管弦乐而做的《Serenade》。

回来继续了解一下多布尔津斯基究竟是何许人。显然他远不比自己的同胞肖邦有名,但《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里有介绍:多布尔津斯基,生于波兰的罗曼诺夫(伊林斯基伯爵的领地),父亲是当地教堂主持人,也是一位作曲家。多布尔津斯基的音乐启蒙来自父亲,随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1845年到1847年在德国游历。回到华沙以后,担任音乐教师,也自行创作并参与演奏。1852年至1855年,担任歌剧院指挥。

9a0c1a7c222b1796f7275264de6f31f9.png

多布尔津斯基的创作虽然主要遵从维也纳学派传统,但在他的乐曲中裹挟着不少波兰民间音乐元素,他的钢琴作品受肖邦影响更明显。这张CD中,多布尔津斯基的五首夜曲中的四首(作品编号21 的两首和编号24 的两首)分别写于1833年到1834年,都有非常明显的肖邦和费尔德风格。

严格来讲,想用语言来描述音乐向来是痴人说梦。事实上,想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描述另一种艺术,都给人一种缘木求鱼的徒劳感。比如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为了纪念亡故画家好友而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它一直被人赞赏为“生动地用音响再现了那位画家的油画作品”。可扪心自问,难道真的听过音乐就可以不用去再看原画了吗?所以此时此刻,我们无论怎样斟酌辞藻来描述多布尔津斯基的《夜曲》Op.21 No.1,都有些枉费心机。这里只能笼统谈谈对这首作品的初印象——它的夜。

22f61fa1b2c25b13307b0c79b69c766a.png

夜曲的首感自然是“夜”,这首夜曲给人的感觉是一丝夏夜的柔美与清凉,这不是乍暖还寒的春夜,不是肃杀之气的秋夜,更不是令人窒息的冬夜,它是那种暖暖的,带着花香的暮春或初秋之夜。万籁俱寂,生命的骚动和灵魂的激荡。这跟肖邦的《D大调夜曲》作品27感觉像极了。

其次,多布尔津斯基的这首夜曲承载着一缕淡淡的惆怅。不是痛苦,不是悲伤,更谈不上难过。只是一种难以琢磨的沉思、默许、怀念或者渴望。我们似乎都有过这种心境:不可预期的忧从中来。这首夜曲会给你这种感觉。

d2a479813d6d204f2cb733d1bb51a2e7.png

这不禁会让人想起岳飞的那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艺术的伟大在于旁骛,旁骛才能共情。此时此刻,你共情了吗?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