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之 物理层

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底层。它是网络体系结构上层功能实现的基础,它向网络提供最基本的信号传输服务。物理层负责点到点的数据信号传输,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联设备,为设备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物理层的概念
物理层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连接开放系统的传输介质上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利用的物理传输介质与传输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设计物理层的主要目的是向数据链路层屏蔽通信技术的差异性。数据链路层实体通过与物理层的接口,将数据传送给物理层,通过物理层按比特流的顺序,将信号传输到另一个数据链路层实体。物理层的协议通常称为物理层规程。
物理层的任务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数据链路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输比特流。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允许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的二进制比特流的传输,物理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比特,它可以通过同步或者异步的方式进行传输。物理层就是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要设计用多大电压表示1,用多大电压表示0。可以将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定为确定与传输媒体之间的接口特性,即:
1)机械特性:主要定义物理连接的接插装置,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引脚的数量和排列情况。
2)电气特性: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高低、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说明在接口电线上电压范围,用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者0.
3)功能特性: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功能,说明线路上出现的某电压表是何种意义。物理线路的功能分为四大类:数据功能、控制功能、定时功能、接地功能。
4)规程特性: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的关系,说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信道),传输单位为比特。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之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物理层协议规定了与建立、维持、断开物理信道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成性的特性,其作用是确保比特流能在物理信道上传输。
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的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手段。比特流传书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另外,CCITT在建议书中第一级(物理级)也做了类似的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的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这里的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数据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他们是通信的源接点或目的接点,如计算机、终端等;DCE(Data Circuit Terminating Equipment或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数据电路终端设备 或者 数据通信设备,是为用户提供接入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自动呼叫应答设备、调制解调器等。
DTE-DCE的接口框图如图:物理层接口协议实际上是DTE和DCE或者其他通信设备之间的一组约定,主要解决网络节点与物理信道如何连接的问题。物理层协议规定了标准接口的机械连接特性、电器信号特性、信号功能特性以及交换电路的规程特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不同的制造厂家能够根据公认的标准各自独立的制造设备,是各个厂家的产品都能够相互兼容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他项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主要服务就是网络的物理连接,物理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发送,与接收双方比特顺序保持一致。物理层所提供的服务如下:
1)物理连接
数据电路是一条通信路径。该路径是由两个物理实体之间的物理介质和用于传输比特流所必需的设施以及物理层中的中继设备、互联数据电路构成
物理连接分两类:
1)点到点连接:连接两个数据链路实体
2)多点连接:一个数据链路实体与多个数据链路实体连接
当物理层一旦完成数据链路互联后,其中间的物理实体在物理层以上是不可见的,数据链路层所能感知的只是两个物理连接端点(点到点连接),或者多个物理连接断点(多点连接)。物理连接可以是永久性连接(专线),也可以是动态链接(交换网)。
(2)物理服务数据单元
物理层提供的两类物理服务数据单元:
1)串行传输方式物理服务数据单元,1个比特
2)并行传输方式物理服务数据单元,由若干个比特组成
(3)顺序化
物理层在进行比特传输时能保证所发送的比特顺序相同,
另外,物理层提供唯一能标识两相邻系统之间的数据电路的标识符。当物理层中传输出现差错时,应向数据链路实体报告物理层中所监测到的故障与差错。物理连接服务的质量大部分由数据电路本身决定,其质量指标包括误码率,服务可用性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延
物理层提供的功能
为了实现数据链路实体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应具有下述功能:
1)物理连接的建立与拆除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过程。当数据链路层请求在两个数据链路实体之间建立物理连接时,物理层立即为他们建立相应的物理连接。若两个数据链路实体之间要经过若干中继数据链路实体时,物理层应对这些中继数据链路实体进行互连,以建立起一条所需的物理连接。当物理连接不再需要时,由物理层立即拆除
2)传输数据
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数据单元,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3)物理层管理
物理层要涉及到本层的某些管理事务,如功能的激活(何时发送和接收,异常情况处理)等,差错控制(传输中出现的奇偶错和格式错等)
物理层协议举例
EIA RS-232C接口标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串行物理接口 标准。
RS-232标准提供了一个利用公用电话网络作为传输媒体,并通过调制解调器将远程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规定。当利用远程电话网相连接时,通过调制解调器将数字转换成相应的模拟信号,以使其能与电话网相容;在通信线路的另一端,另一个调制解调器将模拟信号逆转换成相应的数字数据,从而实现比特流的传输。图中给出了两台远程计算机通过电话网相连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DTE实际上是数据的信源或者信宿,而DCE则完成数据有信源到信宿的传输任务。RS-232标准接口只控制DTE与DCE之间的通信,与连接在两个DCE之间的电话网没有直接的关系。
RS-232标准接口也可以如图直接连接两台近地设备,此时既不是用电话网也不使用调制解调器。由于这两种设备必须分别以DTE和DCE方式成对出现才符合RS-232C标准接口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借助于一种采用交叉跳接信号线方法的连接电缆,使得连接在电缆两端的DTE通过电缆看对方好像是DCE一样,从而满足RS-232C接口需要DTE-DCE成对使用的要求。这根连接电缆也称作零调制解调器(Null Modem)。
RS-232C的机械特性规定使用一个25芯的标准连接器,并对连接器的尺寸及孔芯的排列位置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实际的用户并不一定都需要用到RS-232标准的全集,这在个人计算机PC告诉普及的今天尤为突出。所以一些生产厂家为RS-232标准的机械特性作了变通的简化,使用了一个9芯标准连接器将不常用的信号线舍弃。
RS-232的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OFF中断)的电平为-15到-5伏,逻辑0(ON通)的电平为+5到+15伏,也即RS-232C采用+15伏和-15伏的逻辑电平,+5伏和-5伏之间为过渡区不做定义。RS-232接口的电气特性
RS-232的电平高达15伏和-15伏,较之0~5伏的电平来说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即使使用这样的电平,若两设备利用RS-232接口直接相连(即不使用调制解调器),他们的最大距离也仅有约15m,由于电平较高,通信速度反而受影响。
RS-232C的功能特性定义了25芯标准连接器中的20根信号线,其中2根地线,四根数据线,11根控制线,3根定时信号线,剩下的5根做备用或未定义。表中给出了其中常用的10根信号线的功能特性
RS-232C的工作过程是在各根控制信号线有序的ON(逻辑0)和OFF(逻辑1)状态的配合下进行的。在DTE-DCE连接的情况下,只有CD(数据终端就绪)和CC(数据设备就绪)均为ON状态时,才具备操作的基本条件。此后,若DTE要发送数据,则必须先将CA(请求发送)置为ON状态,等待CB(清除发送)应答信号为ON状态后,才能在BA(发送数据)上发送数据。
传输介质特性
RS-422是RS-232向RS-449标准全面过渡过程中的一个台阶
传输介质特性
物理层的目的是将原始的比特流从一台机器传输到另外一台机器。有多种物理介质可用于实际传输,每一种物理介质在带宽、延迟、成本和安装维护难度上都不相同,当需要决定使用哪一种传输介质时,必须将连网需求与介质特性进行匹配。通常来说,选择数据传输介质时必须考虑5种特性:吞吐量、带宽、成本、尺寸、和可扩展性、连接器、抗噪性。当然,每种联网方式都是不同的,对一个单位至关重要的特性对另一个单位来说可能是无关重要的,需要判断哪一方面对单位是最重要的。
吞吐量和带宽
在选择一个传输介质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吞吐量,吞吐量是在一个给定时间段内介质能传输的数据量(吞吐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数据传输速度),他通常用每秒兆位或者Mbps(Million bits per secends)进行度量。吞吐量也被称为容量,每种传输介质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它的潜在的吞吐量。例如:物理规律限制了电沿着铜线传输的速度,如果试图将超过它处理能力的数据沿着一根铜线传输,结果将是数据丢失或者出错。与传输介质相关的噪声和设备能进一步限制吞吐量,充满噪声的电路将花费更多的时间补偿噪声,因而只有更少的资源可用于传输数据。
带宽这个术语常常与吞吐量交换使用。严格的说,带宽是对一个介质能传输的信号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间的差异进行度量。频率通常用Hz表示,它的范围直接与吞吐量相关。例如,若FCC通知你能够在870~880MHz之间传输无线信号,那么分配给你的带宽将是10MHz。带宽越高,吞吐量越高。图中说明在一给定的时间段内,较高的频率能比较低的频率传输更多的数据。
高频-高吞吐量,低频-低吞吐量
成本
尺寸与可扩展性
三种规格决定了网络传输介质的尺寸和可扩展性:每段的最大节点数、最大段长度,最大网络长度
在进行布线时,这些规格中的每一个都是基于介质的网络特性的。每段最大节点数与衰减有关,即通过一给定距离信号损失的量有关。对一个网络段每增加一个设备都将略微增加信号的衰减。为了保证一个清晰的强信号,必须限制网络段中的结点数。
网络段的长度也因衰减而受到限制。在传输一定距离后,一个信号可能因损失的太多以至于无法被正确解释。在这种损失发生之前,网络上的中继器必须重发和放大信号。一个信号能够传输并仍能被正确解释的最大距离即为最大段长度。若超过这个长度,更易于发生数据损失。类似于每段的最大节点数,最大段长度也因介质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一个信号从它的发送到它的最后接收之间存在一个延迟,每个网络都收这个延迟的支配。例如,当你在计算机上敲一个键将一个文件保存到网络上时,文件的数据在他到达服务器的硬盘前,必须通过网络接口卡、网络中的一个集线器、或者一个交换机或者一个路由器,更多的电缆以及服务器的网络接口卡,虽然电子传输迅速,但是他们仍然不得不经过传输这一过程。这个过程叫做时延。
接入设备的转换时间将影响时延,所使用的电缆的长度也将影响时延。当一个接收节点正期望接受某种类型的数据时,如果他已经开始接受的数据流的剩余部分,时延的影响可能成为问题。加入该接收节点在一定时间段内未能接受数据流的剩余部分,他将认为没有更多的数据输入,这将导致网络上的传输错误。同时,当连接多个网络段时,也将增加网络上的时延。为了限制时延并避免相关的错误,每种类型的介质都应标记一个最大连接段数。
连接器
连接器是连接电缆与网络设备的硬件。网络设备可以是一个文件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或者打印机。每种网络介质都应对应一种特定类型的连接器。所使用的连接器的种类将影响网络安装成本、网络增间段的难度等
抗噪性
噪声能是数据信号变形,噪声影响一个信号的程度与传输介质有关。某种类型的介质比其他介质更容易受噪声影响。无论是何种介质,都有两种类型的噪声能影响他们的数据传输: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和射频干扰(RFI,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EMI和RFI都是从电子设备或者传输介质发出的波。发动机、电源、电视机、复印机、荧光灯等都能产生EMI和RFI。对于任何一种噪声,都能够采取措施限制他对网络的干扰。例如,远离强大的电磁源。
电缆可以通过屏蔽、加厚、抗噪声算法来获得抗噪性。
调制解调器
为了能利用现有的电话系统传输数字信号,必须先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调制器的基本职能是把从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发出的数字信号变为适合于在模拟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器的基本职能是把模拟信号恢复成数字信号。
常说的Modem,其实是Modulator(调制器)和Demodulator(解调器)的简称,通常把调制器和解调器做在一起而成为调制解调器。图中描述了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交换网连接两台远程计算机的方式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
1)外置式Modem 通过串行通讯口与主机连接
2)内置式Modem
3)机架式Modem
4)PCMCIA插卡式Modem
Cable Modem
调制解调器的传输协议
Modem的传输协议包括调制协议(Modulation Protocols)、差错控制协议(Error Control Protocols)、数据压缩协议(Data Compression Protocols)和文件传输协议。
1)调制协议
调制和解调
2)差错控制协议
随着Modem的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电话线路上的噪声,电流的异常突变等都会造成数据传输的出错。差错控制协议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高速传输中保证数据的准确率。目前的差错控制协议存在两个工业标准:MNP4和V4.2
3)数据压缩协议
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量,缩短传输时间,现在大多数Modem在传输时都会先对数据进行压缩。与差错控制协议相似,数据压缩协议也存在两个工业标准:MNP5和V4.2bis。MNP5采用了Rnu-Length编码和Huffman编码两种压缩算法,最大的压缩比为2:1.而V4.2bis采用了Lempel-Ziv压缩技术,最大压缩比可达4:1.这就是V4.2bis比MNP5快的原因。注意的是:数据压缩协议是建立在差错控制协议的基础上的,MNP5需要MNP4的支持
4)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是数据交换的主要形式。在进行文件传输时,为使文件能被正确识别和传送,需要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统一的传输协议。这个协议包括了文件的识别,传送的起止时间、错误的判断与纠正等内容。常见的传输协议有以下几种:
1)ASCII:这是最快的传输协议,但是只能传送文本文件
2)Xmodem:这种古老的传输协议速度较慢,但由于使用了CRC错误侦测方法,传输的准确率可高达99.6%。
3)Ymodem:Xmodem的改良版,使用了1024位区段传送,速度比Xmodem要快。
4)Zmodem:Zmodem采用了串流式传输方式,传输速度较快,而且还具有自动改变区段大小和断点续传、快速错误侦测等功能。这是目前最流行的文件传输协议。
调制解调器的编程命令
Hayes公司生产的调制解调器目前几乎成了公认的调制解调器标准,其他厂家生产的调制解调器几乎都与之兼容。Hayes公司推出一套用于对调制解调器进行编程的命令,这些命令都以AT开头,所以也称为AT命令集。AT是Attention(注意)的开头两个字母,以为引起调制解调器的注意。跟在AT后面的字符串用于通知调制解调器干什么。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AT命令
1)拨号命令:ATD命令用于电话拨号。拨号分为脉冲拨号和音频拨号两种,因此拨号时应告诉调制解调器采用何种信号进行拨号。ATDP(ATtention Dialing Pulse)用于脉冲拨号。ATDT用于音频拨号
2)应答命令:ATA命令用于使调制解调器立即答话。调制解调器自动应答功能是通过对其SO寄存器的设置来实现的,ATSO=0表示取消调制解调器的自动应答功能,ATSO=N表示调制解调器振铃N次后,才应答电话。
3)摘机和挂机命令。输入的ATH1使电话摘机,就想拿起话筒,输入ATH0或者ATH使电话挂机,就像放下电话一样。
4)调制解调器缺省设置恢复命令。输入ATZ命令可以将调制解调器内部寄存器设置为缺省的参数值,以便用户重新调用其值。
AT命令不是DOS命令,他必须通过通信软件经通信端口发向调制解调器。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