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把自己打扫干净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把自己打扫干净,人最终需要返璞归真,赤脚着地,雨湿脸庞。
我向往这样的境界,每一个早晨,鸟声清脆,光线灰白,露水凝结,这样的境界呈现在了我面前。
缀满竹竿的露水,我是其中一滴,朝日慢慢翻上山梁。
我知道,活着无需太悲观,人生还有什么比看见日出更美好的呢?
1802年,法国贫农比埃尔莫因过度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五年。
刑满释放后,他又因蹲过监狱而被歧视,寻不到住处,找不到工作,哪怕是做苦力都没有人雇佣,更无人愿意为他伸张正义施舍同情。
比埃尔莫便是雨果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的原型。
和这个可怜人一样,冉阿让在出狱后也处处被排挤,寸步难行,偌大的城市竟无他的容身之所,他逐渐变得怨天尤人,堕落沉沦,甚至企图报复社会。
但幸运的是,绝望中也遇见了希望。
后来,冉阿让找回了自己最初的那份爱与原则,即使身处深渊,也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悲惨世界这本旷世著作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初读悲惨世界,我们往往会为彼时法国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百感交集,会为主角冉阿让的转变与善良热泪盈眶。
而当我再次细读这本经典著作,才发现其中暗藏着一个重要的处事真相,人这一生需要不断把自己打扫干净守住人性的纯净。
扫去沾染的尘埃,是漫漫长夜中的一次次自我救赎,以沉溺于过往的怨恨是一场灾难。
冉阿让出身贫农家庭,儿时父母意外离世,和姐姐相依为命。
长大姐姐生养了七个孩子,最小的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姐夫就去世了。
为了养活这七个孩子,冉阿让不知疲倦的工作,修剪树枝,收粮食,做小工,放牛,竭尽所能的多赚一些报酬,却也只是勉强解决温饱。
一年冬天实在找不到活干,外面寒风刺骨,家里没有粮食,冉阿让不忍看到因饥饿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跑跑到街头。
一拳砸碎了橱窗,偷了一块面包。
就因为这块面包,他被判入狱,在监牢中饱受苦难长达十九年。
出狱后,他衣衫褴褛,不乏疲惫,苦役犯的身份成了他这辈子都洗刷不清的耻辱。
没有人在意他入狱背后的冤冤屈,没有人愿意施舍一点同情。
他敲开了很多店门,可哪怕是一份做苦力的工作,他都找不到。
大家对他避之不及。
他又累又饿,想要讨一口水喝,对方却举着猎枪让他滚开,小孩子朝他扔石子,路边的野狗也追着他咬。
看着那一张张满是鄙夷和不屑的脸,冉阿让感到无无比绝望,他咒骂,这个世界,我连狗都不如了。
十九年的牢狱生涯,搓磨掉了他的朝气,一次又一次的碰壁,熄灭了他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
他失魂落魄地敲开最后一扇门。
意外的是,教堂的便福如主教热情地迎接了他。
他不介意冉阿让苦一犯的身份,亲切地称呼他为我的兄弟,并为他准备了舒适的床铺,热腾腾的饭菜。
主教的慈祥与仁爱让冉阿让少有的感受到了光关怀,可十九年的牢狱之灾,早已将那个温和本分的少年变得麻木。
甚至是狰狞。
冉阿让生活的那个时代,法律冷酷,社会无情,在监牢中,他便将这个世界判了死刑,下定决心,将来总有一天要和他算账。
一想到自己遭遇的不公,恶意的种子就开始不断发芽。
他偷走了主教的银烛台,逃之夭夭。
但很很快,警察就抓住了这个小偷,并把他带到主教面前审问。
就像作家玛丽安娜威廉曾说的,沉溺于往事并不能让过去的伤痕愈合,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抚平昨日的伤痛。
很多时候,我们都和冉阿让一样,在同从前的怨恨缠斗,久久不能自拔。
但实际上,我们不适合曾经的错误过不去,而是和现在的自己过不去。
当你一味较劲,不依不饶,就是亲手埋下自毁的种子,把未来变成一场无限循环的悲剧。
二,倒干净过去的垃圾,是对自己的救赎。
被逮捕的冉阿让此刻已然万念俱灰,他认为主教一定会把他送回那个囚禁了他十九年的监狱。
他又要继续忍受无尽的折磨。
然而宽容的便服乳却矢口否认。
您为什么不说这是我送给您的烛台呢?
说罢,还将另一对银烛台也送给了他。
主教的一番话令冉阿让无比触动,我的兄弟,我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他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主教的仁爱彻底融化了冉阿让冰冷而孤独的心,他彻底惊醒,自暴自弃只会让自己沉入深渊,往事不可追。
从此,他选择怀揣着这一份包容,扫净过去的阴霾,洗心革面。
他靠改革玻璃制造工艺起家,又建立工厂,悉心经营,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同时,他用自己的财富扶危济困,造福社会,帮助了许许多多挣扎在底层的人民。
他在当地深受人们爱戴,被推举为市长。
因为自己跌倒过,所以想搀扶一下别人,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起一把伞。
一次偶然的机会,冉阿让遇见了一位可怜的母亲,为了赚钱养活自己的女儿,被逼得堕入风尘疾病缠身奄奄一息。
他接受了这位母亲临终前的请求,好好抚养他的女儿柯赛特。
初见柯赛特时,她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身上青一块子一块。
从五岁起,她就被寄养家庭,使环干粗活,动辄一顿打骂。
冉阿让费尽周折将她从寄养人手里赎了出来,带回了自己家。
她陪她玩耍,教她读书识字,拼尽全力地呵护他一路长大。
冉安让的爱治愈了科赛特孤苦的童年,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
她亲切地唤他父亲。
看着这个全然依赖自己的小女孩,冉阿让的心里也愈发柔软。
从前的他即使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名气,却依旧孑然一身,独来独往。
柯赛特的出现就像是一团明亮的火焰,照亮着他暗淡的过往和改变了他命运的主教一样。
冉阿让尽自己所能的向这个世界释放着善意,面对生活,生活的重击,一抱还一抱或许是本能,但不被往事牵绊,对过去释怀才是本事。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反反复复咀嚼痛苦,而是会选择抬起头向前走,毕竟拍一拍身上的灰尘,倒干净心里的垃圾,才能能腾出空间拾起希望,去重构未来的篇章。
三,整理好内心的冲突,收获安然的慰藉
冉阿让被推举为市长后没多久,当初在监狱看守过他的狱警沙威就认出了他是曾经那个苦役犯。
他向上级揭发冉阿让的真实身份,可根本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此时,警察抓住了一个偷苹果的孤寡老人,便将他当作沙威所说的苦役犯交给法院。
听闻消息的冉阿让陷入了纠结之中,若他顺水推舟,默不作声地让这个老人当替罪羊,那他还可以继续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市长。
若是开诚布公,他将再次变成苦一犯,从鲜花和掌声中回到阴暗不见天日的囚劳。
深思一夜后,良知还是压倒了一切。
第二天,冉阿让策马疾驰赶往法庭,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看着众人惊愕的眼神,冉阿让依然不为所动,或许当双手被扣上枷锁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得到了解脱。
在海上服劳役期间,冉阿让为了救失足跌入水中的船员不幸溺水,别人都以为他死了,报纸上还刊登了他为救人牺牲的消息。
但其实他掉入了一艘驳船中活了下来。
之后,他几经辗转联系到科赛特,想带着他就此隐居。
谁承想他刚刚安顿好,就又被穷追不舍的沙威撞见。
没办法,冉阿让只好带着科赛特四处躲藏,哪里都不敢长留,生怕再遇到意外。
就这样东躲西藏了九年后,在一场学生军的起义游行中,冉阿让和沙威再次狭路相逢。
这些年来,沙威一直苦苦搜寻冉阿让的下落,对他咬死不放。
他坚信犯过错的人永远不会改过自新。
在他眼里,冉阿让就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
他不知道冉阿让当年盗窃实属走投无路,不知道他早已洗心革面造福百姓,法律就是沙威的信仰,而一个警察的职责就是将逃犯送回监狱。
那天,他碰上学生军闹革命,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趁机逮捕冉阿让,便偷偷混了进去,然而他自己却被抓住,并被处以枪决。
冉阿让本可以默认学生军的安排,名正言顺的处死沙威,免除后患,可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却不断提醒他。
不能因一己私情伤人性命。
他明白沙威只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就像冉阿让始终坚持自己的善良与底线一样,处死沙威。
他逃得过法律的审判,却逃不过良心的拷问。
他找借口将沙威悄悄带到后巷,放走了他。
回望冉阿让的一次次选择,总是充满了矛盾与冲突,总是面临善与恶的交织,私欲与正义的选择。
他也曾被阴霾蒙蔽双眼,可在挣扎过后,他总是坚定地站在良知这边,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即使身处困境,依然恪守底线,不逃避,不推诿,不论走多远,都守得住做人的坦坦荡荡,也守得住心底的那份安宁。
四 悲惨世界问世前,曾有另一个名字苦难。
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安定和谐早已今非昔比,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要面对,就像那句话说的所谓,人生就是一口一口的苦接一场一场的寒。
如果有什么关于人人生的建议,那就是雨果在书中表达的,要在逆境中把俯视墓穴的悲痛转换为仰望星空的情感。
心里装着希望,才会迎来希望,心里装着春天,才会不畏严寒。
命运决定了我们扎根的土壤,但人却可以选择自己生长的方向,就让过往的留在过往,该扔掉的扔掉,该远离的远离。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在读者上看到的美妙句子,愿我们忘却过去的不如意,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刻与未来的每一点幸福都不期而遇。
人最终需要返璞归真,赤脚着地,雨湿脸庞。
我向往这样的境界,每一个早晨,鸟声清脆,光线灰白,露水凝结,这样的境界呈现在了我面前,缀满竹竿的露水,我是其中一滴。
朝日慢慢翻上山梁。
我知道,活着无需太悲观,人生还有什么比看见日出更美好的呢?